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开篇不平凡,从世界、社会到个人,叠加的不确定让这个春天有点沉默。
但好在,青年时期是最勇于探索和突破的阶段,无论你此刻或坚定、或迷茫、或不知所措,
未来,总是值得期待......
10天前,36氪发起了一次小调查,邀请年轻人留下此刻最困惑的问题,并邀请了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来回答。
以下,是陆奇博士应邀给出的回复,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
Q1: 22岁刚大学毕业时,你们对自己当时的职业生涯是如何规划的?大家看起来都信心满满,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迷茫吗?
陆奇(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
我面对过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复旦毕业,我被分配留校做了复旦大学老师。第2次是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我去了IBM,2年后进入了雅虎,工作了10年。

博士毕业时,我是花了时间做了系统职业规划的:

第一,大方向上面,我决心把热情和精力花在那些“能让人们所知更多、所做更多”的事情上(passionate about working on things that enable people to know more and do more)。
第二,我当时找了很多教授、校友和同学,尤其是我的导师来讨论我应该做什么,他们有经验、有智慧、有资源,同时还是最了解你的人。有个小插曲我记忆犹新,我当时的导师在我做最后的选择前,把他认为我会选的结果加密后发了电邮给我,当我决定完后,他给了我密钥,我发现他果然猜的是对的。他对我的师兄师姐都做了这样的帮助和加密结果测试,每次都对——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导师是能提供高价值的职业规划帮助的。
在众多选择中,我最后去了硅谷。这份工作在当时我的所有选择里其实风险是最高的(比如,买不起房子),但硅谷长期机会多。我想,承担一定的风险去寻找更大的成长空间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的。我很高兴我当时去了硅谷。
Q2: 年轻时最应该去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是什么?
陆奇:学习和交流能力在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但归根到底,发展上述2种关键技能是为了更好的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
我个人的经验里,除了准备充分,你所拥有的人脉的宽度和广度也很重要(通过交流结识更多人,最好是拥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并跟他们保持关系)。美国有一句谚语: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you get the job not because of what you know, but because of who you know),至少在我个人的经验里,这句话很有道理。
Q3: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否非常重要?我到底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公司,还是不感兴趣的大厂?
陆奇我觉得首先要看这个年轻人的个人追求。
假如你对未来已经有很清晰的概念,是知道自己长远目标是什么的人(以我以往的经验只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有这个认知),那你的选择就相对清晰了。
比如你的长远理想是自己开公司,那很明显,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甚至直接创业,都是毕业后的好选择。假如你的长远理想是成为一家公司某个职能的高管或总经理,领导一个稳步成长的组织或机构,那进入一家可以提供你学习和成长机会的大企业就会是一个毕业后的好选择。
假如你还不太知道自己长期想要做什么,你需要思考这2个要素:学习发展的机会和经济收入。
大公司通常会提供更好也更稳定的收入,但没有太多快速的上升空间,然而也会在职业发展路径上提供不错的学习发展机会。而创业公司相比之下,收入上没那么稳定,但上升空间比较大。更重要的是,从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在一个创业公司里,你的成长速度有可能快很多。
Q4: 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该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还是做一个多面通?未来变化会越来越快还是会放缓?
陆奇:
世界确实变化越来越快,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加速。原因是我们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是技术驱动的创新。源于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本质,变化及其加速是必然的结果。至于是否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还是做一个多面通,二者都有价值,
选择主要取决于你对自己长期职业生涯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果你的长期目标是在某个领域(比如科学研究)或某个职能(比如软件开发)中追求卓越,那深耕细作是自然的选择。
如果你的长期目标是引领一个企业或某一方面的创新,或者你长期目标还没想清楚,那找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打造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的经验和能力会更适合。因为创新主要是通过新的信息,和新的发明来重新组合资源,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对多面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拥抱变化的重要性,因为变化是挑战也是机会,尤其是对年轻人。在所有的变化中,黑天鹅事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更大。我们面临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百年未有的全球性影响,这样的突变会奠定一个未来的新世界。历史上,年轻人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变后的新世界。正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可阻挡地永远向前一样,今天的年轻人会响应时代的召唤,拥抱变化,担当责任,抓住机会。
Q5: 工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最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是为了赚钱?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是值得拼尽全力的一份志业?
陆奇:工作是你做出的劳动所产出的价值和你从中得到回报的组合。工作的基础是你劳动所产出的价值,你需要清晰地理解这个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和被衡量的。你也需要了解所在岗位对你的预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你要努力满足、超出预期,获得良好评估。
让人能持续工作的是你从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它有外在的回报,例如职称名誉、财务回报(工资,股份或期权、保险)等;也有内在的部分,如成就感,兴趣,爱好,以及你对某种事业的执着热情。
外在的回报有它重要的实际效益,但它往往是阶段性的短期驱动力。相反,内在回报因素长期更重要,它是持久的满足感和长期驱动力的来源。
对工作的态度和状态,我认为有两个核心要素:保持平衡,长期成长。
第一是保持平衡,你从工作中得到的收益和产出的价值要大致相当。当你的产出超过你的收益时,也是好事,因为这相当于你在职业上有了“积蓄”,对它的“提取”往往会从以后提升或者换另一份工作中体现出来。如果你的收益更多地超出你的产出,那你一定要小心,要努力提高产出来回到平衡状态,不然这份工作是保不住的。要尽量避免侥幸或占便宜的心态,因为这种"所欠的债”早晚是要还的。
另外工作和生活也要保持平衡,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对家庭的责任承诺是能好好工作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短暂的不平衡常会发生,但这种不平衡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工作无法继续。
第二是长期成长。对大部分人来讲,当前工作只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职业生涯的进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并不是线性直行的。
打一个比喻是搭公车,我们很少有坐一班公车就能到达一个遥远的目的地。你需关注的是当前的这班车是否能让你离目的地更近,让你更好地搭上下一班车。
有一些具体的点是需要关注的,比如你要选一班能带你走足一程的车,要避免上了车以后马上被迫要下来。特别在宏观环境有挑战、就业难等情况下,你需要务实地找相对稳定的选择,等环境变好再做调整。其次,机遇也很重要,有时会遇上一辆又快、方向又好的班车。但机遇是不可控的,能碰上最好,没碰上也OK,因为机遇就像公车,失去一班永远会有下一班。
这里最为关键的还是成长,是在现有的工作中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口碑,它们是唯一你能从一份工作带到下一份工作的个人资产。你能否走过一个充实而有价值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保持稳定和高效的长期成长。
所以,关于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用以上的比喻——它应该是能让你满意地在你职业生涯过程中走得很远、成长很快的一班车。
本文节选自36氪:「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36氪给新一代的33个答案」

—— 2020秋季创业营招募开启 ——

■关于奇绩创业营
奇绩创坛的前身是YC中国,由陆奇博士(前百度总裁兼COO、微软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于2018年创立。作为早期创业生态圈的新物种,我们投资早期创业项目,然后全身心投入近3个月的时间,像Co-Founder一样与创始团队一起高强度地工作,高密度、高效益地提升每一个创业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加速产品与市场的匹配,以帮助团队在路演日获得下一轮融资。(了解奇绩创业营请点击:如何在创业早期脱颖而出,奇绩创坛2020秋季营招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