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医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病毒分布;预防;Nature
导言:
人们已经熟知呼吸道气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途径和预防方式,但对气溶胶传播却了解很少。医院一直是患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病毒传播和预防的关键区域。
在全球疫情控制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不管是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住院患者,还是其他近期要去医院的人员,都有必要知道:
气溶胶病毒会分布在医院的哪些地方?
武汉大学在Nature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论文第一次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动力学、及其在医院的分布情况。
我们的专栏科学家王宇歌博士王博士接受参考消息专访第一时间解读了这项研究。
研究小组在武汉地区COVID-19疫情的高峰时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普通病房、武昌方舱医院病区、公共卫生间、居民小区、超市等公共环境进行了气溶胶样品采集,并利用高灵敏度的ddPCR方法进行SARS-CoV-2病毒载量检测。

研究发现医院和公共环境在密集消毒的情况下,空气气溶胶病毒载量很低。
但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和方舱医院医务人员脱防护服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病毒载量较高。
另外,院内患者使用的卫生间(尤其是马桶冲水时)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
而院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医院楼栋通道等可检出一定的气溶胶病毒载量
(表1. 气溶胶分布区域及浓度)
研究也细致地分析了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揭示了SARS-CoV-2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图1),提出了病毒气溶胶的人员活动引起的沉降模型。
(图1 不同区域气溶胶的大小及浓度)
研究人员同时强调,根据该检测结果,在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后,气溶胶的浓度降低到了检测不到的水平。
小结:
这项研究揭示了环境气溶胶SARS-CoV-2病毒载量及动力学特征,为合理设计病房及公共空间并帮助医务人员医务感染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体来说,疫情高峰期,院内及医院周围气溶胶的新冠病毒浓度也较低。
医院内脱防护服的区域、ICU和患者洗手间三个区域是医院内新冠病毒气溶胶浓度高的地方;但其他区域检测到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存在,严格消毒后可显著降低。
医院周围人流聚集区域如超市、室外通道、药房也能够检测到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存在;这些地区可能不在医院消毒范围内,更需要注意。
研究提示,室内通风、开放空间、对防护服进行消毒及洗手间的规范使用和雾化消毒,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溶胶中新冠病毒的浓度。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71-3
Hanson解读
尽管目前对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研究很少、对其传染性尚不清楚,但对于新冠病毒这一有较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预防。
因为气溶胶是小液滴,所以能克服重力而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且随着空气流通而扩散,而病毒在气溶胶中可存活3个小时(见:存活时间)本文则证实了有些区域的气溶胶新冠病毒载很高。高浓度、长时间、远距离传播,气溶胶构成了巨大的危险。
香港曾报告过SARS通过气溶胶在一栋
公寓大楼
中传播,最近广东CDC也报道了新冠病毒在一家通风不好的
饭店
中通过气溶胶传播。

目前已经认识到,气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还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方式,所以戴口罩和洗手/不要用手触碰眼、鼻、唇是预防新冠病毒的主要方式。
(图源: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
本研究提示,需要高度警惕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尤其是脱防护服区域、ICU和患者洗手间,以及院周的超市、药房和过道等区域。鉴于居民楼和饭店都报道过气溶胶传染冠状病毒,需要重视和预防医院内的气溶胶传播。
(饭店内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图源:www.medrxiv.org)
对于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预防,改善室内换气和过滤系统、通风和卫生间消毒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呕吐物或者粪便,很容易形成气溶胶,所以冲厕所时特别注意盖好盖子再冲。对于医生来说,特别要注意脱防护服的规范,因为这时候也是最容易污染自己和形成气溶胶的区域。
(图源:http://built-envi.com/
声明:
本公众号推文仅为学术交流,不构成对临床诊治的意见。
既往推文
更多经典论文解读及专家述评,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