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导致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大幅度减利。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月初的每桶68美元跌到了3月末的每桶23美元,期间一桶跌了40多美元。尽管低油价对降低我国经济运行成本是有利的,但是对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产生较大冲击。一季度国内需求下降,成品油销量下降超过了20%,勘探、炼化等业务收入成本倒挂,石油石化企业整体亏损,影响了中央企业效益增速30%。

话音刚落,在大泎彼岸,WTI5月原油期货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价格史上首次跌为负值收报-37.63美元/桶。有人调侃说:如今油桶比原油值钱了!为何出现负油价,有分析认为,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生产成本,而是库存,特别是在内陆产油区。疫情引发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原油很难外输或储存。纯粹为了经济性关井停产有风险,开采商接着开采,如果储罐库容不够或者存储成本过高,开采商宁愿接受负油价,不得不赔钱让买家拉走。
此前有评论解读,在5月合约到期前有一系列消息冲击了市场,包括国际能源署(IEA)上周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会较去年减少930万桶/日,4月的需求将同比减少2900万桶/日,降至1995年以来最低谷。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又公布,上上周美国原油库存环比增加1900多万桶,连续两周创纪录增长且连续12周增加。
这些数字意味着,贸易商很快就没有足够空间来储存原油了。对交易商来说,如果不平掉5月的多头合约,意味着将收到石油现货,而且只有几天时间告诉卖方如何收货。可这时已经不可能找到储油空间。5月合约对纯虚拟交易的交易商来说已经成了烫手山芋,不得不疯狂出逃,因而造成罕见的踩踏行情,让空头在这一轮行情中赚得钵满盆满。
年初以来,随着疫情爆发,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60-70美元/桶一路下跌。3月初,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石油价格战中,国际油价再度暴跌,最低跌破20美元。虽然近期欧佩克+达成了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但对油价提振有限。在疫情和石油价格战的双重压力下,油气公司的破产数量急速上升,即便财务弹性较高的页岩油企业也未能幸免,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主要页岩油生产商Whiting倒闭,拉开了页岩油生产商破产的序幕。
有悲就有喜。按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价格暴跌,我们应该欢天喜地,因为中国油品零售市场的价格是固定的,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就很有远见地出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也就是说,不管国际原油价格暴到什么低位,国内市场批发零售价格不低于每桶40美元。
今日美国油价最低的威斯康辛州只要89美分一加仑,合人民币1.7一升,全美油价最高的地区,也不超过2美元一加仑,比超市里卖的水便宜多了!而纵观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汽柴油价格还是在每升5元以上,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原油价格暴跌带来的低油价,经济运行的成本也没有因此降低。
至于国资委忧心重重的勘探、炼化等业务收入成本倒挂,石油石化企业整体亏损,完全是对市场垄断的报复行为。垄断油企开采成本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盲目扩张和腐败导致。每年垄断油企的采购、勘探、服务及其他开支数字惊人,特别是投资交易背后,隐藏着不可思议的腐败成本,垄断油企的监管漏洞以及动辄千亿的采购,为拥有支配权以及掮客寻租提供了腐败机会,而承受腐败成本的必然是每一个消费者。
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众所周知,除了防疫物资大赚特赚,其他行业都很艰难,而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口罩需求巨大,而在国内,生产口罩所需的原材料溶喷布几乎被中石化企业所垄断,几个月前,溶喷布的价格只有1.5至1.8万一吨,现在中石化99#溶喷布出厂价涨至35万一吨,市场价更是高价60万以上一吨,而一吨溶喷布生产的口罩,又可以为厂家带来上百万的暴利!也就是说,大疫当前,发灾难财的依然还是垄断油企,如果垄断油企再喊亏损,真是天理难容!
如果这些垄断油企平均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国际市场,那么国家就应该完全停止在国内开釆原油,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低价原油,当然最重要的是借势将石油开采、冶炼、进口和销售对民间资本完全开放,取消国内垄断油企获得的免于市场竞争的垄断地位,正是没有竞争,油企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高福利、高工资和巨额腐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中国作为石油消费需求大国,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来说是利好,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更有利于消费者降低出行成本。然而,与国际原油暴跌不同的是,国内油价依然稳居高位,各行各业乃至消费者付出了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这种脱离市场的价格抑制了消费增长,受影响的远不止有车一族,也包括实体经济物流业以及其他物价指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