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观点丨修炼丨干货丨技能



作者/五月海子
来源/MBA智库推荐/职场(ID:zhichangbianjibu)
病毒不可怕,歧视和偏见才可怕
今日,离汉通道今日解封。
湖北官宣: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暂停了76天的城市,终于被按下播放键。
央视直播的视频,真的让人热泪盈眶。
原本是期盼这座尘封许久的城市,一键重启后的活色生香,春暖花开。
但在这片期盼之下,却发生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事。

前几天,随着武汉解封的日子越来越近,一些声音开始出现:
“别让武汉人进小区!不然我们一栋楼都要封。”
“你是湖北人?那这个岗位不适合你。”
“本酒店只接待非湖北籍人员。”
武汉重启了,整个湖北解封了,但他们的日子,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好过。
3月20日,湖北的一家五口,从湖北赶到佛山,前脚刚到,后脚就被当地居民举报了。
很快,社区工作人员和警察带着一拨人就来敲门了。
开门后, 尽管这一家五口,有健康证明、有绿码,但工作人员还是要将他们送到酒店进行隔离。
隔离的费用自己承担,夫妻俩说因为疫情,没有收入,现在身上已经没有钱了,并对警察说:如果你们不放心,在门上贴封条,把门封死也行。
可是一旁的工作人员却说:“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们是湖北人,所以他们都很害怕,都投诉你。”
是啊,一场疫情,突然间就把湖北人变成了妖魔鬼怪,人见人厌,人见人避。
一位江苏网友,去徐州转车,晚上想住酒店,结果因为是武汉户口,被拒绝入住,前台说:“就算没去过武汉都不行,湖北籍就不允许。”
同样的,3月16日,一名湖北籍务工者按照程序返回东莞上班时,并按要求开始进行居家隔离。
但就在隔离的第二天,他却接到公司的通知,他被裁掉了。最后收到的仅仅只是两句简单的对不起。
前天,有人在网上曝出一段视频。
湖北一个小伙子,解封之后回到福建泉州租住的房子。
房东找他要了房租,却不让他住。
小伙子去理论,房东一边骂一边轰,说:“你们湖北人都有病!”
图片来源:帮视频
一位摄影师,从湖北荆州返回工作地上海。
在已经隔离60多天、健康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社区的人却死活不让他进门。
围观的人,指指点点,一口一个“他是湖北回来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现实情况,却正如最近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上说的:
“两个月前,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喊的声音可不算小。
但是武汉解封,面对来自湖北的兄弟姐妹,却不再是加油,而是加「锁」。
加一把无形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大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躲过了病毒侵害的湖北人,却没有躲过被贴上地域性标签,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
我们隔离住了病毒,却没隔离住这些带毒的偏见。
偏见锁住了爱,也锁住了温暖。饱受疫情折磨的湖北人,在返乡返工的途中,走得艰难。
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其实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湖北人承受的歧视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开始,听闻疫情率先在武汉爆发,人们就纷纷“谈鄂色变”,和湖北挂钩的所有事物都变成了“洪水猛兽”。
只要是来自武汉或者湖北的东西,在有些人口中都是“带病毒”的。
有人看到快递从武汉发出后,直接拒收。
哪怕只是经过了武汉。
写着“武汉加油”的头像太讽刺
湖北仙桃,是全国最大的口罩生产地之一。
产能恢复后,仙桃加急生产口罩,还出口到国外。
可国内的人操作却是,抢到口罩,发现产址在湖北,马上不敢用了。
秭归脐橙、洪湖藕带、潜江小龙虾、宜昌蜜桔、监利黄鳝、蔡甸莲藕、京山桥米……这些湖北美食原本都是全国各地的畅销品。
可如今大量农产品积压,销售不出去,农民损失惨重。
原因都是,太多人担心湖北的食物会传染病毒。
这些毫无道理的偏见,荒谬得可笑。
可不只是吃的、用的,在无处不在的歧视面前,湖北人更是无处可逃。
一位知乎网友说,疫情期间,有陌生网友主动加了自己,但一看是湖北人,立马删除拉黑。
难不成网络会传染病毒?
图片来源:知乎@AliceKitty
有湖北人网购,才刚询问了下快递,就被客服攻击“免费送也不卖给湖北人”。
理由是“你们把全球经济都耽误了”
甚至在疫情面前,湖北户籍都成了一种错。
哪怕这个人根本没有回过湖北。
有个武汉的朋友,从封城开始就被暂留在其他城市。
疫情严重后,他一直忙前忙后筹集物资,想为抗疫尽一些绵薄之力。
可没想到,就因为他的车是武汉牌照,被人砸了。
他们守着规矩,说不让回家就不回家,哪怕家里人生了病。
可还是要面临无端驱逐,连住的地方都没了。
这让我心生寒意。
现在疫情好转,很多人对于他们的敌意依旧健在,“谈武色变”的风气,仍然延续着。
地方拒绝湖北车入境;湖北籍人员一律不招;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
每一个在疫情期间的湖北人,他们的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疫情刚发生,一位湖北籍大叔辗转多地,各种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口不让下,在车上吃不饱睡不好的生活持续近20天,最终被汉中高速的民警解救。
被解救后他说,“我唯一的奢望是,能有个地方让我停下来,好好的睡一觉,吃一口饭。”
武汉封城,正是为了不让病毒蔓延和扩散。

封一城,救一国,这真的不只是一句口号。
看看Science上一个多国联合研究的文章就知道了。
从2017和2018年的数据看,除夕之后的25天,从武汉流出的人口仍有近670万。
而今年,因为武汉1月23日就封城,除夕之后的流出人口,基本归零。
图片来源:@兰小欢
根据模型分析,假如当初武汉没有封城,武汉之外的确诊人数在2月19日就会达到74万
可现实呢?2月19日,武汉之外的确诊人数为29549
这71万多的差距,是武汉人民的牺牲换来的。
他们不怕吗?
当然怕。
那两个多月的悲与苦,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一张张照片,但真正的痛,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懂。
绝大多数人日日夜夜待在家里,每天都生活在惶恐和焦虑中。
他们中的有些人疫情之中失去了家人,有些人要面对当自己爱人患病时,却不能陪伴在旁的无措和难过。
有些人流浪街头,有些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对医护人员说:“对不起,我们拖累您了。”
900万武汉人,5000万湖北人,他们身处旋涡中,遭受着变故和打击,抵抗着病毒和创伤。
一位网友说:我是湖北武汉人,我们武汉人,湖北人这次牺牲了很大,两个月的“幽禁”,我们愿意承受,因为这对全国人民都好。
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危,我们五千多万湖北人默默待在家里,听从国家安排,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支援湖北,我们湖北人感激不尽,只是希望我们走出湖北去到外省,能够多一份包容,湖北人不是病毒!
是的,湖北人不是病毒,我们在期待武汉重启,湖北重生的那一刻。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武汉人民重坚守更坚强。他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守望相助,问心无愧。”
疫情是场大考,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武汉人,湖北人,全国人民,只有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才能共同度过难捱的冬天。
每一个湖北人背后
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
3月18日,首批178名洪湖籍来穗人员乘坐暖心返岗专车驶上复工复产之路。
经历了13个多小时、9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广州三元里。
图源 / 南方都市报
抵穗后,医护人员为他们测体温,测完体温后为他们送上了餐券、门禁卡和礼品袋,测温无异常后,他们当晚就可以返回各自家中。
同样的,3月19日,深圳也发布相关通告:符合条件返深者,不需要隔离。
并且撤销全部49个入深车辆道路检疫点。意味着,所有车辆都能自由出入深圳,包括湖北人的车。
广州和深圳用它极大包容力,不带偏见和歧视地拥抱每一个湖北人。
每一个湖北人背后,都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面对艰难时节,互爱才能生出更多人间真情。
湖北籍企业家曹贤平,因为合同到期,没法去广州续签,正着急时,收到一个“千金之诺”。
“这次疫情,湖北人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合同无条件延期一年。”广州市南沙区南沙港的决定,解了曹贤平的燃眉之急。
曹贤平说,2014年,他带领宜昌30多名下岗职工赴广州创业,他们租下南沙港的一处厂房,从事港口设备的维修维保业务。
疫情发生时,10多名员工留在广州继续工作,20余名员工已回到宜昌过年。一周前,租赁合同到期,但他仍滞留在宜昌,无法及时赶到广州续签。
考虑到疫期的特殊情况,南沙港相关部门决定将湖北籍企业家的合同顺延一年。
同样让人暖心的还有温琬的经历。
3月19日下午4点,一台大巴从宜昌市夷陵区发出,开往广州。车上搭载的20多人中,有温琬和她6岁的儿子。
“搭乘返岗专车,需要提供单位的返岗证明。”温琬说,此前她一度担心,孩子能否随她一起前往广州。
没想到,她就职的广州公司了解后,主动在返岗证明中附加了这样一句话:“她还有一个小孩需要照顾,希望对母子二人一并予以接收。”
这份返岗证明,让温琬暖心。顺利抵达广州后,温琬腿脚不便,牵着孩子,还有不少行李。
一名素不相识的广州人见状上前帮忙:“你们是湖北来的吧,一路上辛苦了!”
温琬说:“真没想到,大家并没有因为我们是湖北人而敬而远之,反倒是主动帮助。”
人间多真情,只有我们放下偏见和歧视,对湖北人一视同仁,宽容对待,才能最终照亮阴霾。
支撑着每一个湖北人坚强向上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这份国家荣誉,民族情怀,才是最高贵的中华血统。
能够治愈伤痛的,只有爱和希望
湖北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平等对待,歧视和偏见同样是可怕的“病毒”。
最为艰难的时刻,我们都熬过来了,真正的春暖花开,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放下偏见和歧视,才是一切变好的开始。
给武汉一个笑脸,给湖北一份宽待,给中国一个拥抱
春天渐来,城市复苏,爱和希望正在生出蓬勃生机。
—END—
●作者:五月海子。体制内财经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半湖水,一半热土。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本文来源于MBA智库(ID:mbalib)。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部分图文来源于王耳朵先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星标★

往期

推荐

点击关键词即可阅读

思考 | 为什么微信回复“收到”和“好”的人,容易被炒掉?答案太颠覆了
修炼 | 孙俪被母亲讨债一百万:要命的原生家庭,不可能和解
观点 | 40岁柳岩镜头下哽咽泪目:人到中年,最怕父母变成一张照片
技能 | 同事们不会告诉你的职场3条黑暗法则,多少人因此“死”得不明不白
悦读 | 108人提前注射「新冠疫苗」,揭秘50万玩命的「试药人」
人物 | 27年后再看《霸王别姬》:我们怀念程蝶衣,却都活成了段小楼

吐槽 | 如何一句话惹毛一种职业?

商学院
| 美图用户逐年流失,如何留住“年轻的心”?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jensalibby_zhu
喜欢,
就给我一个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