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当你厌恶身边的人或生存环境时,最好的方式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勤快点努力点,加把劲离开他们,那样他们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和死了差不多。 
1
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踹,
昨天上了微博热搜。
这名戴着墨镜的男子,
在众人“一、二”的怂恿下,
飞起一脚,
踹坏了朱之文家的大门。
事后,他得意洋洋地说:
“没事,没事,他不敢管我。”
2
2011年,农民朱之文,
穿着一件大衣参加《星光大道》,
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走红,
但从此他的麻烦就没有断过。
他先是捐款50万,
把村里的烂路修好了,
但很多村民并不感激他,
“他就是修了这一点路,修得太少了。”
朱之文又相继拿出140万,
帮村里建了幼儿园、健身中心,
解决了村里的用电和灌溉问题,
但很多村民还是不满意,
“他这才花了几个钱,
想要叫俺说他个好,
给庄上一人买个小轿车,
一人给一万块钱,
那谁都说他个好。”
3
很多村民还找他借钱,
乡里乡亲,不好拒绝,
朱之文借了几百万出去,
最多的一户借了他50万。
几百万借出去了,
但村民们就像用自家钱似的,
没有一个有要还的意思。
这几年,朱之文商演越来越少,
手里逐渐拮据起来。
他去找村民还钱,
可村民不但不还,
还大言不惭地说:
“不打算还了。”
“他这么有钱,给我们花花又怎么了?”
4
这两年,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
随着直播的兴起,
朱之文成了村民们的商机。
男女老少们,
纷纷拿起手机,
24小时围着朱之文转,
直播、录播他的吃喝拉撒。
朱之文实在不堪忍受了,
只好把家中大门关了。
“不让我们拍,那我们怎么赚钱啊?”
被朱之文断了财路,
有些人自然就不满了,
于是晚上的时候,
就扔砖头去砸朱家的玻璃,
“砸得那个玻璃到处都是。”
乡里乡亲,不好撕破脸,
朱之文就这样一次次算了。
见朱之文如此好欺负,
很多人更是得寸进尺了。
这一次,俩外村人想见他,
朱之文“睡着了没听见”,
没有及时出来让大家合影拍视频,
俩外村人竟然一脚踹了他的家门。
5
大衣哥这十年的遭遇,
充分展现了人的两大劣根性。
第一个:升米恩,斗米仇。
一个乞丐到一户人家乞讨,
一位年轻男子给了他十块钱,
第二天乞丐又去,
那位男子又给了他十块钱,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
第三年,乞丐再去乞讨时,
那位男子只给了他五块钱。
十天后,乞丐终于忍不住问:
“你以前给十块,为何现在只给五块?”
那位男子说:“因为我结婚啦!”
乞丐大怒,啪地一巴掌打过去:
“他妈的,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老婆。”
我觉得朱之文现在就像这个年轻男子,
而砸玻璃踹飞门的村民就是这个乞丐。
其实一开始,
朱之文是允许村民拍摄的,
觉得村民们挣钱不容易。
但这些村民越来越过分,
不但拍朱之文吃饭,
还拍朱之文睡觉,
最后连朱之文拉撒也要跟着,
朱之文不堪忍受,才闭门不出了。
但“吃上瘾”的村民可不干了,
“你怎么能断我们的财路呢?”
第二个:见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好。
乞丐不会嫉妒亿万富翁,
只会嫉妒比自己收入更高的乞丐或者脱贫的乞丐。
你原来比我还穷,
怎么就脱贫了呢?
别人可以比我有钱,
因为我不认识他。
但是我认识的你, 
不能比我活得更好。
我恨你优越的生活,
我把我对自己的恨一并给你,
全部用来恨你。”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起大衣哥时,
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这是一个社会底层阶级互相伤害的故事。
这种现象在农村在社会底层其实很常见,
相比于为富不仁,弱者相食才最可怕。”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越是在底层越是在很穷的地方,
这两大劣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这些年接触的人越多,
我越发现一个规律:
就是越是高端、越有见识的人,
就越是互相支持、抱团发展,
你好了,我才可以更好。
而越是底层、越没见识的人,
就越是喜欢互相诋毁、互相拆台,
我不好,我也不想让你好。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上等社会人捧人,中等社会人比人,下等社会人踩人。
6
所以,我想给大衣哥,
或者深陷类似处境的人
提两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第一个:以牙还牙也是素养。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黑衣男欺负一白衣男,
他踹了白衣男一脚,
白衣男没有还手,
他又踹了白衣男一脚,
白衣男还是没有还手,
当黑衣男欲踹第三脚时,
白衣男飞起一脚,
直接将他干趴下了。
什么是素养?
素养不是被欺负了以后还微笑,
被冒犯了之后还礼貌,
素养是你不主动冒犯别人
不先以恶意揣测别人,
不先以言语攻击别人,
可一旦遭受到了冒犯,
以牙还牙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
所以我建议大衣哥,
该报警的就报警,
该上诉的就上诉,
也别在意什么乡里乡亲了,
因为他们也没有在意你。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你只有硬起来,
杀一儆百杀十儆百,才能解决问题。
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
浑身都是刺,别人才会照顾你的感受。
7
第二个:脱离现在这个圈子。
作家苏希西,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宁死也要远离底层社会?》。
她在文章里讲了自家的一段遭遇: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座大山脚下,
非常闭塞,那里的贫穷和落后,
即使现在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我妈念过高中,算是村里的高材生,
被村小学聘为民办教师,
我爸是转业军人,
属于吃商品粮的公家人。”
所以村里很多人都嫉妒她家。
“有人以浇地为名,
引水从我家围墙下淌过,
将新砌的土墙泡塌。
有人故意用土填得老高,
每到下雨天水流不出去,
将我家房子淹得半尺深……”
苏希西的爸爸头脑很灵活,
用全家族的钱承包了一个鱼塘。
每天起早贪黑地养鱼,
可就在鱼儿肥了要赚大钱的时候,
他家遭遇了灭顶之灾:
一池塘的鱼全被毒死了。
“我爷爷昏死在鱼塘边。
中风,在床上躺了三年,
终于还是撒手人寰。
鱼塘事件让我们家族回复到赤贫状态,
爸爸一度形销骨立,惨无人形。”
苏希西妈妈从此坚定了一个想法:
“就算拼死,也一定要远离这个地方。”
她一边干繁重的农活,
一边照顾卧病的公公,
一边照顾苏希西兄妹,
尽管每天很累很累,
但她依然拼命自学,
用了两年时间,
她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
考上了编制内教师,
然后卖掉老家的房子,
“从此离开了那个带给我们无数噩梦的偏僻村庄。”
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我为什么宁死也要远离底层社会?
苏希西在文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见识过底层社会不为人知的封闭、狭隘、低劣和丑陋。”
而我为何要讲苏希西家的故事呢?
我其实就是想说:
当你厌恶身边的人或生存环境时,
最好的方式不是抱怨埋怨,
而是自己勤快点努力点,
加把劲离开他们,
那样他们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和死了差不多。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