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国内公益基金会从日本采购的防护服运抵武汉天河机场。
从专业NGO、校友会、救灾小组、社工、心理咨询师到个人志愿者,从抗疫焦点到边缘群体救助,社会自助网络是这样织成的
文 | 财新记者 萧辉(发自武汉)汪苏 赵宁 丁捷(发自北京)
有救援经验的社会组织,响应了。
武汉宣布封城后三小时,郝南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nCOV Relief(后改名NCP生命支援)志愿者招募书,发起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居家隔离治疗项目。郝南身在北京,是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一名前牙医。凭借多年在民间救灾中担当“研判员”的嗅觉和医生的专业训练,他明白,武汉医疗资源即将枯竭。几小时内,他和伙伴收到近2000份报名,从中筛选出200人左右的团队,包括具有临床经验的一线医生、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他们按照三甲医院流程,建起一套线上医疗分级支持系统,为无法住院的患者提供跟踪式的医疗和居家隔离指导,并帮助危重病人联系医院,还联合公益伙伴开始发放制氧机,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
越伦是郝南的合作伙伴,nCOV Relief团队的核心成员。她同时为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工作,在不同组织、团队之间对接资源。肺炎疫情暴发后,医用防护物资需求瞬间井喷。一线医护“裸奔”的状况令很多人坐不住了,纷纷起来救医生。越伦觉得,一时间像有无数个救灾的创业公司同时跑动起来,不断自我迭代,跑通需求、采购、运输整条线,干掉重重关卡,一刻不停歇地将物资送往疫区腹地。
血浓于水的校友会,响应了。1月23日,下属有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承担新冠肺炎救治重任的武汉大学以校友总会名义,号召校友捐赠物资。武大北京校友会立刻召集医学分会讨论,医生校友们给出建议:“捐防护服”。当天晚上,校友会就投入采购。同样地,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校友会会长叶继文在听到封城消息后,立即决定先垫资采购物资,抢时间。1月28日,华科德国校友会捐赠的2.5万套防护服、24万副口罩和4000个护目镜,开始分批从德国运往北京,送往湖北16个城市的64家医院。
专业经验丰富的公益机构,响应了。1月22日,壹基金正式启动响应。基于过往救灾经验,他们一开始就将湖北其他15个地市和武汉并重,依靠这些年搭建起来的救灾在地合作网络,将物资送往这些地区。
在现场的个人志愿者,也响应了。1月25日,回到荆州老家的志愿者程瑞发起“燃灯计划”,为“灯下黑”地区筹集物资。
中国人都响应了。
一个月以来,社会力量前所未有地参与到这场抗疫总动员中,以其灵活、多元、广大、自下而上的组织力,深入各个末梢,发现和瞄准疫情中多种多样的需求,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还将援手伸向困境中的孕妇、智障儿童、临终者、农民工、慢病患者、非肺炎急重症病人等多个弱势群体。
更值得铭记的是,武汉市民们纷纷行动,自救救人。他们是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的酒店老板、送餐的餐馆老板、接送医护人员和运送物资的“摆渡人”、心理咨询师、社工,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他们互助守望,织成一张张网,在封城后最危难的一段时间,维系着这座城市的生命线。
随着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落地,“国家队”入场,武汉市社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在政府和民间的合作下,就医、物资供应、住宿、交通等各项功能,渐入正轨。
“物资!物资!”
医用防护物资就是战士的装备。前方打仗,后方必须源源不断输送物资。
“高手在民间。”一名公益机构人士在看到志愿者古典团队总结的捐赠攻略后表示。古典是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原本1月24日正好有批口罩可以捐,“捐了就完了”,没想到加了医生微信后发现不能停。疫情急速扩大,一线缺乏储备。有些社区卫生人员没有防护服和手套,徒手搬尸体。有的医生穿着几层围裙就去看发热病人。感受到一线的那种急迫,古典只能继续募集。这也是很多物资捐赠团体的历程。医用物资是消耗品,湖北就像一个吞噬物资的黑洞。疫情仍在扩大,消耗量也越来越大。
“沙滩上鱼太多。我们想多救一条小鱼,再多救一条小鱼,再多救一条小鱼⋯⋯”古典团队表示。
募资、采购、物流和财务四个小组很快成立,核心团队六个人,志愿者团队总计60多人。1月27日,古典团队已经走通整个流程,总结出八点“血淋淋”的攻略,包括如何识别货源,判断医院需求,如何在全球找货、通关、走物流。28日,他们上线了SOP(标准作业程序)。1月29日,面对中国买家全球抢货导致很多国家口罩价格大涨的情况,古典团队走向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之后对接了公募基金会,截至2月16日,共募款1123万元,已使用1114.7万元;采购了13万个N95级别口罩、18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约8.3万个FFP2级别口罩、约7万件防护服、5.6万个护目镜,以及100万双医用手套,发往275家医院。
民间志愿团队、校友会等社会团体、企业,在这次物资总动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各显神通,他们全球搜货,克服封城、封路后的重重困难和运力不足,绕过各种大坑,才将货送到医院和医生手里。一些其他社会捐赠者也找到古典团队和武大北京校友会等组织,委托他们分发物资。
“我们以创业公司的方式去做这个事儿,才能够递到这些地方。”武大北京校友会志愿者小林表示。项目启动后,校友会迅速搭建起100多人的工作团队。校友中的专业医生志愿团队负责采购,校友企业也帮助采买和解决物流。团队又在每个地市布局志愿者做在地支持。进入每个地方都不容易。“经常要判断,打通一个环节把货递下去,得找到谁?”小林称。
“资源间的连接中有很多缺位,校友会最核心的就是补到这个位置,消化信息沟通的隔阂。”越伦说。
华科德国校友会把物资捐赠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做。分配完任务,每个小组就自行组织,线上运作。秘书长何烁统筹,对项目按工业流程化管理,每天都有一个“燃尽表”。需求组给医院挨家打电话,建立数据库,对接湖北16个城市、64家医院的117个科室。华科德国校友会会长、德国物流公司易优集团创始人叶继文1月24日去厂家采购,1月27日货到手,次日就发出第一批货,由华科北京校友会接力,盯国内物流。
中欧校友会一开始就确定指针:做政府做不了的事,不添乱,不在国内抢物资。他们与校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合作,认捐复星国际全球采购的物资,并以中欧校友会湖北分会资源做在地支持。
2月15日,武汉雨雪交加。刚刚投入使用的雷神山医院屋顶部分受损。16日,中欧校友会湖北分会接到建设单位中建三局求助,由于医院已入住病人,维修工人有感染风险,急需医用N95口罩。中欧校友会立刻协调,将校友原本要通过直升机运往黄冈的物资调出一部分,装上口罩,赶运到雷神山。
社会捐赠一度成为医院防护物资支撑,甚至一些定点医院前期也严重依赖社会捐赠。以最紧缺的防护服为例,春节期间,单供应湖北,全国防护服产能缺口超八成。根据政府相关部门2月5日数据,自1月24日,中国共进口防护服385.4万件。复星一家占比超过10%。相比之下,截至1月底,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医用防护服日产量为2万件,1月28日产量只有0.87万件。
……
本文免费,阅读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享生活,品味精品,欢迎订阅财新通,第一时间掌握独家重磅报道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