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口袋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去年的柏林电影节,绝对是华语电影的高光时刻:演员王景春和咏梅凭借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分别斩获了最佳男女主角奖。

但你知道吗,咏梅(《地久天长》)的影后差一点就被一个十岁女孩给抢了——这个女孩就是电影《系统破坏者》里的女主角本尼的扮演者海伦娜 · 曾格尔。
十岁的女主角演技爆表,把一个歇斯底里的破坏狂,她极度脆弱、伤痕累累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了一种彻骨的疼痛感。 
《系统破坏者》一上映,烂番茄(国外影评网站)新鲜度就高达94%,后来更直接代表德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足以证明这部片子的优秀。
一个十岁的女孩,究竟能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引起大家这么的热切关注呢?
01
她是孩子,也是恶魔
9岁的本尼,金发碧眼,笑容像冰淇淋一般甜美。可实际上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易怒、狂躁,再加上她精力旺盛,力大过人,攻击性极强,十分危险。
影片一开始,她正发出野兽般的嘶吼,朝老师吐口水,一个人追打一群孩子,谁都摁不住她,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只见她抡起玩具车,咣咣几下就把玻璃砸裂了,防撞玻璃......还是德国造的啊!
任何一点刺激都会让本尼爆炸。骂脏话还算温柔的,她能大白天脱了裤子在老师门口撒尿,你敢信吗? 
东西想抢就抢,抢完同学,抢商店。
打人,一掌下去满脸开花。
老师叫她去上学,劈头就是一刀,砍你咋的?!
这哪儿是9岁的小萝莉,整个一魔童转世,教养院被她搅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
老师说:“真希望现在能把孩子关起来。”
哈哈哈,一个老师怎么能瞎说这种大实话,还不是被她逼的嘛!
由于劣迹斑斑,已经没有地方愿意收留本尼了,她创下了被37家机构拒绝的纪录。再这样下去,只能送她去非洲的教养基地了。
就在这时,机构给本尼请了一位愤怒管理教练,光听这头衔就很专业了。
他叫米夏,人高马大,面色冷峻,一看就是个狠人,专治青少年各种不服。在米夏的管教下,本尼果然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米夏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米夏的成功之处就两个字——特别。
虽然《系统破坏者》是一部讲特殊儿童的电影,但是米夏这个角色,特别值得家长好好研究,比如他和孩子沟通、情感互动的专业技巧和经验,这种能力父母必备。
02
身份特别
米夏在青少年时期也有暴力倾向,所以他比别人更能体会本尼的感受。

当本尼终于被制伏绑在床上时,别的老师觉得麻烦解除,米夏感到的却是本尼内心的痛苦和恐惧。相同的经历,触发了一种比同情更深的感情。
本尼被打了镇静剂后,米夏一直在窗外看着她,久久地注视。
眼前的一切,一定是唤起了米夏一段沉睡的记忆,他同情本尼的同时也是在关怀自己。在他心里产生了一种需要,需要通过治愈本尼来安抚自己曾经的伤痛。
从这一刻起,米夏和本尼两个人的生命中发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使得米夏承担起了比一个教养员应该承担的,更多的责任。
因此,他对本尼的投入比任何人都多。其他人见本尼像见瘟神,只有他主动提出来,在森林小屋与本尼相处三周,一对一的进行治疗。 
对比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孩子做了错事,父母都知道解决问题要靠充分地沟通。但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和孩子沟通前,父母更应该先和自己的内心沟通。
当我们要教育孩子时,是否能先想一想,自己在童年时是不是也打过架,说过谎,考砸过,被叫过家长……如果有,问问自己当时是什么感受,什么原因,怎样解决更好。
有这个过程,我们就能更理解孩子,冲突和矛盾自然就少了。
甚至可以把孩子的成长和自己内心潜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互相点亮对方,互相滋养,和孩子一起相伴成长。
这点隐秘的特别之处,使得教育产生奇迹。
03
特别会沟通
米夏的第二个特别是,会和孩子沟通,对小孩很有一套。
他俩第一回见面就很失败。本尼送了米夏两个字:你滚!米夏二话不说就滚了。
第二次见面,米夏也不理本尼,他和别的孩子玩。这下本尼不干了,问米夏:“你为什么不陪我玩?”
米夏说:“可以,我赢了你就要去上学。还有,不能再用刀了”。
两次态度截然不同。
叫米夏滚的是本尼,主动要求一起玩的也是她,米夏趁机还对她提了要求。
这个米夏果然有两下子。
像本尼这种攻击性强的孩子,会比较孤独,因为同学老师都怕她,没有人愿意跟她玩,所以本尼特别需要有人陪。
米夏就抓住这一点,让本来拒绝他的本尼,主动靠上来。一场桌游玩下来,两人成了朋友。
米夏陪玩也有技巧。他会制造一些小意外,比如击掌时,米夏故意躲开,本尼一个没想到,就被逗得哈哈大笑。
接着,本尼反手就晃了米夏的点,两人开心大笑。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本尼多么淘气,聪明,可爱。而且,他们天生就有一种默契。
一场桌游,米夏就让本尼收了神通,乖乖上学去了。
米夏都做了什么呢?
首先,找到孩子的需求——陪玩。然后,在陪伴中提供快乐,分享快乐,快速获得本尼的好感,从而和她建立情感联系,使她容易管教。
童年期最主要的需求就是依恋,孩子依恋谁就听谁的。米夏陪本尼玩,逗她开心,就是为了亲近她,给她一种甜蜜美好的体验,也就是幸福感,这是产生依恋的根源。
一旦产生了依恋,管教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当然,我们绝不能利用这个来控制孩子)
所以说,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决定了教育是否顺畅。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快乐的相处,让孩子全身心地依恋父母。
不过,以上只是米夏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把本尼带到了森林小屋,他们像父女那样一起生活。米夏教本尼用斧子干活,折掉废的棚子,伐木,做秋千,在院子里翻跟头。
这个过程中也暴发过冲突,但风雨过后,更加深了信任和了解。
一天晚上,本尼在熊熊的火堆边敞开了心扉,米夏这才第一次正二八经地教育了本尼几句,真的只是几句而已。 
本尼问他:你以前也打架吗?
米夏:人是会变的。
本尼:可是我做不到,我总是要逃跑,这样我就不能回到妈妈那儿。
米夏:我们可以改变。
按说,米夏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好多爆金句,他怎么两句话就给打发了?
细想想,实际上米夏做得很恰当。
一来,本尼在教养院肯定没少被叨叨,道理她早就听烦了。
二来,更重要的是,从她问的问题——“你以前也打架吗”就可以确定,本尼心里已经发生变化了。
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转变,不光是行为,更是内心的变化。既然变化已经发生在本尼心中了,就无须再多说什么,只要给她信心就行。
接下来的对话更有趣。
米夏说,我们可以改变。本尼却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那只狗很烦人!
之前,本尼在农场被一只乱叫的狗刺激到,她发过一次怒。当米夏叫她改变,学会控制自己时,她一下想起了这只狗。觉得做不到,原因是狗太烦人了。
其实她想说,这事儿不怪我呀,谁让那只狗那么烦人的;再引申一下,她真正的意思是:我暴躁、打人、胡作非为,也是因为别人对我不好,他们太可恶了。
米夏完全领会本尼的想法,但他只说:不,狗不烦人,它只是在尽它的本分。
看破不说破,这是米夏最高明的地方。
他只告诉本尼,不怪狗,狗又不是冲你。那么该怪谁,是谁的不对,他没有说,留给本尼自己品。
这么做,一是给本尼留面子,二是让孩子自己悟。如果让孩子感到这是自己想明白的道理,比我们告诉他一百遍都管用。
米夏式的沟通有太多值得父母们好好学习的地方了。本来,应该给大家再总结一下,我也学米夏,话不说满,自己总结出的道理更深刻。
04
成为孩子生命中最特别的人
米夏第三点特别是,他是本尼生命中最特别的人:
在别人眼中本尼是系统破坏者,而米夏却亲切地叫她“战斗小鬼”。
别人不许本尼说脏话,米夏却好奇地向她打听:都有什么脏话啊?
本尼不想吃药,米夏竟说:你可以把它拿到门外吃。他觉得本尼正常,不用吃药。
当本尼发狂时,米夏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直到她平静下来。而别的教养员不是把她关到门外,就是五花大绑捆在床上打镇静剂。
本尼犯了错,米夏是真生气,他气呼呼地甩下本尼走了。可没走两步又怕她冻着,再回过头,帮本尼把衣服弄好,把鞋扣上。
别的教养员,对本尼既不批评也不亲近,保持着不远不近的专业距离。而米夏对本尼就像一个爱之深恨之切的父亲。
最最特别的是,当米夏严厉批评本尼时,本尼竟然不吼不叫,一声不吭地跟在米夏身后,伤心委屈,像一只小狗狗那么乖。
米夏是唯一能让本尼卸下心防,不再紧握双拳,随时准备和这个世界决以死战的人。因为他越过了教养员的界线,越过了偏见,给了本尼只有父母才能给予的特别的爱。
而本尼真正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照顾,是不可取代的母爱父爱。
所以当米夏在三周的相处中,与本尼建立了父女般的感情时,本尼就被治愈了。
眼看本尼离完全治愈只差一步,但这一步却是遥不可及,难以跨越的。
极度渴望被爱的本尼,就像野兽尝过了血一样,知道了爱的滋味。治疗结束后,为了让米夏带她回家,本尼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她对米夏说,如果我杀了你的妻子和孩子,你能做我爸爸吗?
米夏再爱本尼也不敢拿家人冒险,他收回了感情,这对本尼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她再次发病,差点死在森林中。
最后,本尼还是被送往了非洲。登机前,她冲过安检,推倒行人,系统破坏者本尼大闹机场。她一路狂奔,突然纵身一跃,影片嘎然而止。
显然,这就是系统破坏者的结局,他们砸烂一切,破坏所有,然后也毁灭了自己。
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有时是毁灭性的,而且心理疾病的治愈一直都是难题。影片中的本尼,既是破坏者也是被破坏的人,她的攻击性来自于内心的残缺不全。
作为家长,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孩子心灵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良好的亲子关系,长久的安全感,以及像米夏那样的沟通方式,永远都是大写加粗的父母必备技能。
如果哪天当父母要考证了,建议把以上写进考试大纲。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