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决以下四大问题:

问题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应用场景和微信、支付宝几乎一样,为什么央行要大力推进,是要干翻微信、支付宝么?
问题二: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比特币、Libra相比,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三:印度、委内瑞拉都曾以国家力量推动过数字货币,但都失败了,为什么?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问题四:面对数字货币滚滚而来的潮流,作为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问题一: 应用场景跟微信支付宝没啥区别的一个东西,央行为什么要大力度推进?
数字货币目前所涉及到的几个功能,除了离线互传功能之外,微信和支付宝都已经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什么央行还要重新推一个替代品?是要干翻微信和支付宝么?
(一)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是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金融安全问题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迅速, 随着数字货币使用场景愈加丰富 ,用户接受度不断增长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支付、结算、清算,关乎到国计民生,金融命脉关系到国家的正常运转。想象一下,如果万一某一天,突然之间微信或支付宝体系遭到攻击,所有的支付结算功能失效,而对于腾讯和阿里来说,又无法及时解决问题,社会如何运转?
腾讯、阿里毕竟是企业,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陷入经营困难,国家命脉,不能交给企业来管理维护。
这也就是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最核心的要义,网络安全、数字安全、破产安全。
第二,对内控制力问央行数字货币能带来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力度。
央行需要对资金流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而微信支付宝这类平台,规模达到一定量后,结算清算完全可以在体系内进行,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央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这里涉及到支付、结算、清算的概念。
大家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的收钱付钱转账,其实只完成资金运转的第一个环节,即结算。A买B的货物,签完合同拿到货,把钱支付给B,A通过工商银行账户转账给B建设银行的账户。到这里,整个交易的第一步——结算。已经完成。
结算完成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工商银行们和建设银行们在后台系统操作。
从技术角度来讲,清算是后台系统,更底层,由央行主导建设,一般个人用户不会直接接入清算系统的。
清算,其实就是因跨行交易而产生的银行间债务债权进行定期净轧,以结清因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
“结算-清算”二级体系示意图(图片来源:科技金融那些事)
爱好金融的大冰哥,公众号:支付技术那些事数字人民币落地,支付宝微信要被干翻?
从上面的二级体系可以看出,跨行的清算必须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处理,而银行内部的结算,则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己经营办理。
那么,若微信和支付宝每天的交易金额足够大,完全可以在体系内完成结算和清算的所有动作,这样一来,央行将有可能无法监控到很多资金流动的过程。
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需要基础数据支撑。数字货币的大规模推行,为更精准、更有效的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能让政策执行落地更加精准有效。
第三,对外影响力问题。央行数字货币推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因新冠疫情,美国政府给老百姓大比例发放真金白银,此表面上是特朗普对老百姓的解救,实际上是利用美元现有国际地位,向全世界收铸币税。当按下发放键的那一刻,全球美元定价的资产,价值都被稀释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货币体系至今一直在牙买加体系下运转,牙买加体系的本质,就是石油美元。近期石油价格危机,使石油美元受到较大冲击。
SWIFT等国际货币结算、清算机构,长期在美国的控制下,动不动就挥舞着金融结算体系大棒,耀武扬威。近期对华为的各种制约,也大有利用这些机构的态势。
正所谓,天下苦美元独霸久已。虽然短期内美元仍然将保持霸主地位,但当美元资产持有人发现美元的购买力大不如前以后,会逐渐改变对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态度,未来从单一货币转为一揽子货币结算,将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以前通过微信、支付宝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可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推进了。
当某些国家架不住诱惑加入我们的数字网络,网络越滚越大,最后我们用技术撼动了被全世界绑架的美元,取而代之是我们坚挺的人民币。
爱好金融的大冰哥,公众号:支付技术那些事数字人民币落地,支付宝微信要被干翻?
央行大力推广数字货币,也是为了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最后,还有个成本问题。相较于纸币, 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
(二)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是要干翻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么?
我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不会影响到微信和支付宝。未来数字货币,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内核功能,直接嵌入到微信和支付宝这类支付工具中。
央行要的是支付交易底层信息的数据,具体场景的应用,央行不会与民争利。
再说了,就算让央行来牵头推行具体工具,其便利性能与互联网公司相提并论么?
工具就是工具,做好应用场景的设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是生存的根本。而系统架构,内核基础的事情,微信和支付宝做好数据对接工作即可。
问题二: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比特币、Libra的异同?
(一)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零钱的对比
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货币,只是表现形态与纸币不同,数字货币直接对应银行账号,在货币体系中,为M0。
而微信、支付宝,本质是交易结算工具,存在微信支付宝里的零钱,只是一个记账工具,他们对应着你存在银行账户里的每一分钱。
虽然在应用层面,老百姓暂时感受不到太明显的差异,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对比
所谓私人数字货币,即类似于比特币一样的加密货币。
1、私人数字货币难以为真正的货币。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私人货币缺乏有效约束。币圈常常出现令人发指的割韭菜现象。著名的90后币圈小王子,孙宇晨,就是最好的例子。巴菲特老爷子的形象,都可以被他变成割韭菜的工具。
多种货币同时流通,货币价值难以统一。任何人,都可以写个白皮书,通过ICO发布出来一个币。空气币、韭菜币、芹菜币,你要真想,做个大便币都可以。
人人都可以发,这样一来,私人数字货币也就无法控制货币供应总量。
私人数字货币币值波动剧烈,难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私人数字货币数量众多,可替代性强。私人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因此,私人数字货币,本质会变成数字资产。头部的资产,越来越值钱,长尾的各种币,将逐渐沦为数字垃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比特币。
在比特币发展的这些年中,由于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已经成为数字资产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资产来投资,其创造的初衷——交易结算功能,越来越弱。
大卫·乔姆到中本聪,一代代密码学家以超越信用法定货币为初衷,然而,由于其机制设计的缺陷,使这些私人数字货币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无法承担货币的属性,而是向着“权益类资产”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虽然众多国家承认数字货币的合法性,更多考虑的是由于其“权益类资产”属性。毕竟,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当下全球社会的基本共识。
而对于国家的运转,各国央行最主要一个职能,就是发行货币,如果没有发行权,没有一家央行会喜欢私人数字货币。
(三)央行数字货币与Libra对比
Libra 的金融本质,是互联网平台从支付体系入手,抢夺货币话语权。Facebook 更多强调跨境支付: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作为储备资产,采用100%保证金,是一种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货币。
Libra的困难在于,各国货币当局会担心Libra 控制支付体系后, 基于民众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信任, Libra 会影响各自货币发行体系, 最终影响“ 铸币税" 。
问题三:数字货币推动路径建议
(一)其他国家失败的案例分析
1、首先来讲讲印度推行无现金社会的例子。
早在2017年初,印度政府就以举国之力,废除旧币、推出国家支付钱包(BHIM),后又推出国家支付二维码,每一个动作都显示出印度政府推行无现金支付的决心。
但是,当时印度的银行体系并未做好准备,印度的无现金交易主要依靠银行卡支付(信用卡和借记卡)和移动支付。
从银行卡的角度看,印度银行业过分在城市集中且基础设施落后,更主要的是他们也没有意愿将银行业务覆盖到印度城乡地区。
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导致政策效率低的最重要原因。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印度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没有可能实现。只有当国民整体教育水准不高、支付系统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健全、手机安全问题大量存在、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尚未养成、移动网络不够稳定等多方面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落地难度极大。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2、再来看看委内瑞拉成为第一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的情况。
2018年,委内瑞拉政府在全球第一个宣布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本来委内瑞拉的法币就面临巨大的购买力危机,主要原因是严重的滥发导致国家信用的破产。
寄希望于通过加密数字货币,解决当局对货币的控制问题。
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自然是很快崩溃。委内瑞拉至今仍未摆脱经济困境,数字货币也一地鸡毛。
(二)我们如何避免可能遇到的坑
印度和委内瑞拉的例子,给我国发展数字货币什么启示?我们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宏观上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试点先行,小规模试错,找到应用场景的问题,迅速迭代,小步快跑。
第二,遵循货币发行的基本规律,继续夯实硬件基础,不断强化以清算系统为核心的软件基础。
金融的基础是经济,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年日不落帝国统治全球的时候,英镑一直是世界结算货币。美元能取代英镑,靠的不是投机耍滑,背后的硬实力才是这一切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奋斗,国民生产力提高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变强了,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将事半功倍。
想想看,那些长期接待中国游客的外国景区,人民币是不是早就已经成为当地的通用货币了?越南、缅甸、泰国、蒙古、俄罗斯等国,与我国接壤的地区,人民币几乎成了硬通货。
而你问问缅甸边界的中国人,可能长期持有缅甸元的人,非常非常少。
问题四: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
(一)应主动回避的产业链
当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必然代表着另一个行业的迅速衰微。
随着纸币的消亡,ATM机产业链、点钞机产业链、纸币硬币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们,在时代的大潮中,若不迅速转型,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亡。
A股上市公司中,御银股份,以ATM机生产制造起价,利润构成中,ATM相关服务占比较大。
像这类标的,如果不转型,未来生存都会有巨大的障碍。
随着支付方式的变革,未来支付结算的终端设备,也许都将虚拟化,现在的刷卡机、POS机都将转变存在形态。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危机并存。
(二)可能有机会的细分板块
硬件端,伴随着数字货币的逐步推广,移动设备的基础芯片、安全芯片相关产业链,手机NFC等物理设备产业链。都有机会。
软件端,随着数字货币的推广,各大银行必将完善与之对应的IT系统模块?行业内类似长亮科技、宇信科技这样银行IT系统服务提供商,业绩或将有非常集中的放量表现。

一切都数字化了,数据安全领域、安全加密技术显得尤其重要。类似数字认证、格尔软件、卫士通这类的服务提供商,也有可能获得大量的业务订单。
数字货币,其底层技术,也必然与区块链的各项应有紧密结合。区块链技术及服务提供商,也将深深受益。
以上,为有关数字货币的几个问题的详细分析。希望对您有用。
——————
关于数字货币,以下材料已上传至网盘,若需下载,请点击“在看”后,在公众号内回复“数字货币”。
若需获取文中相关个股的深度报告,请加我个人微信:yalongjianggushi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