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曹德旺捐款4000万!
这笔钱将用于支持福州市抗击疫情,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做慈善捐款了。
早在中国刚爆发疫情时,曹德旺就捐了1亿现金。

得知武汉不缺现金,急缺防疫物资后,曹德旺又拿出100万,在德、法、美等国筹措物资,购买了242万件防疫物资,捐给武汉。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有个疑问:曹德旺到底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过?这次怎么捐了这么多钱?
其实他有一个称号:“中国首善”
热衷慈善这些年,他的个人捐款金额累计高达110亿人民币,是中国捐款钱数最多的人。
除了捐款捐物,曹德旺还被称为:玻璃大王
在《开讲啦》中,撒贝宁是这样介绍他的:“马路上跑的汽车,每五辆车里面,有四辆车的玻璃,就是出自他的工厂。
专心致志做企业,一心一意做慈善,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01

累计捐款110亿,监督善款落实
“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他当得起!
这些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曹德旺的身影。
1983年时,曹德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小学老师找上门来,想让他为学校捐赠桌椅。
他想都没想,派人量了桌椅尺寸,给小学换了新设施。
而那时的他,手里只有打拼赚来的两万块,这次捐赠,他几乎用花了手里所有的钱。
后来开了厂子,有夫妇恳请他帮助换肾的女儿支付医疗费。
曹德旺核实情况属实后,承担了手术的所有费用和排异治疗的费用。
帮这个女孩治病,帮了三年。
没想到的是,有次收到女孩主治医生打来的电话,他才知道,女孩多次恳请医生继续开排异证明,就是为了多从他这里拿一点钱。
那一刻,曹德旺心都凉了。
捐款这些年,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他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好人多,能多帮一个就多帮一个。
早在2007年,曹德旺就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了“曹德旺助学金”,定向捐赠10年,帮助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曹德旺亲自赶赴灾区,捐赠2000万元。
2009年西南发生特大旱灾,曹德旺更是一捐就是2亿元。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曹德旺大笔一挥,将1亿元打到了当地账户。
还和妻子一起,将夫妇二人持有的股票捐赠,成立了慈善基金委员会。
要知道,当时他俩人的股票市值,高达40亿人民币。
这家基金会,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别人都说他大方,曹德旺却不以为然,他说:“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 
他说自己尝过贫困的滋味,所以知道几千块钱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有多重要。
作为企业家,他愿意多承担责任,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度过难关。

为了保证善款能顺利发到困难群众手中,曹德旺时不时地监督善款发放情况。
给西南五省捐款时,他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
还专门聘请了监督委员会,监督善款使用情况。
再到这次为疫情捐款,曹德旺很认真地说:你们用曹德旺钱的时候要小心,要把钱用好。
我们会有非常严厉地监管,等疫情结束后,会去查我们的捐款到哪个户头了?谁花了?怎么用了?
很多人说,曹德旺出手这么大方,家境一定很富裕吧。
其实恰恰相反,曹德旺出生的时候,正是家境由盛转衰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全家人连饭都吃不饱。

02

卖过水果、修过自行车
为了谋生,他在底层摸爬滚打
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一个还不错的家庭,当时正值战乱期,父母带着所有家产,抱着曹德旺前往福建老家避难。
意外发生了!
在赶往福州的路途中,载着全家家当的货船遭遇风暴,所有家当都沉入海中。
从那以后,曹家一贫如洗,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穷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全家人只能靠喝凉茶填饱肚子。
小学才上到五年级,曹德旺就因为家境原因辍学了。
母亲牵来一头牛,他从此当上了放牛娃。
可虽然没学可上,曹德旺的心里还是很渴望知识。
他用割马草攒下的钱,买了《新华字典》《辞海》,开始自学起来。
他有多爱学习呢,后来的一次采访中,曹德旺说:只要是印有字的纸,我都会拿起来学。
靠着放牛割马草,终究不是个出路。
十六七岁时,他跟着父亲四处做生意。
卖水果时,曹德旺每天凌晨两点就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城里收购水果,奔波一天,到家已经天黑了。
吃完饭后,曹德旺一头扎进床上睡觉,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
这样周而复始,他愣是一次也没抱怨过。
除了卖水果,他还卖过香烟、修过自行车,倒卖过木耳。
小小年纪,吃了不少苦。
虽然文凭低,可十几年的打拼为他积累了不少财富,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如果按着这个成长路径走下去,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和玻璃结缘,完全源于一次巧合。

03

为了让中国人有块自己的玻璃

他四处奔波、购买图纸、培训人员
1984年去武夷山玩时,曹德旺给母亲买了根拐杖。
上车时,拐杖磕到了玻璃,司机心疼地说:你小心点,一块好几千呢。
曹德旺一惊:一块玻璃就要好几千?
回家之后一打听,发现还真是,当时的汽车玻璃市场,几乎被日本和欧美垄断了。
中国还没有人开过生产玻璃的公司。
我们的钱,不该被外国人赚走,曹德旺心想。
他暗下决心: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
决心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想生产玻璃,没有技术和人才,怎么办?
曹德旺又开始了四处奔波之路。
他到处打听,得知上海玻璃厂有一套旧的设备图纸,曹德旺连夜奔赴上海,花了两万块买了下来,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研究。
为了培养技术人才,他还带队考察芬兰的玻璃厂。
短短半年,成立了福耀集团,他的玻璃投入生产了。
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他还拿到了美国设立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
这个奖项,被称为企业界的奥斯卡。
曹德旺是第一个斩获该奖的中国人。

04

为了扩展美国市场
一拼三年,不为盈利,只为尊严
与此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让中国玻璃走向世界的人。
有数据显示,中国70%的汽车、全球25%的汽车,安装的玻璃,都是曹德旺的工厂生产的。
不过,向美国扩展的道路并不平稳。
1995年,曹德旺带着福耀进军美国市场。
因为价格上的优势,福耀集团的玻璃屡占先锋,逐步打破了美国本土的玻璃垄断。
看着外来者侵占了他们大量的市场份额,有人坐不住了,向商务部举报,说福耀集团在美国搞低价倾销。
他们受到了商务部的警告和处罚。
对于在美国的很多中国公司来说,面对商务部的处罚,他们往往选择服从,好息事宁人。
因为他们知道,在美国本土,和美国商务部对着干,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曹德旺心里也清楚,较劲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自己吃亏。
但他还是决定:将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
在他眼里,这不是一家企业的得失,这是中国人的尊严和决心。
“是为了人格的尊严,共和国国徽的庄严,为了一个真理”。
眼前虽然有困难,但他一定要让中国玻璃走向世界。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他花了百万美金,请了最好的律师团队,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加班加点找素材、啃资料。
终于,胜诉了!
成了第一个打赢美国商务部的中国企业。
获胜的那天,曹德旺照常早早就睡了。
同事们欢呼着打电话给他,告诉他获胜的消息。
曹德旺冷冷地说:“胜诉就胜诉了,明天再说也行,何必大半夜地给我打电话。”
同事一时哑然。
对曹德旺来说,道理在自己这边,获胜只是迟早的事。
这一场胜利,不仅打开了美国市场,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发展。
还给中国企业支了一招,让他们不再畏惧美国商务部的挑衅,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如今的福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
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都是福耀集团的合作商。
中国汽车,再也不用为买不起一块玻璃而忧心了。
他也因此有了个称号:中国玻璃大王

05

他不让家人移民,要为中国造玻璃
只因为“我的根在中国”
这一场战役,曹德旺名利双收。
包括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愿意为福耀提供无担保贷款。
他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部纪录片聚焦了中国人在美国办厂遭遇的重重困难。
虽然冲突不断,甚至直到现在还存在很严重的文化冲突。
但福耀集团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很多失业的当地人,都在这里找到了糊口的饭碗。
因此,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现场,导演在颁奖时,用中文向曹德旺致谢。
他说:“谢谢曹德旺。”
这时候的曹德旺,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将公司开到国外的企业家,更多的,是他身上的担当和责任。
对曹德旺来说,中国人到美国办企业,最关键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早先有人问他:企业家们的信念是什么?
曹德旺说:国家因有你而强大,社会因有你而进步,人民因有你而富足。
为了践行这一信念,让中国企业成为一面旗帜,他还要求全家退掉了美国绿卡。
他对子女说,如果不退绿卡,就不能继承自己的财产。
“我们曹家不能移民的,如果我们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
“我的根在中国。”
从读不起书,靠卖水果为生的贫困少年,到如今捐款超百亿的企业家,曹德旺这一路走得异常艰辛。
但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国汽车玻璃从之前的完全依靠进口,发展到如今的自产自足。
也让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走出国门,被更多人熟知。
这个“玻璃大王”,他当之无愧,这个“中国首善”,他实至名归!
-END-
本文由益美君原创


益美传媒入驻平台
“益美传媒”即可查到
“益起美好的人”
yeemedia
关于益美传媒
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旨在挖掘生活中的正能量及美好,为企业公益基金会、公益机构及项目提供专业的全链条传播服务。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苏   苏):suesue801(微信)
授权转载(益小美):yimeijun2008(微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