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  齐以和
中央接连出手,抛出重磅文件,信息量太大!
我仿佛听到了,多米诺骨牌连续倒下的声音,宣告落户“零门槛”时代的到来。
这一次,连广州、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也无法置身事外。
疫情之下,广袤的中国土地上,从暂停键,到播放键,再到加速键。
破壁拆墙的动作,越来越快!
中国,正在夺回失去的时间,召唤市场经济的魔法。
国家两份重磅文件,满是督促、鼓励、放开、推动这些字眼。
其实,就算中央不出手,各地也早已按捺不住。最近,沈阳、南京、重庆等地就已频频出手,把户籍的围墙拆得差不多了。
可以预见,接下来“零门槛”落户的大城市,更会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城市,抢人的态势只会更凶猛、更焦灼。 
我们跟户籍制度说再见,为时不远了。
昨天,中央重磅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在朋友圈刷了屏。
其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这一条举措非常亮眼。
文件上称:
1.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2.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3.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今天,国家发改委又公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涉及中国城镇化的方方面面,同样传达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关键信号:
1.督促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2.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两大超级文件叠加,宣告一个巨变时代的到来:
在地随人走的新城镇化思路下,中心城市城市骨架可以继续做大、继续扩容,可以分到更多建设用地指标。
人潮涌动,两极分化。
第一个大信号,各地“拆墙”动作将进一步加剧。
中心城市的扩容和城市群的壮大体现在管辖面积扩大、辐射空间扩容轨道交通延伸等方方面面。
文件首次提出,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什么是“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这意味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户籍办理将更加便利。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珠三角的佛山工作,后续又去了东莞,那么在东莞城市落户时,也可以把在佛山城市的居住、社保等情况考虑进去,互通互认,这样在积分落户就更容易了。
这会给人口流动、落户提供极大便利。
楼市需求端政策松绑,大多也是以人才落户的形式 图源楼市相对论
智谷趋势此前就做出判断:《长三角正在变成一个“省”,珠三角正在变成一个“市”》。这两个中国最有前途的城市群,一个扩容,一个内敛,但本质上都在拆墙,城市群内的各地互通只会越来越普遍。
其它城市群也都在实践。
去年9月,徐州拉上了连云港、枣庄、宿州、商丘等淮海经济圈里的城市,已经实现了跨省公积金互通。
4月初,成渝城市群也有拆墙举措,两地公积金实现互通,实乃罕见的破局之举。
这些举措都是直接尝试省外互通,相比之前的省内互通又迈出了一大步,对吸纳广大劳动力人口来说,堪称超级利器。
不过,中国的经济版图正在经历一轮大洗牌,帝都减量,天津告别投资驱动深度调整,京津冀越来越远离经济核心。
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正悄然从三足鼎立,变成了双雄争霸。
也就是说,新一轮抢人大战,最有前途的也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深圳、杭州、广州、宁波、苏州、南京等城市,将会更有潜力、更有话语权,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处于第一梯队。
文件还提到,要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
直白点说,中心城市要实现扩容,需要轨道交通来添砖加瓦,这一政策对中心城市旁边的卫星城是重大利好。
例如上海周边的嘉兴、太仓,大湾区的珠海、惠州、中山,由于人口不到300万不具备修地铁的条件,哪怕靠一线城市延伸出的地铁规划,也一度被搁置。
这次文件出台,这类城市地铁通车的可能性只会大增。待地铁通车,地段价值马上就蹭蹭蹭往上涨了。
第二个大信号,户籍壁垒被打破,“零门槛”落户会遍地开花,一定会加剧人口、人才往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聚集。
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迈过60%的关口,且有不少在中小城市。
过去的思路是推动农转城,实现就近城镇化,那么未来的趋势是在集聚中实现平衡,鼓励更多的流动人口涌现更有潜力的长三角、珠三角和强省会。
现有城镇化格局将被打破,新一轮人口洗牌加速。
文件称,2020年将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这无疑对农业转移人口有比较大的利好。早在去年12月,这一点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已经作出部署。
只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被控制,武汉解封,发展重心转向经济,这一措施贯彻落实的决心更大了,期待也更高了。
第一,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
过往措辞是“推动”,现在是“实现”,一亿人进城的目标有多迫切,不言而喻了。
第二,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什么是I型大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先看一张图表。
也就是说,以后除了北京和上海在控制人口外,落户在哪里都不是什么难事了。
Ⅰ型大城市的门槛只会一再降低,其中,宁波、苏州、长沙、合肥、福州这几个城市会更有优势。
同时,特大超大的城市的户籍管理将实施分区调控,中心城区保留门槛基础上,郊区、新区有望全面取消。
也就是说,广深本就不算太苛刻的落户政策,还会进一步降低。像广州的黄埔、南沙,地段前景并不输主城区。
只不过,未来一线城市郊区实现直接落户的同时,很可能伴随一些附加条件,实现渐进式推进,比如郊区户口在主城区买房,依然会有一定限制,好抑制伺机炒房现象。
在大洗牌的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国家将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比如深圳这种腹地面积小的中心城市,有可能加快扩容。这座年轻特区刚好成立40周年,也将成为其版图做大的良好契机。
一些中心城市代管的市县,也可能升级。
随着城市大洗牌,未来教育、医疗要与人口充分匹配,也会出现新的调整。
文件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本地出生或者父母户口在本地,只要你是城市的常住人口,未来同样可以得到该市的户籍。
此外,文件首次提出了对收缩型城市的“处置方法”: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
这一政策,对处于山海关外的东三省、西部偏远地市来说,相当于来了一记雪上加霜的暴击。
南强北弱的大背景下,这些地方人口净流出只会更严重,倘若人口大量锐减,或将存在城市级别下降的风险。
总之,随着人口流动的障碍减少,“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在大步走来。更多的资源将围绕省会、中心城市聚集,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大势之下,中国城市的未来版图,已经清晰可辨了。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右下点在看
,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过去十年大家对房产的投资从国内延申到海外,在带来财富的同时更需要对得失进行分析,当下需要的是资产安全边界,在疫情之下的回顾,资产投资应该如何走?
识别二维码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