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上海较早即以“极可能人传人”为前提做出研判,布局了高标准防疫措施,而丰富的历史防疫经验,也为初期抗疫提供了重要帮助

文 | 记者 马丹萌 邸宁
“我们是从至暗时刻走过来的。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病毒,上海国际化程度高,又是国内交通贸易枢纽,人口流动为数庞大,疫情一旦暴发,如果不及早设防,后果不堪设想。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发文,反思抗疫历程时称,上海阻止了新冠疫情本来可能出现的指数增长,“这是在政府多项措施及民众高度自觉下实现的”。
在国外专家的预测下,上海一度被认为是除湖北外最危险的国内城市之一。不过,截至2月27日10时35分,上海累计发现确诊病例337例,3例死亡,确诊病例数排在所有省区的第14位,且所有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属明晰。对于上海这个有着3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这来之不易。
来之不易的今天,来自于当地贯穿抗疫始末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忧患意识。在对疫情的研判中,上海较早即以此疾“极可能人传人”为前提做出研判,布局了高标准防疫措施,相关研究、学习、培训在市属各级医院铺开。1月15日,上海市同仁医院接诊首例武汉抵沪的新冠病人,当天就被隔离。自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后,就进入了全面应急状态,运转负压病房,人员立即到位。
由于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机制健全且运转迅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预测上海可以成为首批控制新发肺炎的大城市。
尽管如此,上海目前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难测,返程复工人数巨大,防控容不得丝毫松懈。多名受访者在谈起人口流入压力时仍措辞谨慎,难掩担心。“这个疾病的传染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第一阶段的有效控制,是让大家静下来,减少人口流动。”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胡必杰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传染病规律,第二波流行峰常出现比第一波高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个峰不要那么高,是个小峰,但我们也要做好第二波峰比第一波峰高的准备。”
早准备
根据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所做的回顾性研究,该医院收治的第一例病例在12月1日发病,12月10日另有三位感染者发病,到12月15日以后陆陆续续有更多患者发病。而最先接诊患者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曾将病人病原体样本送至多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均得出有与SARS病毒相似度较高的病原体的结论,相关检测结果开始在网上流传,“X医院已有多例SARS确诊病例”“确诊了7例SARS”等消息也在医疗圈不胫而走。
“12月份网上那个时候不是有‘谣言’?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大家都听说了。”一名接近上海市疾控系统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多名受访医生向财新记者表示,他们没有把这些信息当作简单“谣言”,而是想办法进一步了解武汉当地情况,对新发传染病的警惕开始在各家医院间弥漫,研究、学习、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在上海多家医院展开。
而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学专家、任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张永振团队,起初并未听到这些“谣言”,却最先将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上报与披露。
张永振牵头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属复旦大学,张永振本人的职位,则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公卫中心兼职教授。张永振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下,从事人兽共患病、中国主要自然疫源性病毒资源的调查等科研工作,包括武汉市中心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均为课题团队成员。
一名张永振团队成员告诉财新记者,他们在1月3日拿到一份由武汉市疾控中心寄来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标本,患者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对该团队而言,这只是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中国主要自然疫源性病毒资源的科学调查”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项目由张永振团队长期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疾控中心合作展开,已经持续多年。
“就是常规的工作,偶然做出结果,才吓了一大跳。”前述人士称,他们在3号常规收集到病毒样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40多个小时就得出病毒基因序列全长,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源性高达89.11%,当时暂命名为Wuhan-Hu-1冠状病毒(WHCV)。
1月5日凌晨,张永振研究团队从样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根据测序数据绘制的进化树,也证实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测出病毒全基因序列后,张永振与武汉当地医生探讨交流,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等信息综合判断,认为该病毒就是致病病原体,并认为其呼吸道传播可能性大。
上海公卫中心当日立即向上海市卫健委和国家卫健委等主管部门报告,并抄送上海市卫健委和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一份1月5日的内部报告提到,由于该病毒与造成SARS疫情的冠状病毒同源性高,应该会经呼吸道传播,报告建议在公共场所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在临床救治时采取抗病毒治疗。1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内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我们在1月5号就判断这个疾病会人传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告诉财新记者,该中心医生很早就对新病毒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彼时武汉市共报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并在通报中指出,“截至目前,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卢洪洲说,1月上旬,上海各家医院已经开始广泛培训医生,以防有相关患者来到上海而不会处置。胡必杰则告诉财新记者,早期由于该肺炎原因不明,上海医生高度警惕,他们特地要到当地患者资料在科室中交流学习,“官方没有公布前,我们已经在学习他们影像学的特点,我们要求医务人员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小心。”
1月12日,一名56岁的女性从武汉来到上海,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15日在长宁一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后立刻被隔离治疗。
上海的医生毫不犹豫将患者隔离收治,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显示阳性结果后,立即上报。1月20日,经过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专家评估确认,该女性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仅在4天之后,即1月24日,就顺利出院。
1月11日,张永振团队牵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中心医院、武汉市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联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在Virological网站和GenBank发布了武汉肺炎病例中的新型冠状病毒RNA基因组序列信息。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此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3日,美国《自然》杂志也刊登了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武汉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完成的相关论文,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永振。
……
本文免费,阅读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享生活,品味精品,欢迎订阅财新通,第一时间掌握独家重磅报道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