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源自于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关键词,作为全球生存危机的应对方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对可持续性的定义以自然环境为中心:「可持续性创造并维持了人与自然在和谐生产中共存的条件,这些条件允许满足人们当下或未来对于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哈佛商学院教授 Suzanne Farver 和 Robert Pojasek 在《可持续发展主流化》(Mainstreaming Sustainability)一书中这样定义:「可持续性是组织长期以来能够透明化管理其在环境治理、社会福祉和经济繁荣方面的责任的能力,同时能够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
插画师岑骏与设计师刘青为「Erdos Way」可持续发展羊绒宣言手册创作的内容
  可持续是一种新常态  
2009 年,被誉为「时尚界达沃斯论坛」的哥本哈根时尚峰会首次召开,邀请全球时尚行业主要决策者和意见领袖集中探讨时尚相关的环境、社会及道德问题。该峰会被认为是可持续时尚议题的权威主导,也是近 10 年来可持续时尚的主要推动者。10 月上海时装周期间,峰会背后的组织 Global Fashion Agenda 的首席运营官 Caroline Chalmer 在由我(yehyehyeh)发起的可持续时尚论坛「由美至善」中与在场来宾说明,「可持续性与环境、社会以及道德三方面息息相关,不只存在于时尚行业的供应链,同时包括生产、时尚销售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还有消费者如何消费时尚。『可持续』意味着企业能够存活繁荣,并且长期盈利。说到可持续发展,则是企业的新常态,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新的运营方式。」
「可持续发展」在服饰产业的讨论已有数十年的基础,普遍存在于整个产业链的上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气侯变化、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等迫切问题的意识持续加强;时尚圈人也不得不因为无季节、跨性别、全球扁平化、Z 世代的趣味等新的趋势去改变自己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人对时尚背后的逻辑感兴趣,也开始关心时尚对人、社会与自然产生的影响。在创造美而愉悦的时装商品背后,是否对他「人」造成痛苦和为生态带来灾难?「由美至善」论坛就是希望通过全球性机构来阐明全球情势及争议,与时装产业决策者、革新者和意见领袖共同为当下社会环境议题发声,激发时装产业工作者由美至善,增强可持续意识与行动,同时将技术创新、艺术创造结合起来,让企业与行业收获可持续发展的红利。
牧民、山羊、自然与草原文化和谐共生的场景
  转型中的中国优势  
其实早在今年 5 月,我已经邀请鄂尔多斯、江南布衣和溢达集团前往哥本哈根时尚峰会,首次在全球论坛上讨论中国品牌的革新力和推动世界可持续时尚发展的决心。普遍来说,在可持续时尚的主流论述里,中国还是被奠基于欧美的跨国公司片断式地视为制造大国或是令人垂涎的消费市场。殊不知中国品牌独特的垂直供应链、品牌效应、成型中的中产阶层,对新兴社会现象快速反应的创新能力,都能在全球时尚产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中产生巨大优势
溢达集团算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翘楚。该集团更多地对接国际时尚产业链和奢侈品牌,它的实践与当前国际组织对大型制造商的主要期望基本一致,对供应链生产环境、透明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全球最大的高档纯棉衬衫生产商之一,溢达为 Hugo Boss、Tommy Hilfiger 等高端品牌供应衬衫产品,也同时拥有 PYE 和十如仕等自有品牌,经营领域覆盖了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染整、制衣、出口和零售的全产业链。据其中国零售部首席执行官潘楚颖介绍,「溢达集团对可持续发展的操作落足于改善气候变暖和缩小财富差距。从 2005 年起,溢达集团的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已经下降了超过 50%,平均工人工资接近于中国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每两年严格发布可持续报告,远远走在国内服饰行业之前。
相似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羊绒品牌鄂尔多斯同样是从草场、羊种、收绒,最终到制衣的传统羊绒垂直产业链集团,目前拥有 4 个针对不同细分客群的品牌:ERDOS、鄂尔多斯 1980、1436 和 BLUE ERDOS。鄂尔多斯集团对朝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承诺建立在保证草场生态环保,科学养育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垂直供应链,加强产品追踪与预测,更加精准地控制库存,以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集团商业部执行总经理戴塔娜强调,「时尚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商品售出率,减少不必要库存」。在商业的维度以外,鄂尔多斯作为主打品质的国民品牌,试图通过强调产品长效使用和代代相传等情感价值,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同时,集团目前投入再生羊绒的研发,朝循环经济的方向迈进。
具有文艺情怀的江南布衣集团主攻小众市场,吸引了一批审美态度独立的消费者。目前主要有 5 个服饰品牌,包括女装 JNBY、男装 CROQUIS 速写、童装 jnby by JNBY 和 Pomme de terre 蓬马以及高端女装 less。江南布衣最初选择使用价位更高的天然环保面料的动机是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在品质上与其他产品拉开差距。今年 9 月推出新品牌 REVERB by JNBY 时,大胆选择可持续时尚为设计、生产与行销的原则,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此举也为集团其他品牌开展可持续商品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创意总监 Tillmann Lauterbach 表示:「我的理念就是环保系列也可以很有活力,具国际化风格,看上去有趣、前卫和时髦。
Reverb 2018 秋冬女装
除了这三个面貌迥异的品牌,创立于 1997 年的 ICICLE 一直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高端环保品牌,从最初想制作一些让人身心得到舒展的服饰,到后来发展成了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品牌,ICICLE 逐步明晰了「天人合一」(Made in Earth)的设计哲学观。创始人兼总裁陶晓马对探讨「什么才是传承古老东方精神的当代衣着风格」很感兴趣。从消费者的感受开始,产业链也要用顺应自然的生产方式,99% 以上的产品均采用纯天然材质,并且开发多种植物染料与植鞣皮革。陶晓马认为,既然品牌的文化根基源于「天人合一」,那么在满足消费者舒适感和经营者盈利的同时,善待自然则是履行一个地球人的基本义务。
怀疑论者认为在中国全面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大潮中谈可持续时尚是否为时过早,然而从前述国内四大集团的实践来看,这波风潮已然成形。从消费者的层面,消费升级令中产阶层消费者愿意接受有吸引力且高品质的可持续性产品。中国消费者比任何人都能更快地去迎合新趋势,对快速更迭的社会环境与日亦严重的生态污染也有敏锐的感知。重点还是要有吸引人的产品与创新的生意模式。这样的思维,在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之间,结合创意,生意与责任的态度越发明显。那些敢于挑战「非常规」的人,总能够以新奇的姿态,和带来惊喜的行动力,丰富着我们身边「可持续时尚」尚未完整的语境。
  新生一代的「非常规」实践  
独立设计师、FAKE NATOO 女装品牌创始人张娜一直走在循环再造的前列,并对国内服装回收基地、再处理工厂了如指掌。由她创办的环保回收项目: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对同类型不同时代的物料,以其结构的共同点为基础,进行标准模式化设计与生产,有效减少原材料浪费,销售所得 10% 再用来建立基金帮助女工。在张娜看来,如果通过设计能够再造旧物的魅力,让人们对旧衣、旧物有所改观,那将是「很酷且更时髦」的事情。
今年在「Redress 设计大赛」中夺得亚军及香港最佳设计奖的 Jesse Lee(李显锋)设计灵感源于母亲喜欢穿上他父亲的旧夹克,以表达她的爱意与情感。他将自己家中的纺织品升级再造和重新构造(包括旧窗帘、沙发织品、雨伞、床单和袜子),将具有情感价值与回忆的物品转化成了可共享的永恒收藏品。
「可持续」并不仅仅意味着使用的面料是否环保,还包括善待衣服背后的制作者,他们的心情和生存环境。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人,在这个过程中开始逐渐进入众多设计师的视野,使得更多的目光聚焦于道德层面,来探讨时尚与公益的内在联系。而这也是 Ffixxed Studios 倡导的可持续概念。该品牌关注重点是「工作亦生活」,同时致力于降低制造过程浪费、面料回收与自然纤维研发。
Joseph Li 主理的道德男装品牌 PCYCL 2019 春夏系列
Private Policy 的设计师 Haoran Li 与 Siying Qu 自品牌创立之初就以设计为发声渠道,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发表着专属于自己的观点。二人就曾经从东南亚被奴役的渔工问题出发,唤起大众对劳工问题的关注:唯有理性地关注工人工作环境,以及有节制地进行此类产品的消费,才能平衡时装产业的商业与道德。
Elaine Yan Ling Ng 的 The Fabrick Lab 汇集了纺织品、电子产品、仿生产品、室内设计和装置。自 2013 年开始运作的遗产工艺研究计划「UN / FOLD」,旨在保持中国传统工艺和技术的活力,并与来自中国南方贵州地区工匠共同设计完成生活用品系列。The Fabrick Lab 创建了一个与村民现有资源和现代生活方式相协调的合作模式,也为传统手作艺人提供了可持续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创造出一个连接着传统与现代的全新生态系统。
香港设计师 Joseph Li 在新创男装品牌 PCYCL 前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摸索,旨在以毫不费力和独特的观点生产带有街头色彩的道德男装。他言明:「我们相信内在和外在的伟大。」舒适是其设计的根本,所有织物均由负责任的工厂制成。
About A Worker 在「由美至善」论坛现场表演「时尚的核心」,摄影:春雨
About A Worker 的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Kim Hou 给出了一个更直接的答案,她认为有时候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关注「可持续」这个词,而应思考我们如何建立新的生产体系、改变消费方式。这并不是说以环保的方式去做一件T恤,而是要创造一种新的逻辑。她的品牌由工人设计并由工人担当模特演绎,真正从原型到产品,让工人把自己的故事融入其中。
而曾在 MoMA 时尚展「Item: Is Fashion Modern?」展出模块化设计的 Wei Hung Chen(陈威宏)则用一种不断进化功能的模块组合来抑制如今快时尚产物的浪费。他创造了一种可融合 30 种风格的模块并将它贯穿整个系列,让一件衣服可以展出多种不同的样貌,使得衣服的可交替性发挥出最大价值。
本文作者叶晓薇于 2017 年创办的「yehyehyeh」是一家整合可持续性发展、先锋创意和新技术,旨在驱动产业产生价值转变的顾问机构。
在本月 7 日开云集团携手 PLUG AND PLAY 于北京举办的开云可持续创新奖项发布会上,除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女士,开云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兼国际机构事务主管 Marie-Claire Daveu 女士,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裁王臻女士,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先生等众多嘉宾出席之外,本文作者叶晓薇(Yehyehyeh 创始人)亦作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深践行者出席论坛。
其实对于开云集团而言,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的议题。15 年前,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François -Henri Pinault 先生就将可持续发展设为开云的核心战略。2017 年,开云集团掀开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篇章——「编织可持续时尚未来(Crafting Tomorrow’s Luxury)」,以此推动未来 10 年内奢侈品行业的积极转型。现今,开云可持续创新奖项受到这一理念的启发,将发掘在大中华区具有前景的变革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它们将有可能颠覆目前既有的纺织行业价值链,并带来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
活动论坛中,服装企业领军人物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深践行者共同对话(从左到右: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女士,开云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兼国际机构事务主管 Marie-Claire Daveu 女士,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裁王臻女士,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先生)
奖项于本周正式启动后,将于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持续进行初创企业的严格甄选和审查。最终,2019 年 9 月将评选出三家优胜企业,名单将于开云集团赞助的 2019 年秋季可持续创新大会暨颁奖典礼上宣布。奖项将快速推进大中华区奢侈品和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创新,并为获奖企业提供丰厚权益。权益包括获奖企业接受全面指导和交流的机会;获奖企业造访欧洲及美国,与时尚及创新领域的领袖会面;第一名获奖企业将得到 10 万欧元奖金。
作为开云集团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案型战略的关键一环,这项可持续创新奖项势必将在减少环境影响、倡导社会福利以及推动创新等多个方面来发挥开云的作用。
撰文:叶晓薇
编辑:Fanny Lu
微信编辑:Antoine Yang

Copyright © 2018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hin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