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日记(五)
202051日  星期五  天气:阴  温哥华
隔离七周。
5月,你好。
当日子的作息和节奏慢慢走上“规律”和“常态”,仿佛会觉得,日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是不是有点可怕?
时不时会传来一些关于“解封”的消息,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BC省省长称,将在下周宣布逐步重启计划。但他同时也声明:“在9月之前,BC省的学生不太可能重返校园”。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能否上学,才是决定整个家庭能否能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
我好像也疲惫了,对那些闪烁其词,对那些文字游戏。
确定的是,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好在,儿子每天还对老师留的作业乐此不疲,还能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乐趣。
图源:作者
老师在征求了家长的意见之后,分享了同学们的联系方式。
儿子跟要好的同学进行了视频通话,两个小伙子聊了好一会儿,意犹未尽。
虽然我全然看不懂这个年纪男孩子之间的“哈啦”方式。
在不能出门的情况下,小女儿已经跟着哥哥把家里的后院进行了终极“探索”:
挖土、洒水、拔草、捡树叶、捉虫、堆石头、涂鸦、盖“房子”……
图源:作者
前天,哥哥把弓箭射到了院子的凉棚上。
与爸爸商量了一番之后,哥哥一本正经地画了一张“弓箭拯救行动图纸”。
于是,兄妹俩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两米多高的梯子,兴奋得合不拢嘴。
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生第一次”都是有趣的冒险。
长大后,我会告诉他们,在那次“爬梯子”的冒险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更“伟大的冒险”。
各个超市都在排队,有些至少要排上一个小时左右。
爸爸上周又一次“报复式”地塞满了冰箱和橱柜。
结果就是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一些蔬菜还没来得及吃就坏了,只能扔掉。
这周,我们决定取消采购,打扫一下家里的“余粮”;一日三餐全靠,“就地取材”,临场发挥。
我发现,人适应“变化”的能力真的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想。
所以,人类才会不断挑战极限,才会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图源:网络

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谈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Harari认为,新冠病毒危机正在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
历史因此加速,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正在形成。
人们必须果断抓住时机,作出决定。
他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各项超大规模的社会实验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而这些试验将为世界塑造未来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对此,Harari举了三个例子来分析疫情对现世和未来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选择。
第一个例子是“互联网授课”。疫情过后,“互联网授课”的教学方式还将被学校延用,或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形式。
图源:网络
第二个例子是“全民基础收入”。
比如,在疫情影响之下,美国政府给美国人支付基础工资,直到疫情结束为止。这个做法将会带来什么结果?眼下没人知道。
Harari说,这些经验会被吸取,也许会彻底颠覆目前统治各国的社会经济体系。
第三个例子是“机器人的使用”。
在全球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机器人承担了一部分照顾老年人和病人的工作。
图源:网络
一些医疗机构将把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做。
Harari预言,这场疫情将加快某些职业的机器人化进程。
人类社会因这场危机陷入一个历史性的漩涡,历史的正常规律暂停了。
在这段时间里,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正常”的事情。
Harari说,这些变化意味着,一方面,我们应该极为谨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允许自己有梦想。
图源:网络
而我在想,但愿这些“梦想”不仅仅只与科技的进步有关。
愈来愈多对科技的依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就是显而易见的例子。疫情过后,恐怕更甚。
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在手,足不出户也可以活得很好。
这是事实。
但同时,我们也正在失去。
比如,实施“隔离”后,很多人在家工作。
不用早起梳洗,不必经历交通拥堵,也避免整日看着上司脸色……这是多少人曾期待的啊!
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在家工作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有多少人是被“捆绑”在电脑或电话上的?
至少我发现,爸爸好像每天都在不停地收邮件、打电话。
我看过纽约时报作者Kevin Roose写的一篇分析“远程工作”利弊的文章。
他在研究中发现,与办公室员工相比,远程工作者的休息时间更短,病假时间也更少,但却很难将工作与家庭生活区分开。
图源:网络
如果你是一个希望员工提升效率的老板,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是一个希望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这种方式就不太理想了。
更重要的是远程工作错失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难以衡量的收益。
在同一场所中一起工作的人比远程协作者更容易解决问题,而且远程工作会影响团队凝聚力。
乔布斯就很反对“远程工作”模式,他认为苹果员工最好的工作表现来自于偶然的碰撞——“创造力源于自发的会议,来自随机的讨论
图源:网络
虽然在办公室工作也有很多弊端,但也会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接触,让我们得以表达有人情味的品质,比如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正如Kevin Roose所说,这些都是自动化科技无法实现的。
2020年了,我们似乎该为“远程工作”的变革性欢呼。
但就像Kevin Roose描述的那样:
“穿着运动裤,假装专心参加视频会议,时不时去冰箱拿东西,这并不是我最好、最有人情味的状态。”
他说,已经等不及回去上班了。
你呢?
图源:网络
当我们在努力适应世界的变化时,就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应运而生。
这也是科技进步的意义。
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们已经开始在享受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中患得患失。
我们失去的,并不是肉眼可见的。也就不容易察觉。
很多人都看过《黑镜》,那也是我追过的为数不多的科幻类剧集。
图源:网络
但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甚至有点“震撼”。
关于未来世界,关于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那些短小精妙的故事,我竟然受到了启发,也有了一些思考。
而我想说的是,几年前追了《黑镜》之后,我竟然第三次翻开《美丽新世界》,然后一口气读完了。(前两都是读到第二章,就放弃了
图源:网络
我一方面惊叹于,一些现代科技取得“成就”和“景象”,早在这本写于一九三一年的书里就得到了预言。
另一方面,那个被无处不在的高科技笼罩之下的,极度冷酷、麻木、绝望的“美丽新世界”,也让我胆战心惊。
科技越进步,我们的面临选择越难。
不过,想一想“靠催眠暗示和麻醉药物来获得快乐”的未来世界。
我们还算幸运?
图源: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