53日凌晨,被敲门声惊醒。拿起手机一看,凌晨三点十一分。
门外有人问:褚老师,起来了吗?
稳了稳神,才清醒过来,想起自己并不在家里,而是在湖北的潜江。
是的,我又到了潜江,但这一次并不是直接从长沙到的潜江,而是绕道荆州,从荆州先到的监利。
监利的变化,让人惊叹。第一次到监利,是20051月。那一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被报社派去回访一个历史现场。
1944年,飞虎队一架战斗机被日军的飞机击中,坠毁在监利县周老嘴镇境内。飞行员被当地老百姓救下,并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次日,日伪军进村搜捕,无功而返。
一月份,正是湖北最冷的时节。那日下雨,村支书带着我去飞机坠落的现场,踩了一脚的泥巴。回到报社,我写了题为《监利飞虎队战机残骸有望出土》的千字报道。
那时候,监利人还没有大规模养龙虾,我也没有在监利吃到小龙虾。这一次再去,监利已经成了中国养虾大县。
2017年,小龙虾养殖产量前十的县(市、区)分别为:湖北省监利县、湖北省洪湖市、湖北省潜江市、湖南省南县、江苏省盱眙县、湖北省沙洋县、湖南省华容县、湖北省石首市、湖北省公安县、湖北省黄梅县。
若对小龙虾感兴趣,当然要去监利这个小龙虾第一县看看。
当地的朋友带我们去了朱河镇。那里的小龙虾经营者告诉我们,监利的小龙虾养殖面积目前仍然是最大的,发展得也很好,但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如潜江,所以,监利的养殖规模虽然最大,但品牌最响的是潜江。
潜江的朋友则告诉我们,潜江的龙虾产业能做到目前全国闻名,确实与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
在潜江的熊口镇,虾塘都有自动检测水温、水质的现代仪器设备,每个虾塘都建有虾农存放生产物资的小屋,这些,都是政府扶持甚至直接投入建设的。
潜江虾产量不如监利名声却比监利大,还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监利的餐饮业异军突起,潜江人率先开发出了两种口味的小龙虾,一款是油焖大虾,一款是蒜蓉虾,都在武汉等大城市风靡一时,征服了大量的食客。
另一个原因,是潜江的小龙虾加工产业跟上了。潜江生产的调味虾(袋装的熟食,开袋加热即可食),出口到了美国等多个国家,且出口量惊人。可惜,今年受疫情影响,出口受限。
武汉到潜江,若从武汉站出发,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从武昌站出发约一个小时,从汉口站出发则只需要三四十分钟。所以,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大量的武汉人蜂拥至潜江吃地道的潜江油焖大虾、蒜蓉虾。
我在长沙见过吃虾的食客排队,据说往年的周末和节假日在潜江吃虾也是要排队的。如此盛况,因最近几个月情况特殊,此次在潜江不曾亲见。
监利的小龙虾品质也不错。51日晚,在监利吃到了清蒸小龙虾,自然甘甜,每一个展开都比我的手掌还要长出一截,让人叹为观止。
当晚,我们夜宿监利县城。与15年前的监利县城相比,如今的县城俨然有大城市的气象。这种巨变,与监利人的艰苦奋斗有关,闻名全国的小龙虾也是功臣之一。
次日一早,我们又驾车去了监利县的上车湾镇和汴河镇,沿途与虾贩、虾农攀谈交流。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潜江那边的朋友则等着我们吃午饭。下午1点半,我们才赶到了潜江的熊口镇。
吃过午饭,我们在熊口镇赵脑村的合作社坐了一下午,向虾农请教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经验。
熊口镇的书记介绍,熊口镇的稻虾养殖技术成熟,养出的虾好(潜江虾公认“腮白屁股大肉Q弹”),如今该镇有近200个养殖小龙虾的虾农受邀走出了潜江,在全国各地传授小龙虾的养殖技术。
受他的启发,我开玩笑说:看来潜江的小龙虾不仅仅是养得好,做得也好吃,还培养出了一支能出门传授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教练队。
坐在一旁的虾农老柴给我讲了一个细节:外地有些县请他去讲养殖小龙虾的技术,去了后一般都是副县长接待。
一听说这个细节,职业病又犯了,忍不住谈起了新闻:潜江出了一支养虾教练队,有技术的养虾村民被外县请去讲课,由副县长接待,有新闻点,有细节,多好的新闻素材。
大概是知道我爱吃虾,晚饭自然是吃虾,清蒸的、油焖的、蒜蓉的,一大桌子。
潜江人说,好水出好虾。水好,虾干净,清蒸着吃,能吃出虾的原味,那种自然的甘甜让人上瘾。所以,虽然潜江的油焖大虾和蒜蓉虾全国闻名,但自信而好客的潜江人总会在招待客人时再上一份清蒸大虾。
虽然已经从媒体辞职不再是一个记者,但总想去现场看看。二访潜江,很想亲历一下虾农们卖虾的过程。
虾农卖虾一般是凌晨,于是我们约定凌晨三点起床,三点半从潜江市城区出发去熊口镇看看虾农们卖虾。
当地的朋友坚持陪同,热情难却,只好辛苦他们。
不免想起河南原阳县最近出台的《原阳县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办法,真的是霸道又嚣张,一个小县城,对媒体记者的采访处处设限,把新闻媒体当敌人。说到陪同,其中有一条就规定,若有记者去采访,当地要至少派2个人陪同,便于其中一人抽身向领导汇报。这哪里是善意的陪同,分明是充满敌意的贴身监控。
过去出差采访,地方上总会派人陪同,此次潜江的陪同与原来受到的陪同形式相同但目的迥异,轻松愉快
一路都是蛙鸣,同行的小何还在微信朋友圈记录:时隔数载,旧路新途。几曲蛙声伴行,三两星光虾田。(哈哈,小何,抱歉,我略改了两字。)
到了熊口,沿途都是虾贩,他们就在路边守候,虾农们自己驾着三轮车或者摩托车径直找到平日里常有合作的虾贩。
据说,生人如果去贩虾,未必能收到虾。
当地人讲了一个逻辑:虾的价格好与不好,虾贩们都会按市场价收虾,与虾农共荣共存。若有外地的生人突然来贩虾,哪个虾农如果觉得外地人的收购价格高就把虾卖给了外地人,就会打破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外地人如果以后不去收虾,虾多价贱时,虾贩子就不会收这个虾农的虾。可虾出水就不能再回虾塘,卖不出去就会死。所以,虾农一般不会为了某一次一斤多卖块把钱就轻易打破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
现场看了才意识到,虾贩并不好当。
虾农把一筐筐虾从车上卸下,虾有大有小,如何定价全凭经验。2、3、4钱的虾被称为“小青”,4、5、6钱的虾被称为“中青”,6钱以上的被称为大青,达到一两以上的大虾被称为“炮头”。虾贩往往只能靠眼力判断,根据一筐虾里小青、中青、大青各有多少现场迅速给出一个收购价格。
这完全靠经验,看走眼就要亏,看对了就会赚。
那晚,我们亲眼看到虾贩子们如何给一筐筐虾定价,学到不少东西。最便宜的虾,几块钱一斤,贵的十多元一斤。虾越大,价格越高。
一场买卖,几分钟就能完成。现场多数都是现金交易,不赊不欠。拿到钱后,虾农们笑眯眯捏着票子驾车离去,有的回家补觉,有的则准备去喝早酒。偶尔,也有农妇对当日虾贩出的价格不满意,捏着票子不停地说:急死人,急死人咯……

两次到潜江,餐桌上都有鳝鱼,当地朋友总介绍说是野生鳝鱼。我并不信,也不好当面质疑。了贩虾的现场,我信了,潜江确实还有野生鳝鱼
我们在现场看到,偶有虾农卖完虾后又从车上的桶里倒出一两条鳝鱼,虾贩们也现场出价买下。这些一两条交易的,都是虾农们捕虾时捕到的野生鳝鱼,舍不得自己吃,卖虾时顺带着卖给虾贩。一条鳝鱼,按重量能卖几元钱或是十几元钱。
当地的朋友介绍,若是人工规模化养殖的鳝鱼,不会在龙虾交易点这样一两条地卖。
当日的午饭,不免多吃了几筷子桌上的“二回头”。所谓的“二回头”,是一道鳝鱼做的潜江土菜,鳝鱼去骨后先蒸,然后下锅再爆炒。
本来就睡得晚,凌晨三点就爬起来,在贩虾现场看了近2个小时后大家是又累又困,我们打道回府,也回酒店补觉。路上,我暗暗感叹:虾农不容易,起早摸黑,赚得少;虾贩也不容易,风险大。
潜江的龙虾产业,就是靠这些虾农、虾贩们一步步做大的。他们,是潜江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功臣,也是受益者。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一个产业,可以轻松做强做大,今日所有的成功都有无数的汗水与付出。
向监利人致敬,也向潜江人致敬,是他们的勤劳智慧让鱼米之乡壮大成了鱼米虾之乡
褚朝新
202055
特别说明:这是疫情之后为湖北的农副产品助力写的第三篇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从此新患相思病》与《大虾之城》,希望大家多支持湖北的农副产品,吃援湖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