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好多篇教培行业创业者写的公开求救信,看着让人心酸。

比如这篇:
大意是一位艺术培训机构的刘老师说:现在太难了,资金压力很大。
一月份工资照发,二月份和员工协商,发了协商之后的工资,三月份继续,但是现在是四月份了,刘老师说“望眼欲穿,也没有望到好消息,四月份估计还是无法复工”。
刘老师这个机构有多个校区,维持这个系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个月光房租、物业费就要70万,其他开支,包括员工工资还需要160万,也就是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每个月要拿出去230万!但是我们已经连续多个月零收入,一分钱收入都没有!
公司能撑多久?刘老师说:“短期内可以承受短时间的资金紧张,但是不能一直承受这个状态。我做这个行业很多年了,压力很大,我估计一些小的培训机构压力更大。”
至于能不能开网课自救?其实也很难,艺术培训和普通教学不一样,比如教人跳芭蕾,必须面授,因为要看孩子腿部的肌肉情况,包括钢琴教育也是面授效果更好。现在孩子们白天都上了一天网课了,你让他再来上艺术网课,他们有抵触情绪,也没精力,关键是效果确实和面授没法比。
因此,刘老师呼吁救救艺术培训机构。
看完这个文章,对于这种痛感,我想大家都能感受的到,其实观察君觉得把标题中的“艺术”,替换为留学、线下、出国语培,旅游、餐饮、酒店、零售都适用。全民战疫,大多数行业的业务都处于停摆状态,哪个行业不需要救呢?
观察君前几天就给大家推送了文章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校长的心声:“我,快撑不住了”
也是反映的同一个问题。

更现实的一件事情,在教培行业的宇宙中心——海淀黄庄,教培行业的两个坐标性大楼新中关和丹棱soho里,几乎每个楼层都有教培机构退租的现象。
更严重的是今天还有多篇《“救救教培行业”》的文章刷屏,都是区域机构联名的文章,有苏州、深圳、上海、东莞等多个城市,呼吁政府出手“救市”。
首先,这种“呼吁”有没有用呢?
会有一些作用,但不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首先这种呼吁具有一定的狭隘性。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政府对一个行业“救市”就是对另一个行业的不公平。这个下文我们也能从呼吁的内容中可以看到。既然要呼吁,就要站到更高层面,呼吁政府对所有行业出台更具体的救市政策。
其次,应该通过更有效的官方途径反馈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如果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向政府反馈,一方面可以直接找到相关政府部门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书面反映给人大代表,提议到有关部门。比如前几天留学生滞留海外,俞敏洪老师就说“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在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建议,对于有些国家,是否可以派包机把那些愿意回国的留学生接回来。”通过媒体发声也是一种渠道,但传达慢不说,有时候还会让有关部门造成误解。
再次,媒体的呼吁信息不够全面。
政府出台政策不是拍脑袋的行为,需要更具体的数字支撑,比如可能会造成多少企业倒闭,多少人的就业出现问题等,但肯定不是多篇十万+的文章。

所以,想让政府“救市”,就应该做足准备工作,要把现状、困难、问题通过数据化罗列清楚,通过快速有效的渠道传达给主管部门。

第二个问题:政府该不该教培行业的市?
我们先看下这些“呼吁”的诉求是什么?
1、请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帮助我们落实在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免除租金及物业管理费等政策扶持。
2、请求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低息贴息无抵押贷款。
3、请求有关教育部门不要发文通知,严禁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辅导等表述,整个教培行业可以说是受疫情影响最重的,如果以校方立场明令家长禁止去校外培训机构,无疑是雪上加霜!
4、呼吁1-3年级实施双休不延迟寒暑假 。
5、用人单位减免六个月教育培训行业社保费,无法按时缴纳延期至疫情结束六个月缴费,不加收滞纳金。对5年内本市高校毕业教师给与资助。对因疫情在家照顾孩子上网课教师给与500-1000元补助。
逐条分析一下:
1、呼吁减免房租。其实在2月份多个省份就出台减免房租的相关政策了,但都是以国有房产为主,大多数教培机构都享受不到这项政策福利。我们以北京为例:
教育机构承租北京市及各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办学活动,依照防疫规定延期开学或暂停培训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减免租金,对在疫情期间为教育机构减免房租的企业,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大部分教培机构都是租用经营性用房,所以只能靠房东是否愿意减租。观察君刚才说过,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如果政府出台减租文件,就是对房东的不公平。当然,很多人会拿万达等大金主说事,但很多经营性房产都是个人,甚至他们也承担着房贷,如何再给你减租呢?

不是所有的房东都叫“万达”
当然也有人会拿疫情去道德绑架房东,但这种事情也要你情我愿才行。
我们换个角度讲:如果一个学员家长来到培训机构对你讲,我失业了,你要减免我孩子三个月学费?你觉得是否合理呢?
还有一些人说疫情构成了法律上的“不可抗力”,但这个法律问题就很复杂了,要真正对簿公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想让房东减租,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尊重契约精神的前提下,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让房东减缓房租。

2、给教培机构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
这个相对合理,也符合企业自救,政府救市的原则,同时不会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

3、让有关部门不要发文打压培训机构。
其实这个动作去年下半年之后就没了,并且之前政策规定,今年6月份要严查教师资格,杜绝无证上岗,现在大家还有听到这种声音吗?其实就是默认延缓政策的执行。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是规范培训市场,减少纠纷,有时候会提高从业门槛,但政府需要更多考虑消费者的利益。看到这一条呼吁的时候,我就感觉是在给相关部门提醒一样。

4、呼吁1-3年级实施双休不延迟寒暑假。看看,还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缺少大局观,直接说中小学不就有更多机构来声援你了吗?目前双休和假期这个问题是由各个省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定的,要知道政府的意志首先是保障体制内的教育正常运转,其次才是社会企业。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牺牲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企业的需求。比如北京的政策是:北京非毕业年级,将不会占用周六日时间,课程安排到7月中旬,没有向7月中旬以后延续。但也有超过半数的省份明确表示会占用周末时间和缩短暑假。培训机构不能因为自己活不下去来让体制内教育让步。
5、对于减免社保的诉求合理,但对特定人群的补助也有些狭隘,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应该辐射到更多人。
诉求虽然不完全合理,但对于“救市”这个问题还是要认真对待的。正常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不该“救市”。但这次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巨大且长远,已经很不“正常”了,政府有必要出手“救市”。
政府该怎么救市?
观察君抛砖引玉,罗列几条:
1、政府让利。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不局限于教培行业)出台相关的减税、降费、降社保,甚至短期内免税、免社保的政策。(目前已经出台一些政策了)
2、加大一些公共设施建设。比如搭建公私合营的教育综合体,推出合租教室,降低办校门槛,既可以方便对教培机构的管理,又能节省教培机构的成本。此外,疫情将持续一段时间,对于抗疫物质,可以免费给企业发放福利包等。
3、现金救市,全民福利。全民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给失业、降薪员工直接发放救助现金,没有什么比现金更能体现救市的信心了。
4、提供定向免息贷款。向受影响的企业提供免息或者低息贷款,定向企业用于薪酬、房租。
5、放宽或暂缓教培行业管理新政。
对于之前公布的教培行业管理意见放缓或者暂停执行。

对于救市的建议,读者们比我考虑更周全,这里也不再列举。
当然,政府也可能不会“救市”,我们的日子还得继续过。
企业要想活下来,更重要的是自救,如果一个机构只能靠政府救助才能存活,那不如早些关掉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我们并不能预测疫情后影响还需要多大、多久。对于还想坚持下去的机构来说,需要意识到以下几点:
1、不要幻想和公立校抢学生时间,短期是这样,长期也是这样;

2、政府如果救市也只是短期助力,长远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体验,比砸钱做广告更能保命;
3、做好学员及家长关系维护,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

4、做好员工动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重视现金流,敬畏预付款。一次疫情,给所有教培行业的创业者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节课。
最后,根据目前各地中小学复课时间判断,教培行业线下复课可能在5月中或者6月初,北京、武汉可能更晚一些,还有漫长的一两个月时间的痛苦煎熬,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到我们教培行业创业者的“呼吁”,尽快出手“救市”;也希望大家都能渡过这个困难时期,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推荐阅读:
万亿教培新市场,机遇与挑战
教育To B有多大想象空间?
在线教育政策出台,K12在线一对一赛道格局已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