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
4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线上会议,出现了一位“奇怪的”嘉宾。
Lady Gaga。
世卫和各国专家研究疫情问题的间隙,她出现在镜头前。

西装眼镜,面带微笑。

宣布:
她准备举行一场全球性的线上慈善演唱会
短短一句话。
Sir知道后,忍不住变得中二起来。


因为它不仅是普通的慈善募捐。

它背后酝酿的,是一次人类面对毁灭性灾害时,史诗级的共同联手。
我们每一个,都将是参与者。

见证者。
Gaga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很纯粹:

为了答谢前方的医护人员们,也为了给更多需要的地区捐款。
但事情嘛……
要往!大!了!搞!
募捐对象。

不仅有医护工作者、患者,也不针对某国政府、某个医疗机构。
海报用词:地球公民
截止到目前为止,演唱会已经筹集善款3500万美元。
同一世界,团结在家
募捐嘉宾。

不是某圈子内,或全美国的歌手。
而是
全球最牛逼的名人阵容

不限国籍、地区、类型。

包括但不限于歌手、音乐人、演奏家,甚至有运动员。

看看这份名单:
圈内的,圈外的。

古典的,流行的。
特立独行的,属于全世界的。
……
而且,还有更多尚未公布。

于是这场直播“演唱会”,马上被网友联想到35年前那次轰动全世界的慈善演出“Live Aid”。

——称它为Live Aid 2.0
名单里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千万级别的顶尖艺人。

如果你不熟悉,Sir为你简单介绍一下。
有年轻新声代:

碧梨Billie Eilish & FINNEAS;
两人刚在最新一届格莱美上大杀四方,共捧回了5座奖项。

欧美流行音乐当红炸子鸡。

摇滚老炮儿:
Green Day乐队。
21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摇滚乐队之一,获奖无数,15年已入驻美国摇滚名人堂。

甚至还有多位考古级宗师。

被称为“流行音乐界教父”的埃尔顿·约翰
作为一位英国歌手,曾在70年代创下连续7张专辑登上美国排行榜冠军,且其中6张入选《滚石》杂志“史上最伟大500张专辑”的壮举。

在全球流行音乐界的地位,前无古人。

享誉全美的黑人鬼才歌手:史蒂夫·汪达
坐拥22座格莱美,一座奥斯卡,作为黑人歌手,用他独有的才华持续为自己的种族发声,且至今仍在为和平事业奔波。

当然,也少不了古典音乐的一席之地。

中国代表:朗朗
这群不同时代,领域,肤色,信仰,政见的人聚集在一起。
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
与35年前那次不同。

为了安全起见,这次演出会以全程线上的模式录制。

这也意味着——

更多人将参与进来。
美国时间4月18日,演出将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广播网络上联合播出。
除了在美国三大广播网络播出外,特别节目还通过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雅虎、Twitch、亚马逊黄金视频、苹果音乐等平台播放。

这次我们也不会缺席。

国内,阿里巴巴、腾讯音乐娱乐旗下的网络平台将同步转播。
看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Sir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情景。
是《复联4》里那一幕——

美队负隅顽抗之时,背后一个个光圈亮起。
有超级英雄,更有意志坚定的千军万马。

热血?
振奋?
不止这些。
Live Aid 2.0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

那就要从第一次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会)说起。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听到这个词也许眼里会放光。
那是大多数人第一次感受到——

音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才能集结一次如此团结,如此不顾一切的盛事。
《波西米亚狂想曲》里有一段台词是这么描述的:

十几万人在温布利球场观看

十几万人在费城肯尼迪体育场观看
全球150多个国家观众通过电视观看
会有十三个卫星用来直播

奥运会也只用了三个
与之对应,是当时的全球性危机。

1984年10月,一部纪录片在BBC播出。
关于埃塞俄比亚饥荒的报道——
据统计,当时有700万人受饥饿威胁,那一年的埃塞俄比亚,因受饥荒而导致死亡的人,已有100万。
成批的灾民倒下,孩子因为营养不良,而身体浮肿,在民众之间“物资抵达”的谣言,每天都会在当地造成混乱。
事情曝光后,很快引起世界关注。
鲍勃·盖尔多夫,朋克乐队新城之鼠的成员之一。
被这件事打动,写出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经过十多位英国流行明星以Band Aid名义的共同演唱,该曲成为英国音乐史上最畅销的歌曲。
因此获得启发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和莱昂内尔·里奇(Lionel Richie),只花了4天时间,便于次年写出那首传世之歌:
《We Are the World》
Send them your heart so they'll know that someone cares
将你的心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明了有人关心他们 
And their lives will be stronger and free
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坚强、更自由 
As God has shown us by turning stones to bread
如同上帝开释我们的借着把石头变成面包这件事 
So we all must lend a helping hand
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才对
We are the world
四海皆一家
翻看当年MV,你还能发现无数牛叉面孔——
百老汇女王戴安娜·罗斯、音乐诗人鲍勃·迪伦、摇滚女王蒂娜·特纳、R&B鼻祖狄昂·华薇克……
45位世界巨星合唱的神曲,横扫1985年全世界的音乐排行榜。
这不仅是流行音乐史上的爆款奇迹。

更是当年一群有担当的巨星,为后人作出的温暖示范。
事情还在继续发酵。
饥荒蔓延,艺人的热情互相感染。

直到——
彻底燎原。

英、美两地歌手,敲定了一次震惊乐坛的计划。
联合两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横跨3个小时的时差,来一次全球人民的演唱会。
仓促成军,高效策划。
最终,仅经过4个月的准备——
1985年,7月13日,演唱会开始。
演唱会命名为Live Aid,“生命拯救”。
Logo将非洲大陆的地图变成一把吉他。
两个主会场同步进行:
美国,费城的约翰·F·肯尼迪球场,89484名现场观众;英国,伦敦的温布利球场,72000人。
登台歌手包括:

米克·贾格尔(滚石乐队的主唱);大卫·鲍伊、艾尔顿·约翰、齐柏林飞艇乐队、鲍勃·迪伦、保罗·麦卡特尼(披头士乐队吉他手)、尼尔·杨、保罗·大卫·休森(U2乐队主唱)、皇后乐队……
一句话总结:
英美摇滚乐圈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不少。
还有正值当红的流行音乐天后麦当娜。
除了英美主会场外。
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荷兰,当时的南斯拉夫、苏联、西德都有歌手参与。
Sir还记得日本就有首支签约美国主流唱片公司的日本重金属乐队Loudness、摇滚传奇矢泽永吉、人称“雄狮”的佐野元春和中原明子;
甚至,在伦敦演唱会的开场前——
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也进入会场,全程观看了这次演出。

与他们一同入场的,就是这场Live Aid发起人之一鲍勃·盖尔多夫。

全球140多个国家电视直播,实际上超过15亿人观看;
甚至NASA也宣布在“发现者号”上向宇航员们直播这场演出。
史无前例的还有演唱会的形式:

不讲排面,不论咖位,没有特权。
每个明星上台,一视同仁——
演出20分钟,不多不少。

《波西米亚》中还原了当时这样一个细节:

皇后乐队当时正值下坡,急需在这样的舞台上找回巅峰状态。

于是,乐队经理偷偷跑到调音台。
趁调音师不注意,把表演音量调高了两度。
没错,演唱会连每个演出者的音量都有限制。

这也侧面证明了这次演出严格遵守的原则:

它并非一场争名逐利的超级大秀,而是一次对人类共同使命恪守不渝的宣誓。
演唱会最终以破纪录的1.25亿美元募捐款,落下帷幕。
但它的影响力无法仅用一个捐款数字概括。
事后扒出的不少细节,仍被后世传颂。
如蝴蝶翅膀一般,Live Aid扇动整个世界。

包括当时的中国。

盛会落幕不久后。
两个中国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在家里打开了那盘家人从国外带回来的《Live Aid》录像带。

边看边哭,一整天都挂满了泪痕。
“这么多大师,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起来,容易吗?只有这一次,以后再也不可能出现了。”
懂得音乐,珍惜音乐的人,才会明白这次音乐节的珍贵所在。

这两个少年,一个是高晓松,一个是老狼。

郝舫曾和高晓松在《晓说》里回忆这场演唱会的时候这么说:
回头看Live Aid,淳朴、土气、单纯,所以还会被打动。Bob Geldof说这场演唱会是对人类的救赎,大家都坚信不疑,因为至少在那个年代,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连慈善这两个字,也会被后来人那样亵渎。
的确。

可能只有亲身经历过当年的人才会有所触动——

演唱会的震撼,不仅来自于历史级别的阵容。

它更是把一些在当下看来不可能,或正在消逝的品质,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单纯、热烈、不顾一切。
演唱会上,镜头捕捉了种种巨星的“演出事故”。

滚石乐队的主唱,风流小子米克·贾格尔,跟摇滚教母蒂娜·特纳对唱。
米克唱到一半上头了。
直接脱掉上衣,工作人员让他把外套穿上,他又不得不狼狈而不耐烦地穿上那件亮黄色的外套。
这就完了?
他酝酿着“报复”。

于是,穿好衣服的他乖乖走到台上。
趁别人不注意……
一把扯掉了蒂娜的短裙。
???
蒂娜原本一脸懵逼,但超高的职业素养让她还是淡定地唱完了全场(放今天可是要刷爆热搜好伐)。
所以你看到当时的现场镜头非常混乱,米克穿好衣服重新上台的时候还有个工作人员迅速溜了过去藏好
蒂娜被扯掉裙子后,镜头突然就切到了上半身,然后拍着拍着又突然给了远景。
今天,我们几乎见不到这样混乱的舞台。

还有不得不服的菲尔·科林斯。
唯一一个英美两地都参与演出的艺人。

怎么做到的?
下午3点在英国唱完,下台马上登机,晚上8点多出现在美国的现场,又来了两首。
大卫·鲍威也在现场作出动人举动。
他原本要在台上唱5首歌,但唱完第4首时——
现场灯光熄灭,大卫面带微笑,向观众鞠了个躬就退场了。
怎么回事?
大屏幕此时播出了一段视频。

大卫介绍,这是一段由加拿大广播公司拍摄的,展现饥饿和患病的埃塞俄比亚儿童现状的视频。
那段视频,让在场许多人真正感受到非洲的惨状,无比震撼。

本来,视频差点被主办方以超时为由拒绝播放。

但大卫执意要播出,并决定删掉他最后的曲目,换取视频的时间。

大卫的坚持得到回报——
视频播出的时段,捐款倍升。

而Sir印象中,整场演出最感动的无疑是尾声。
灯光全暗,钢琴声和熟悉的旋律响起。

保罗·麦卡特尼孤身一人坐在钢琴边,唱起了披头士最伟大的歌曲之一,也是乐队解散前的最后一张录音专辑的主打歌:
《Let it be》。
当时距离列侬遇刺去世已经5年。

现在看,Sir还忍不住眼湿湿。

不过,这并不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伴随全球性震动的,还有数之不尽的遗憾和争议。
同是披头士成员的乔治·哈里森表示对Live Aid毫不知情,更别说参与了。
对于著名乐队齐柏林飞艇来说,那是场噩梦般的回忆。
鼓手约翰·博纳姆意外死亡后,乐队首次重组亮相。
意外不断——
主唱普兰特声音嘶哑,第一句就破音;
吉米·佩奇吉他走调,弹着弹着还直接甩开了麦克风。
而创作了“主题歌”《We are the world》的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也没有参加这场演出。
虽然当时所发的声明说他“正在工作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致力于一个他已经做出重大承诺的项目,因此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在Live Aid进行排练和表演”。
但有传他和史提夫·汪达曾试图抵制,因为对不满这次邀请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人数太少。
更令人不解的是,承办人盖尔多夫和米兹·尤瑞因为不信任像红十字会等国际志愿组织在赈灾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宁愿把善款送往当时的军阀政权,令这场演出至今仍充满争议。
有人追问——

善款到底救了多少人?

有多少切实给到灾民手中?

具体有没有明细?
答案无解。
面对质疑,盖尔多夫说出了那句最为人熟知的话:
我们左手会跟魔鬼握手,右手会给灾民捐款。
梦一般的演唱会,好像改变了所有事情。
又好像什么都没改变。
当时鲍勃·盖尔多夫向嘉宾们承诺,这将是可一不可再的活动,所以大部分录像都被销毁。
所以录像至今从未有过完整版本。
或感动,或争议,或纷乱。

它都不可置疑地为全世界带去了无法磨灭的影响。
比如之后由张艾嘉发起、罗大佑创作的神曲《明天会更好》。
比如Beyond在探访非洲后,写下的《AMANI》和《光辉岁月》。
35年过去,物是人非。
参加过Live Aid,今年也将参加这场盛会的巨星们,只剩艾尔顿·约翰和保罗·麦卡特尼了。
那年。
保罗·麦卡特尼因为久未登台而非常紧张;
艾尔顿·约翰还能叫小鲜肉(电影《火箭人》也有重现他在Live Aid上的演出)。

不知再会时,又是怎样的光景。
但可以确定——
9天后的盛事,在世卫的介入,在更透明更专业的机构运作下,它的举办必定更加周全。

Sir也坚信,战胜病毒是时间问题。
而我们唯一无法战胜的,是时间,是历史,是遗忘。
所以,不管你有没有看过当年的Live Aid。
4月19日。

都一起吧。

因为。
我们必须铭记,无论以哪种方式。
因为。
我们终将携手,四海皆一家(We are the worl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库布里没有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