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规模比较大的民营企业,大都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

    一般来讲,作为一个创业者,从“打天下”到“坐天下”能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奋斗三十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很多民营企业都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问题——寻找接班人。
    而接班人的产生,无非是我们在《
半岛往事 而今听雨僧庐下
》里提到的几种模式:世袭、禅让、推举和普选。

    像比较保守一点的、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的民企,一般都会选择世袭。比如碧桂园的杨国强,苏宁的张近东,还有李嘉诚等。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前文中的朝鲜是一样的。
    而像阿里、华为这些运作比较现代化、股权相对分散的企业,很多都会选择禅让和推举。

    没有普选的。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优秀也是最有远见的企业之一,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的“权力交接”。
    因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阿里是如何“立太子”和“交接班”的。
    脑洞大开,有惊喜。

    张勇于2007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淘宝网首席财务官。
    之后,张勇长期在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工作,先后兼任淘宝网首席运营官和淘宝商城总经理。
    2011年任天猫总裁,期间创立“双十一购物节”。

    之后,张勇于2013年接集团COO,2015年接集团CEO,2019年接董事局主席,顺利完成交接。

    假如阿里巴巴是个“省部级单位”,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梳理一下张勇的履历:
  • 2007~2011 某副省级城市市委常委、副书记、市长(核心事业部淘宝网CFO、COO、总经理)
  • 2011~2013 某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天猫总裁,大事业部一把手,蒋凡现在的位置)
  • 2013~2015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集团COO,从大事业部上升到集团层面)
  • 2015~2019 省委副书记、省长(集团CEO,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2019至今  省委书记(集团董事局主席)


    从张勇的履历可以看出,马云的确是把他当做“太子候选人”来培养的。
    当然,“候选人”不止一个,谁能真正脱颖而出,还是要有令人信服的成绩摆出来的。

    我们这里用一个省来类比,其实……
    你懂的。  
    今天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废太子”蒋凡,目前只走到电商业务总裁(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事业群总裁)这一步,相当于2011年前后的张勇。
    考虑到马云和张勇差8岁,张勇了蒋凡差11岁,基本都是以“十年一代”的年龄跨度来安排的。
    换句话说,如果阿里确定要废掉蒋凡,那么下一个“太子”也必然是个80后。
    按照阿里培养接班人的思路,这个人也是需要到像淘宝天猫这样的核心事业群锻炼个三五年,看看“成色”的。
    “成色”,自然就是要像王兴说的那样,为集团打赢几场关键的战役,让各路元老和诸侯们心服口服。

    东宫难做啊。

    话题接着蒋凡聊。

    这次对于蒋凡的处罚中,有一个关键的“除名阿里合伙人”。

    那么这个“阿里合伙人”群体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制度的本质是确保马云等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阿里在美国上市前,公司管理团队的股份对公司完全没有绝对控制权。
    于是,阿里采用了合伙人制度,并与阿里的主要股东软银、雅虎签订协议,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软银和雅虎都要同意。
    一言以蔽之,阿里巴巴合伙人拥有了提名简单多数(50%以上)董事会成员候选人的专有权,即掌控了最关键的“董事会人事权”。
    通过控制董事会,阿里创始团队可以保证公司的方向不偏离他们的初心。

    这里卖个关子,阿里合伙人团体像什么?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在所有企业传承中均被抛弃的制度——普选。

    你能想象阿里员工一人一票投出下任董事长或CEO吗?

    我们下面脑洞大开虚构一段。

    张勇和陆兆禧各自筹建竞选团队,去淘宝天猫事业群、阿里妈妈事业群、蚂蚁金服事业群依次路演,发表竞选演说。

    陆兆禧竞争不过张勇,灵机一动将目光投向了阿里广大的中下层员工,宣称他的竞选策略是施行“最低年薪制度”,阿里最低年薪一百万。

    同时,为了扩大“选民团体”,要大力引进新人,招聘招聘再招聘。
    最后干脆给菜鸟驿站的大妈也发“投票权”。

    广大员工们欢呼雀跃。
    投他,投他……
    (通过这段设想,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鼓吹“普选”。

    如果你是一名阿里员工,你难道不希望自己手里有一票?

    但如果跳脱出来看,这对整个公司而言,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故事的最后,马爸爸出来了。
    马爸爸大呼一声:都回去老老实实上班,996是一种福报,不然通通作为人才输送给社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