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前的消息,英国首相约翰逊新冠症状见缓,从重症监护转到了普通病房,出院之日,指日可待!

天佑英伦
祈祷这个看起来日常生活不太靠谱,但是奋战在英国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金毛首相能够早日康复,带领英国早日走出困境!
英国疫情:
数据来源:英国卫生部
截止至2020年4月9日(周四)英国时间14:00,共有243,421人参与COVID-19检测,其中确诊案例65,077例(+4,344),死亡7,978例(+881)。
伦敦抗疫日记 第26天: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晴
又是一个大晴天,狡猾的查理6:30准时在楼下挠门,就好像我的闹钟一样准时。 睡眼朦胧的下楼,把查理放到院子里解决他的个人卫生问题,我也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发现,查理比我幸福,他可以很坦然的重新回到狗窝里,淡定的重新入睡。 而我就不行,一旦醒了就一直是醒着的状态,很难再回到床上安睡。 

疫情带给我的,除了一切节奏都慢了下来,同时还帮助我实现了这么多年的梦想。 

别想多,领养查理只是其中一个,早就实现了。 
我终于开始了我的健身计划,每天20分钟的中速跑,直接的效果就是肚子上原本明显的中年大腹便便,现在赘肉正以肉眼看见的速度开始减少。 再加上每天早上要陪查理出去散步两次,早上8点早餐后一次,下午2点午餐后的一次,最少是每天2万步的标准呀。 
这个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焦虑,痛苦,其实另外一个角度看,让大家的生活都慢下来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感受那些生活中,平平常常的点滴,平时忙碌的时候可能根本无暇顾及的点滴。 
例如院子里的野韭菜,例如院子里的花草的美丽,例如家庭生活的琐碎带来的平静感。 
死亡率和恢复率问题:

昨天被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英国的恢复率这么低?而死亡率相比较德国而言却非常的高?
简单查了一下各个媒体,数据分析机构的说法和分析,有一种说法我认为是比较好理解而且可信的,那就是
目前英国的政策是只检测重病患者,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基本都是在家自我隔离,有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治愈
。 

一旦进入到英国医疗体系中进行检测,大概率上都已经是重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携带其他基础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是很容易受到疫情病毒的影响导致死亡。 
德国的政策是从一开始就进行全面检测,数据面大,而且很好的阻隔了确诊案例的再传播途径。 所以也是为什么德国数据看起来无论是死亡率还是恢复率都非常好的原因。 
从年龄分布的数据上看,英国目前的数据根据年龄显示如下:
Sourc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 
Deaths registered weekly in England and Wales,up to 27 Mar 2020
简单来看45岁以上属于高危人群,男性比女性的概率要高。 
“群体免疫”政策问题:
这是除了不带口罩政策以外,另外一个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政策。很多人理解成是英国主动投降,躺输的意思。 

其实,正如我第一天的日记中所说的,大部分人在最初对于这个政策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 我也在日记中陈述,说明过很多次我的理解,那就是“群体免疫”是一个科学观念,政策的科学指引,只要没有疫苗的问世,所有人类就都会遇到这个病毒变异,复发,再感染的问题。
我都说的累了,看得懂的也早就看懂了,看不懂的,不管怎么说都看不懂的。

我也再次借用朋友圈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资深人士对群体免疫政策的评论,供大家参考:

胡润以拉家常的平和叙述英国疫情。其中提到“群体免疫”。这个概念至今仍然被人解读为“英国不在乎牺牲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包括知名院士。我也和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彼此不能说服对方。

试问:英国有1千6百万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意味着每一户人家都有关爱的人在其中(我家就有俩老人且都有基础病),至今没有任何英国人或者媒体批评这个概念的“道德性”(质疑其“科学性”的当然不少),也无人示威游行对此表示抗议——问一句:难道尖锐的英媒和标榜“平等”的英国民众在“集体免疫”这个问题上都集体失智了吗?
我的理解是:
“集体免疫”是人类面临瘟疫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其中研发疫苗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对英政府提出“集体免疫”我们应该质疑并批评其早期的缺乏作为以及未尽早采取封锁措施。但是,要用“集体免疫”进行道德的批评,认为这个政府“不在乎人命,牺牲脆弱人口”,这是对该概念的基础误解。
我特别同意上面的观点是因为我也同样认为英国政府在疫情的处理上,例如犹豫不觉,例如没有提高警惕,
英国政府这次处理疫情上并不是十全十美
,但是在最初期写日记的时候,大部分华人群体都是慌乱的,特别是一下子抛出“群体免疫”这个难懂的概念,让大部分人都懵了的感觉。 

再来辟个谣:新京报,算是国家队了吧,一级媒体
一句话描述:“英国养老院向老人发出死亡通知书,要求收到的老人签署“
放弃疫情急救”,
这是新京报的原话哈,大家可以上微博去看。 

下面留言一片叫好,爱国主义情绪高潮迭起,十分让人敬佩。
可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你懂英文,听力还不错的话,雅思四分的水平即可,你会发现视频里说的很清楚,签署的文件叫做DNACPR,英文全称是Do Not Attempt CPR,翻译成中文准确的意思应该是:
放弃心肺复苏(CPR)急救同意书
并不是新京报所说的,放弃治疗新冠状病毒承诺书
无意的吗?故意的吗?英文不好吗?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问。 

这个文件是一个标准流程文件,主要声明的内容是:如果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我放弃心肺复苏(CPR)急救。
为什么?因为心肺复苏急救是一个很辛苦的最后措施,而且最后的成功率并不高,在英国通常老年人在最后阶段都会考虑签署这个文件以减少最后急救期间的征询老人意见的过程,而且可以随时更改。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狭隘民族主义带来的傲慢

回到最初写日记的目标其实,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华人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安抚情绪,对政策,对实际情况有更清醒而且清楚的认识。 减少各种谣言,各种错误混乱信息给大家带来的不安,焦虑,所以,相对而言对于政府的各项政策都是正面的心态和标准来看。 
因为我的观点是:我改变不了英国人,英国政府的政策和想法,但是我能做的是,尽量以我的能力,帮助这些身边的同胞们,更好的了解疫情下的政府政策,帮助那些焦虑的留学生家长们,更好的看清楚实际情况,减少他们的忧虑更好的度过这次必然会过去的疫情。 
现在身边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感觉已经逐渐了解英国政府政策的执行方向,慢慢的放松了心情和情绪,那些该回去中国的都已经回去了,剩下我们这些“回不去“的华人,大部分已经非常淡定了。
只是国内的自媒体们,疯狂的带节奏,带流量,仿佛美国和英国,法国,整个欧洲已经成了人间地狱一般。 

正如我一直同意的一个观点一样:
中国是短跑,
爆发力强,见效快,很快的控制住疫情的大范围境内传播和治疗;
英国是长跑,
速度不快,但是够持久,而且治本,根据科学数据,追求的是彻底解决问题; 

就像家门口的那几座老房子一样,
英国人盖的房子,动辄几百年还能住人
,这份认真的极致,追求质量的根本,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当然,我必须要再次声明的是英国的政策并不是十全十美,至少在目前来看,控制疫情的爆发上,是明显的落后和迟钝的,如果早一些采取坚决的政策,能够很大程度上改观目前的糟糕情况。 
还有,对于一线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支持不到位,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一线的工作人员现在都没有发到口罩,导致有很多医护工作人员感染而且陆续也出现了医护工作人员死亡的现象。 
但是,我并不着急去喷英国政府的种种错误和漏洞,为什么?
1. 目前华人群体的声音在英国社会中,基本上是听不到的。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群的问题。华人社群在英国社会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除了做生意的时候,大家看着甲方的威力,商业环境中相对尊重我们华人,但是真正到了政治体系中,华人在英国,我没有看到谁有能力发出声音,影响到英国政府的政策的制定的。 
2. 我不着急是因为有人比我着急去找政府的麻烦,譬如说:在台下虎视眈眈的在野党-工党的同志们。不过有一点很好的是,每次都找执政党麻烦的工党,在疫情期间,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统一思想,目前并没有给保守党找太多的麻烦,估计也是怕被骂。 
但是,我相信,疫情结束之后的秋后算账,工党会有一大堆责难,一大堆找麻烦的证据会挨个曝光,加上无孔不入的英国各种媒体的跟进,我深深的相信:

如果保守党有个议员假公济私多拿20个口罩,都会被工党逼着辞职下台
我现在要做的,是好好修身养性,关心那些我需要关心的身边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至于秋后算账的事情,我们需要:
“让子弹飞一会儿”
最后,主角出场,看看磨牙中的查理如何对付铁家伙,小家伙两周重了5公斤,家里狗粮不够吃了,要赶紧再下单了,要不然惨了。 

癞皮狗和小胖子合影 05 Apr 2020

伦敦加油!英国加油!
海外华人加油!
祝所有在英国的华人同胞,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度过疫情,百毒不侵!
我们坚信,这场持久战,最终将取得胜利,现在需要做的是
保持良好心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社交活动
加油!抗疫必胜!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 END —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注册专家

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署注册移民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