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拾点历史 ”→点击右上角“...”→选“设为星标 ”
说到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的一个大贪官,贪到什么程度呢,从他家搜出的金银珠宝折合下来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要知道和珅所处的是乾隆时期,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经济快速发展,康乾盛世中的康熙和雍正为乾隆积攒下挥霍的资本。
和珅不仅是朝中权臣,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财富迅速积累,可惜乾隆虽然宠信他,但等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便赐和珅自尽,死时年仅49岁。
其实历朝历代的贪官奸臣大多没有好下场,为何他们没有坚守初心,报效国家,一边是荣华富贵不断,可另一边是坚守清廉,似乎许多人都会选择前者。
虽说工资按照等级划分,可有时候即便身居要职,也免不了“囊中羞涩”的情况,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官员,曾国藩,想必大家都听过他,晚清重臣,是他组建的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力挽狂澜,但就是这么一个于国家有大用的臣子,他的工资并不多,生活过得朴素而勤俭。
像和珅这样的贪官污吏毕竟是少数,明清京官之苦,世人皆知,普遍官员的工资并不高,当时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4两,即便再加上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这么多的银子或许一个人生活绰绰有余,但在京城生活的官员,吃穿用度自然不能一般,另外还要养活一家上下老小,所以这么多的俸禄也只够勉强自给。所以才会有“囊中羞涩”的官员接受外官的馈赠,来自外地的官员容易积攒财富,当他们带着大笔财富进京,就意味着需要将大笔银子馈赠给京官。
可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所以他很少利用手中的权力帮人办事,这就意味着他几乎不接受别人的送礼馈赠。
可他必须要维持一个家的吃穿用度,曾国藩经常向别人借债,好在他有着挺好的人缘,借钱比较容易,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底,曾国藩已累计借银400两。等到他“临危受任”后,开始了与太平天国军队斗智斗勇的十一年,他虽掌握着湘军,但从未在军队中行贿赂之事。
比如以凭“截旷”和“扣建”致富,当国家发放军饷之时,一次发放足员足月的全额,可军队中经常会发生死伤之事,那些死亡、退伍或者被淘汰的兵员在与新兵员接替之时,中间会有空缺,空缺时的饷银就节省下来,叫做“截旷”,而因为小月29天,国家发的是30天的军饷,这便又够他们贪污,这叫“扣建”,这些钱都应该上缴国库,可军官们都默契地将钱收入自己囊中,一笔钱虽然不多,但积累的多了,最终也能积攒一笔巨款。
可惜曾国藩从未和他们同流合污,将每一笔国家发下来的钱都用在实处,甚至还将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曾国藩时刻谨记要保持清廉之节,即便家中享受不到他的权力带来的好处,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染上不良风气。
直到晚年,曾国藩仍然保持俭朴习惯,生活朴素,即便死后也留下遗嘱,丧事概不收礼,等到丧事办完后,家中的积蓄已经几乎没有了。
来源网络,如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个关于知识的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