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男子去了趟Costco将病毒带回家,4岁儿子惨遭感染!而纽约华人超市下周起纷纷重开,大家出门购物一定要注意!
01
男子去了趟Costco将病毒带回家
4岁儿子惨遭感染!
Costco“平价大碗”的特质吸引着广大顾客,北美地区的各家Costco外,每天都
出现壮观的排队阵容...↓

美国一位名叫Anna Zimmerman女子的丈夫疑似去了一趟Costco就感染了,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带回了家,四岁的儿子Lincoln惨遭感染,并且饱受病毒的折磨。
Anna用社交媒体记录了孩子生病的全过程,为了提醒父母们要多加注意。↓
图源:New York Post
Anna住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她作为一名医生,在中国和意大利爆发新冠病毒时就密切关注新闻,早在丹佛封城前,自3月12日Lincoln最后一次去学校上学后,Anna就要求Lincoln不要出门,甚至只是跟邻居的小朋友打招呼也不行。
可就算是这样注意防护,Lincoln还是没有躲过病毒。
3月21日开始,Lincoln逐渐出现新冠病毒的症状...
3月21日,开始打喷嚏;
3月22日,鼻子不通气,且咳嗽;(这时Anna以为他只是感冒了)
3月27日,104.5℉(约40.3℃)高烧;
3月28日,确诊新冠病毒,回家服用抗生素和吸氧;
3月30日,呼吸困难需要更多氧气,被送进医院。之前他只需要2升氧气,这天晚上需要4升氧气。
3月31日,氧气增加到6升,然后后增到9升。呼吸越来越困难、急促。
4月4日,住院的第6天,病情好转,氧气降到1升,但仍然咳嗽。
4月6日,出院,并在家接受了两到三周的吸氧治疗。
病重时的Lincoln艰难呼吸,引人心疼。
在得知Lincoln被确诊后,Anna哭了,她完全不敢相信,因为Lincoln一直在家,完全没有出过门,只有她和丈夫出去过,她曾去过Target,而丈夫去过Costco,她想不通到底是怎么感染的病毒。
图源:Dailymail
Anna说,Lincoln在住院期间曾对她说,“妈妈,这不值得,我不回家了。”
“Mama, this isn't worth it. Mama, I'm not gonna go home.”
图源:Dailymail
好在目前,Lincoln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可以在家里开心玩耍了。
可是不幸的是,在Lincoln恢复的过程中,Anna的丈夫出现了新冠病毒的症状,高烧、干咳、头疼、发冷...
图源:Anna的Ins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因为Anna的丈夫去了趟Costco感染了新冠病毒,把病毒带回家并传染给了孩子..
目前,Anna的丈夫仍然处于恢复期。
在经历了身边最亲的人患病后的遭遇,Anna向众人强调,“请保持安全,保持健康,认真对待这种病毒,这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01
纽约华人超市下周起纷纷重开
这些食品变贵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纽约各地华人超市从上月底陆续停业,众多华裔民众不得不通过网路购物、或加入各式买菜群来购买食材;
休整近一个月后,众多华人超市陆续宣布将恢复营业
多名业者25日表示,鉴于政府下令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将订于下周起陆续恢复营运,但将缩短营业时间、严管店内人流;
而受肉品产染疫停工、进口物流停摆影响,肉蛋、速冻食品及部分亚洲进口食品等价格均上涨。
3月底包括昌发、新世界、中国城、中美、金城发和大中华等纽约华人熟悉的连锁华人超市宣布因疫情日趋恶化,人手短缺且物流遇阻,部分较小超市也大大缩短营业时间,往往大排长龙,许多华人无奈下只能适应新日常;
华裔民众陈琳便表示,自从超市4月关闭后,不得不靠亲友拉进各类微信「买菜群」,除了得拼手速抢鲜货外,货品也不够多元,还有最低购买金额等限制,颇觉不方便。
•民众采预约取货感染降到最低
随着纽约疫情逐渐稳定,州府及市府也相继颁布「遮掩口鼻令」,在超市等公共场所戴口罩已成纽约觉大部分民众的共识,停业近一个月的华人超市陆续宣布恢复营业;
包括新世界、金城发、中美超市等近期公布,将于29日(周三)起重启门市
大中华在北方大道的店面,则已于25日提前回归
中国城超市在布碌仑(布鲁克林)8大道门市则在26日重启,
艾姆赫斯特(Elmhurst)店面订于27日(周一)重开。
中国城超市集团董事长邓龙表示,目前恢复上班的员工仍不到原先一半,但集团感谢坚持工作在一线的收营员等员工,超市工作人员虽不像医护等在一线医治病患,但也通过身体力行服务民众;
他说,重新开张后,超市营业时间为上午9时到下午5时,且一次只允许30人以内入场,同时鼓励民众采取预约取货,「这样不但能轻松选购必需品,也能减少在外排队入场的时间,把交互感染可能性降到最低」。
•收银员返工上班给予最大保护
中美超市经理吴建锡则表示,门市重开后,营业时间将为上午10时到下午4时,顾客进店前必须消毒、量体温、检查个人防护品是否配戴齐全;
虽然人力也只有原先的40%,吴建锡表示,超市对返工上班的收银员等员工提供最大保护,「除了收银台架设隔离版,也提供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手套」。
•肉类货源虽紧缺五花肉等没问题
超市业者也表示,日前美国最大肉品厂及部分物流公司因员工染疫而停工,肉类货源相对紧缺,但华人喜爱的五花肉、排骨等并不受影响;
邓龙表示,当前蔬果价格未提高,部分外州农场仍能送货入纽约,除了一小部分菜品暂时无法提供外,高丽菜、油菜、上海菜、上海苗等常见蔬菜货源充足。
不过,吴建锡则表示,干货、速冻汤圆、点心、水饺类的货源不足,价格也提高,「从中国、台湾等地进口的杂货,运输费、加班费等成本提高约10%,让该类货品少了近六成」;另外,麦片、罐头等则因供应商关闭而库存不足,鸡蛋供货量较疫情前则减少超过五成,也会涨价。
很多华裔民众对华人超市终于重开感到欣喜,表示能让疫情期间的生活稍微恢复中场;
不过,一些在华人超市关闭近一个月来,已逐步习惯网路买菜的民众则表示,疫情期间排队购物仍需承担极高风险,尽管超市重开,但估计一段时间仍会持续宅家、线上购物。
关键行业工作者陈立表示,有人的地方,就有感染的可能,「我希望下班后可把和人的接触减少到最小」;
常使用买菜群购物的黄世莉则认为,超市重开虽对买华人食材带来更大便利,但多数人已开始适应新日常,「现在网上也买得到大部分需要的东西,除非有必要,否则还是不太会去超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