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不爱科学,否则他会吃肉。
左手商业、右手科学,人生方得五行圆满。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乔布斯五行缺肉
相关阅读
01
丁玲:
我是小胡,见字如晤。
其实我俩没见过。但这不妨碍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给你写这封公开信。因为听闻你的《自杀日记》要在1946年7月日本《世界文学》第3期发表,是一个叫入矢义高的日本人翻译的。
抗战才刚胜利,自杀日记就迅速由日本《世界文学》出版,很多国人感觉不舒服,这种感受很正常,也很自然。
自杀日记最早出版于1929年5月,描写女子伊萨在上海因厌倦生活想自杀,写下自杀日记;当房主催交房租时,她让房主将日记拿去出卖抵债。那个时候,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还未发生(也只有两年时间了),很多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的认识有着当时的局限,相信丁玲你也会是那样。
而如今,中国人看遍了发生在日本侵略期间比伊萨交房租更严重得多的人间悲剧,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伤亡在3500万以上,好不容易把日本鬼子打败了,中国仍面临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严峻挑战。
抗战刚刚才胜利不到一年,这个时候丁玲你的自杀日记被日本的杂志社加紧出版,散发出来的决不是什么好味道。本来,中国人对社会黑暗面认识的大场景已经被日本侵略期间的深度沦陷很大程度上重置了,这会影响很多人对自杀日记的态度。
我不知道丁玲你是否也对自杀日记的某些部分有新的回顾和感受。在大多数中国人对包括自杀在内的死亡的认识在八年抗战期间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丁玲你不该是置身于这种变化之外的少数人之一。
不知道自杀日记在日本的出版是否得到了丁玲你的授权?但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公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不快感受。你写自杀日记时产生的回响是中国内部的一件事,这种回响有当时的场景和逻辑。然而这部日记在今天和之后拿到日本去扩散,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不会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交流,它一定会被国际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中国人民,包括那些曾经支持了丁玲你的人,将用我们多那么一分的利益损失来为丁玲你在日本的成名埋单。
当然,中国是强大的,不会因为一本自杀日记在日本的出版真就怎么样了。从长远看,中国社会需要能够承受多元化所意味的各种代价。但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丁玲你的确带来了对公众的一份刺痛。
希望丁玲你本人能够更加达观地面对公众态度的变化,包括承受各种批评和质疑。影响力越大,责任越重,你是中国作家标杆,这一点应该比小胡我更清楚。不要掉入与反对者的辩驳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坚持自己今天回头看时已经意识到的某些缺陷(如果你真的坚持认为自己的作品无可挑剔,这句话算我没说)。既然你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坛中的一个符号,你就应该为这个符号尽量多地保持建设性承担一份责任。
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社会需要包容“自杀日记”的存在,这是社会多元所应有底线涵义。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一本“自杀日记”而坍塌掉,我支持这个判断。这个社会需要有真实的更高承受力,而不是仅仅嘴上说说。
同时我要说,公众有充分的道义权利表达他们对“自杀日记”的强烈不满,这同样是多元的重要维度。尤其是在看到日本八年抗战几乎吞没中国并导致严重得多的人道主义灾难,对日本入侵前中国社会的光明与黑暗面的整个过程有了更大的认识场景之后,很多人对“自杀日记”的态度和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丁玲你应该坦然、更有风度地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对声,思考这种变化的真实原因,而不是掉入斗争思维中,以为自己遭到了“迫害”。那才是一个真正作家应有的胸怀。
最后小胡想说,冷静些,莫焦躁。日记的写作展示的是丁玲你的价值观,和你对作家的责任应当是什么的认识。如何处理日记的后续事宜,如何面对公众的猛烈批评声,折射出的则是丁玲你的的为人。我认为,保持谦逊对作家永远都是重要的。
另外,听说你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还要出版俄文版?你知道历史上俄国……吗?
《莎菲女士的日记》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你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那么问题来了,在“五四”之前,日俄就大肆侵略我国,你为什么不描写日俄的阴暗面?为什么单单挑中国说悲剧?你立场站哪里了?你的动机是不是抹黑?你为什么只说中国阴暗面,中国也有那么多光明你就视而不见了?我看你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屁股坐歪了。

丁玲你这样描写中国,会给日俄等帝国主义提供侵略借口的。

我以前对自杀日记和莎菲女士的日记还有些好感,现在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希望你悬崖勒马,不要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小胡
1946年*年*日
(PS:本文属文学创作,请勿对号入座及做过分解读。
部分内容借鉴胡锡进相关文章,特此致谢。)

为防失联,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的小号,有些这里发不出的原创文章,也会在那里首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吐槽大人云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