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动物双城记第113篇文章
因为疫情影响,原本定于4月20号出炉的2020年第104届普利策新闻、书籍、戏剧和音乐奖项的获奖名单,推迟到了今天北京时间凌晨3点由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在自己的卧室里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揭晓。
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
1.

在这个被称为新闻界奥斯卡的颁奖上,调查报道奖和公共服务奖无疑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调查报道奖评委会颁给了《纽约时报》记者Brian M. Rosenthal一篇调查纽约市出租车行业的报道。
在这起为期10个月的调查中,Brian曝光了纽约出租车行业如何夸大出租车牌照价格并向出租车司机提供“不计后果”的“掠夺”贷款用以购买牌照,最终致使很多本来就收入微薄的出租车司机背上巨额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
调查报道奖获奖者
而今年的公共服务奖颁给了阿拉斯加的《安哥拉日报》(Anchorage Daily News),报道揭示了超过70个阿拉斯加社区(美国性侵犯发生率最高的地方)没有当地警方的保护。
公共服务奖获奖者
《华盛顿邮报》因为一系列关于极端气候变化的文章获得了今年的解释性报告奖(Explanatory Reporting)。
而让华邮自己都很意外的是,去年“关于战争的真相”长篇报道甚至没有进入本次调查报道奖的决赛名单。
但当所有人都聚焦在最后的赢家时,这篇爆冷落选,历时三年的调查报道其实非常值得一写,而这篇报道的资深调查记者Craig Whitlock也称得上“无冕之王”。
所以今年普利策奖,我们破天荒的想写一篇落选作品。
2.

《华盛顿邮报》关于阿富汗战争的调查报道
这篇《华盛顿邮报》发表于去年12月9号的调查报道,来之不易。
僵持18年,共造成2300人美军丧生、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派兵77万5千人,被称为“当代越战”的阿富汗战争早已成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心结。
这场因9·11而起的反恐战争,为了打击消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的大规模军事作战一直从2001持续到了2014年,但这场战争并没有随着2011年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而完结。
阿富汗战争上的美国士兵
从2015至今代号为“自由哨兵”(Operation Freedom's Sentinel ),为了维持和平,保护阿富汗民选政权的军事行动依然继续着,虽然奥巴马曾在2013年2月13号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在阿富汗的战争即将结束”,但随后7年里美军继续在这片千里之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18年间,白宫已三次易主,但每届政府对这场战争的口径都惊人一致:我们战略正确且进展顺利,这场战争是值得的。
而如果一场战略正确又进展顺利的战争,为何会如此旷日持久,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战争?

《华盛顿邮报》这篇调查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在长达18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高级官员们一直在对美军和美国民众隐瞒战争真相,并通过修改或扭曲数据发表虚假乐观声明。
得出这个惊人结论的根据是一份关于阿富汗战争长达2000多页的机密文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括从美国将军、外交官到援助人员和阿富汗官员等在阿富汗战争中直接发挥作用,有着亲身经历的人。
而这些海量采访的发起者,是一个名为阿富汗重建特别督察长办公室(the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 SIGAR)。
作为由美国国会成立,以对阿富汗重建资金进行独立,客观监督的机构,为了总结在阿富汗的经验教训,SIGAR负责深入采访诸多一线人员以汲取前车之鉴(Lessons Learned)。
2000多页的机密文件
这些接受采访,身处漩涡的人,并没有囿于自己的身份、职位、角色而成为政府的帮凶试图掩盖或圆谎。
相反从2014到2018四年间受访的近600人里,就有超过400人直言不讳地对阿富汗战争进行了批评,而大部分资深官员则认为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的战略是彻底失败的。
比如在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参与了阿富汗战争,被称为白宫阿富汗战争“沙皇”的三星级陆军将军Douglas Lute说,“我们对阿富汗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Douglas Lute还把这场战争中2300名军人死亡,20589人受伤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国会,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之间的官僚崩溃。
再比如从2001年就参加阿富汗战争的前美国陆军中将Michael Flynn质疑:“几乎每个人都在说我们都做得好,我们都做得很棒,真的吗?如果真的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觉得我们输了?
Michael Flynn的访谈记录
前海豹部队、白宫幕僚Jeffrey Eggers对这场战争的目的也非常困惑,“这1万亿美元的努力,我们到底得到什么?本·拉登可能在海底笑我们在阿富汗花了如此多的钱”。
总结起来,这就是一场既没有了解清楚敌人,也没有战略和目标,明知失败还要执意为之的军事冒险
事实上,在被称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美国已经付出沉重代价,除了高昂的军事花费,对于首当其冲的前线士兵,伤害早已不可逆。
战争中受伤的士兵
除了2300名战死的年轻人,还有更多的美国军人在这18年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战争中丧生的美国士兵
一个让人悲伤震惊的对比来自去年《纽约时报》的报道,在2013到2019六年间,就有超过45000名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自杀,平均下来每天20多人死亡,换句话说,每年自杀人数比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军事死亡总数还要多。
来自一线内部人员对这场战争的愤怒和绝望在这几百页的采访中比比皆是,那么政府又是如何在这18年间通过谎言欺骗普通民众呢?
答案是:修改数据。
无论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军事总部还是在白宫,通过歪曲统计数据从而使得美国看上去像是在打赢了这场战争的伎俩已是家常便饭。
对于通过修改数据为民众呈现美军在战争最好的一面,前阿富汗反叛乱顾问Bob Crowley直言,真相大多不受欢迎,坏消息直接被扼杀。
而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布什和奥巴马时代的驻阿富汗特使的James Dobbins直接给这场战争做了结语:“我们不会入侵威权国家来让他们民主,我们入侵暴乱的国家来让他们和平,显然我们失败了”。
很明显这样一种来源于内部权威人士高度一致,与最高层声音完全相悖的论断,显然对美国政府不利。
尽管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自己也表示“美国人民一直在被骗”,但作为战时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每年发布的阿富汗战争报告中SIGAR也会避重就轻,而这些机密采访里真正参战人员的态度更是在报告中难觅踪影。
3.
如果一个政府的谎言能维持18年之久,那么它完全有可能继续靠各种方式让人民身处谎言而不自知。

但恰是这时候,愈发显示出记者作为社会瞭望者的稀缺可贵和新闻自由的不可或缺。而这篇报道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关于坚守勇气、争取和自由的过程。
两年前,我们正是因为被有着同样内核的故事打动,以“五角大楼文件”揭秘写下了这个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当媒体成为国家公敌》讲述的就是1971年《华盛顿邮报》如何公开7500页机密的“五角大楼文件”,揭示政府在越战中欺骗民众,与白宫惊险对决的故事。
1971年,《纽约时报》和《邮报》因发表“五角大楼文件”与司法部对薄公堂
49年后,同样是《华盛顿邮报》站了出来,开启了一场媒体与政府的较量
加入邮报22年,专门负责国土安全报道的资深调查记者Craig Whitlock主导了一个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十人的团队,循迹剥茧抽丝地对这份文件内容进行了深度调查。
为了能够获取这份文件,让美国民众知道战争真相,Craig Whitlock和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进行了数次谈判周旋,《华盛顿邮报》也经历了近3年的官司拉锯战。
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和《华盛顿邮报》记者Craig Whitlock
这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取证求证谈判的过程,也是不断参与到公共事务和政府监督,要求信息公开透明的过程。
这些执着的媒体人坚信,“当我们的领导人派遣士兵冒死战斗时,没有什么比确保向公众公开有关战争的真相更重要的事了。”
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规定,除了九类涉及隐私和国家安全的政府情报可免于公开,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原则上向所有的人开放。
《华盛顿邮报》调查记者Craig Whitlock
最终在这项法案的支持下,Craig Whitlock获得了这份机密文件,并于去年12月9号将这份2000多页机密文件公之于众,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和一段17分钟的纪录片。
这篇报道去年发表后在美国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2月,美国已经和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历史性停战协议,特朗普也承诺在11月美国大选之前让美国士兵回家。
美国能不能在阿富汗战场按计划全身而退还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华盛顿邮报》这篇调查报道已经将美国国内反战声推向了高潮,也再一次证明了新闻自由的不可撼动。
而在这场媒体与国家的较力里,我们期待我们的新闻人也能继续拥有这其中不畏惧不逢迎的力量,因为十几年前我们曾那么真实地见证过这种力量的可贵。
这样的力量广泛存在于那个调查报道的黄金年代,那个调查记者作为孤胆英雄也要啃“硬骨头”的时代,那个媒体能让“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年代,那个还没有那么多新闻人心生“理想已死”的年代。


相关阅读:

2018普利策奖最重要的奖项里,藏着最狗血的八卦和会成为美国总统的少年

2018诺贝尔和平奖:希望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有这种故事的人

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那现在的世界都应该是另一番模样

参考资料: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9/investigations/afghanistan-papers/afghanistan-war-confidential-documents/
https://www.nytimes.com/2019/11/01/opinion/military-suicides.html

About us
松鼠+猫姐
前媒体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一个美国求学多年,现居北京
一个北京飘荡多年,现居悉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