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接连着出新闻,日本要把供应链搬回国,美国也要搬供应链搬回国,似乎日美都要坚持发展本土生产了,从表面上来看,这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国可以说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了。自从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提速是相当明显的。全球化将供应链留在了中国,而也是因为供应链,让“made in China”成为了中国的标签。
但是最近,保护主义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让人不得不思考,我们是不是正在面临逆全球化,而逆全球化趋势是否能行得通。
回过头来看,贸易战也许是引发全球保护主义的导火索。从WTO,到TPP,到退欧... 如今各国都各自而战,在全球政治的博弈游戏中,其中的一位玩家若改变了选择,其余玩家都为了让自己的payoff最大化,也改变了选择。在这场游戏中,当某些玩家变得短视,导致其余玩家被迫跟随,整个市场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小,然而现实是,一些玩家只想要大份的蛋糕,而非更大的蛋糕。
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典范了。当大部分玩家在开始都选择了IDM模式后,发现单打独斗无法承担半导体产业惊人的成本投入,半导体产业也在随后开始了分工。欧美的设计,日本的材料,韩国、台湾的制造与封测... 每一个地区都有企业承担了半导体产业中的一个部分,而这些企业在成为龙头后,也使得从事的业务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和良性竞争中,半导体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推动了全球科技硬件的发展。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不供货了,并威胁台积电也不要供货;日韩在半导体材料上发生了贸易争端;ASML的光刻机迟迟不能进入中国;切断了部分企业的ARM的X86架构授权......我们不能说国际政治从来都没有介入过各行各业的发展,但如此强势的介入,应该是第一次见了。
影响不仅仅在半导体行业,只要在名单上的企业以及所属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后,最近能看到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就是往东南亚地区转移生产线了。国内的“人口红利”逐渐地在丧失优势,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而我国在产业链中最擅长的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属产业公司纷纷布局东南亚,在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工厂。
这其中不乏有很成功的企业,比如申洲国际,在很早的时候就在越南设立工厂。如今,申洲做到了如此大的规模,毛利率能达到30%以上,在纺织代工行业可以说是无人能比。
成功的例子如耀眼的明珠,失败的例子却掩埋于尘土之中。在东南亚办工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主不仅要考虑到办厂条件,还要考虑到当地政府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员工难以管理,当地政策潜规则横行... 在国内想象的低成本,到那里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隐形成本高的吓人。
有客户给我举例:两个东南亚的工人效率,可能都不及一个中国人,而且难以管理,有时候甚至不辞而别...... 成本就是这么起来的。
我很佩服中国工人的勤奋、忠诚和耐心,这些可能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个性。
我想起在马尼拉走过的一条马路,叫Ayala Avenue. Ayala是菲律宾非常大的一个家族,其先辈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时期,Ayala是当时殖民地的都督。几百年后,Ayala在菲律宾拥有大量土地,然而,上百年积累的财富,不如福建人在当地的打拼,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成为了菲律宾首富。而在菲律宾富豪榜上,超过一半都是华人。
这样的例子,可能不仅仅发生在菲律宾,也发生在马来西亚,在泰国,在印度尼西亚。
除了东南亚,有很多工厂往印度搬。我去印度的时候,听说很多人把古尔冈称为印度的“深圳”。当我看完之后,我觉得可能古尔冈还需努力很长时间。从我的观察来看,印度设厂的条件和环境不如东南亚,况且,在印度设厂的政策门槛一点都不低。
其实很多供应链的迁移,可能初衷很简单,就是当地人工成本便宜,且基础设施支持设厂,很少有人考虑过隐形成本。
从很多角度来看,单单依靠钱把供应链转移出中国,是很不现实的,尤其对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有些下沉的事情,高级玩家是做不来的。这次疫情,单从医疗物资的产能提速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国家能与中国相比的。当然,我们也看到美国的老底子还是很扎实,当各个企业打开生产线生产医疗物资后,美国是能完全满足自给自足的,但这样的生产能力,在美国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国内的生产线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你很难从一个相互绑定的群体中叫出一个人,说我这儿比较好。
此外,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还是在中国,供应链放在中国还是最优的方案。
从经济环境来看,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在近几年经济状况,其实是比较像20年前的中国:人口多且年轻,用工成本非常低,经济处于正要快速发展阶段。但经过这些年,供应链这块大蛋糕,东南亚吞不下。换句话说,要转移,早就转移了。
美日虽然短期搬不走,但并不代表隐患不在了。很多人都看过《美国工厂》,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供应链回迁美国的故事。从结果来看,工厂的生产效率在最后其实没有下降,不是因为员工效率提升了,而是机器人来了。
我国生产线的最大威胁就是自动化生产,而美日是自动化生产的超高级玩家。当自动化生产成为未来趋势后,生产线转移的问题在长期面临挑战。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白把特斯拉超级工厂请进上海的意义。
有时候很难讲,科技的进步,到底是加速了全球化,还是引发了逆全球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