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1. 这份歌单更迭根据个人听歌顺序排列,与歌曲创作发行年份无关。
  2. 文中大量歌曲,请在WIFI时点击,土豪随意。
  3. 如您在某个阶段与鱼儿正好趣味相投,纯属正常,转发就好,奖励免谈。
  4. 其实这份歌单典型非典型兼具,标题有扯淡之嫌。

1990年前(小学阶段)
那个时候没有自己的歌单,家里没有收音机没有卡带机没有立体声啥啥也没有,但俺爹居然在他的木匠操作间里摆放了一台四四方方的唱机!现在脑补他穿着白背心一边举着榔头梆梆敲家具一边听着舒缓的歌曲,画面也挺奇葩。他买回来的第一张唱片是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理所当然地,这首歌霸气地排在歌单更迭第一首。
后来,他的唱片发展到龙飘飘、凤飞飞、李玲玉、韩宝仪、邓丽君。对,都是甜美的女声!以至于九十年代我迷恋摇滚乐之时,俺爹便狠狠地训斥:这些男人鬼哭狼嚎有什么好听的,女孩唱歌才好听。嗯,您是家里老大,您说的都对!其实小时候觉得她们的歌都差不多,搞不清谁是谁,更搞不清谁翻唱谁。
1990年-1995年(中学阶段)
九十年代前期,我的初中高中阶段,是我首次形成个人歌单的时期。那个时期大量港台歌曲进军内地,同时国内流行歌曲爆炸式发展,对于一直闭塞的我们而言,突如其来的信息量让人头晕目眩,因此歌单几乎每几个月更迭一次。报的上名的大腕,都是最爱。家里的装备也从老式唱机更新为声宝双卡录音机,新华书店开始售卖各种卡带,广播电台各种音乐节目点歌节目百花齐放。那时挺牛逼的事儿就是有人为你在电台点播一首喜爱的歌曲,而你恰好听到,分分钟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我漏掉了很多风靡一时的歌手与乐队,一来为免歌单太长,二来这中间有好多非我所爱。比如初中时如火如荼的小虎队,后来的林志颖、草蜢、四大天王等等,听来无甚感触。至于齐秦,乃我大爱,比如1994年的《边界》。可惜我技术白痴,无处下载。
这段时期,卡拉OK开始流行,早期的卡拉OK没有包厢,不能自己点歌。大家散坐在歌厅各桌,想唱什么歌,就写一个小纸条交给点歌员,轮到自己点的歌,便大大方方或扭扭捏捏站起来,对着歌厅中间的大屏幕施展歌喉。下面的歌单,是这一时期我在卡拉OK最热衷于献宝的歌曲。
1996年-2000年(大学阶段)
这个阶段听到的歌曲更趋丰富,开始接触英文歌曲。大学第一年,同学便推荐了LEMON TREE。中学时代在小镇上,除了恩雅几乎没有外文歌曲传播,对诸多经典一无所知。到广州上大学后才开启我的外文歌曲时代,因此许多经典老歌都归入这一时期。这个时期的听歌装备也从WALKMAN升级到CD机,那时的校园装逼标配便是腰里别着BB机手里握着WALKMAN。学校南门外的地摊上,常常可以买到剪了口子的走私CD,也为听歌打开了渠道。学校宿舍高低铺的年代,每晚塞着耳机听歌便是至高无上的娱乐。
当然听得更多的还是港台内地的发行专辑,比如老狼许茹芸齐豫等等。
漏掉了许多歌手乐队,比如神级歌星张国荣与张学友。说实话,学生时代我更喜爱两位艺人的影视角色,直到工作后遭遇一些个人经历,才把他们的歌列入我的歌单。
2001年-2010年(职业阶段)
这十年是努力工作的十年,又经历结婚生娃离婚等等生活变故,一门心思听歌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歌曲都是在卡拉OK听朋友们唱起才听到。听歌的方式也渐渐从CD机转移到电脑与汽车音响。这个阶段我的大部分歌曲收藏都是通过QQ空间背景音乐完成的,尽管不再专注于寻找歌曲,却很容易通过网络将喜欢的歌曲备份起来。网络的进步让歌单更宽广了些。
这十年,听歌慢慢地从“好听”转换为“情绪”,歌曲的喜好,有时仅仅缘于应景。歌词已不重要,曲调符合心情成为选择标准。可能大家会说这个阶段我漏掉了许巍陈升,怎么说呢,有些歌我也爱听,但,他们俩始终不在我的记忆里,与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化学反应。2010年后,机缘巧合接触到民谣,我的歌单又悄悄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与大理的音乐氛围不无关系。
2011年-至今  移居大理阶段
2010年我独自一人在丽江游荡,腰椎间盘突出已记不清第几次发作,稍稍好一些,我便从卧榻起来,趁着病假到丽江缅怀,缅怀迄今为止我人生中唯一一件悔不当初的事。就这样漫无目的在失魂落魄间听到民谣歌手张智、张佺等人的音乐。从丽江回杭后,我开始关注民谣,后来移居大理,左邻右舍住着周云蓬、欢庆等等叫得上叫不上名的音乐人,自然歌单里除了流行音乐,添加了时下仍颇为小众的民谣音乐。再后来,曲目慢慢发展到世界各地特色歌谣。我不清楚该怎么定义这些歌曲,不清楚世界音乐到底是什么。几个月前一个在美国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研究生来大理做调研论文,在一场民谣音乐会遇到,她随机采访一些听众,问大家民谣是什么,世界音乐又是什么,怎么区分?我问她,你们专业角度怎么区分?她说,其实这个问题她也难以回答。
当然这一阶段听歌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电脑逐渐退出江湖,各种手机APP独领风骚。豆瓣FM,虾米,QQ音乐成为我收藏歌曲的唯一方式。软件越来越智能,APP随机播放都会根据听歌纪录的喜好来选择歌曲,不经意间听着听着觉得哪首歌好听,便轻轻点击收藏,甚至都不需要知道歌名,更勿论歌词。少年时听歌,歌名必定是念念不忘的,有时特别喜爱的歌,还要抄录其歌词。现在听歌,各种听不懂的语言都无关紧要,歌名也过目即忘,歌手们小蝌蚪般的名字拼写亦是云里雾里,但这一切都不影响曲乐本身的魅力。
旧文回顾
更多文章请查看历史消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