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让各行各业不得不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维持服务。针对目前正在普及的无接触式远程看诊服务,不少老年群体在使用时却感到不便,加上药房关闭让取药受限,让他们大呼“看病难”。对此,医生表示,远程医疗是当前仍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患者可尝试通过多种在线方式联系医生,使取药、看诊等基本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华裔耆老比尔表示,自纽约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和太太严格遵循市府的“居家令”,在家隔离十多天不敢出门。但他患有严重的青光眼,目前一只眼睛已看不清东西,剩余的药品也仅剩一个多月的用量,恐怕难以支撑到疫情结束。比尔称,疫情期间他给诊所的前台打电话,要么是没人接,要么是护士接通后无法和医生取得联系。比尔猜测,可能是目前病人无法签字,让诊所无法获取转交给保险公司的相关文件。
华裔李女士称,她位于华人区的药房目前已经关闭,患有抑郁症的她也面临着药量短缺的问题,不知该如何取药。她表示,自己的家庭医生已有80多岁,属于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疫情开始后医生已无法去诊所,目前也是联系不上的状态,不清楚在此时该如何转换家庭医生。
针对上述问题,亚美医师协会董事局成员、内科医生鲁兵表示,远程看诊是在目前严峻疫情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对于大多数诊所和医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其中不免存在一些“空挡”,目前诊所也在每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尽力为病患提供及时和高质量的就诊服务。鲁兵称,每个诊所的远程看诊服务不同,但他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在子女的帮助下设置视频装置,较电话相比更便于医生诊断治疗。然而,他也强调这其中涉及病患隐私,目前的远程看诊政策中还较少触及该方面。
鲁兵指出,远程看诊的另一个“空挡”是病人无法转换医生。他介绍,政策规定远程医疗只能使用在原有病人的身上,对于第一次看诊的病人,医生必须实行面对面的服务,但目前并不是所有诊所都提供开诊服务,这也让疫时需要转换医生的病患增加了困难。而对于病人必须签字的说法,鲁兵表示这个一个“误区”,但凡是诊所原有的病人,在疫情期间不论是电话或视频等在线方式,都不需要进行签名。
鲁冰也提醒病患,目前虽有不少华人药房出现关门,但如CVS等众多美国药房仍保持开门。如果出现无法取药的情况,可联系医生转换一个药房地址。此外,就药物种类来讲,华人药房容易就某种畅销药物出现断货,鲁冰建议有需要的病患可到其他美国药房查看,通常都会保证存货。
精彩推荐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