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伽利略·伽利雷
我们大多数父母有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青少年在青春期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他们一旦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寻求解决办法,甚至会走不少弯路。
因此,基于成年人的经验让父母们深信,我们应该用自身的信念来教导下一代。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教授克里斯汀·斯安琪洛(Christa Santangelo),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

01
让孩子学会自我学习
克里斯汀认为,大众所信仰的一些普世价值观,往往是外界强加的知识和经验的延伸。
如今,时代已经和我们的上一代完全不同了。
现在很多青少年不但对生活充满激情,还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并能够通过自我激励来学习,而不是仅仅通过父母或者学校来获知。
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可能对于当代青少年们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有些父母有用的方法可能对他们是没有效果的。
然而,让愣头青们过早地去体验“人生的洗礼”,这在父母看来是非常恐怖且难以接受的。
那些对父母有用的经验,会自然地让他们坚信对孩子同样有用,反之,有些他们走不通的路,孩子们再去走也会碰一鼻子灰。
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说,青少年真的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无知吗?
路易斯·布莱叶15岁时就发明了盲人语言,玛丽·雪莱在18岁时就写了名噪一时的《科学怪人》,成功人士的故事似乎有“幸存者偏差论”倾向,但克里斯汀始终相信,青少年是有无限潜力的。
一旦给予自由和机会,青少年能够成就非凡。
问题在于,作为父母和成年人,是否对他们保持了足够的好奇心,赋予了他们足够多的勇气来让他们找到契合内心需求的学习方法,即便目前还未完全成型或者会吓退一大帮父母们?

02
教育选择趋向多元化
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引发不起自身的兴趣时,传统教育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和真实自我分离的感觉,因为没有动力,学习的内容就变得无关紧要。
以标化测试为目标的课程,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培养团队合作的信任)和压力重重的教育系统越来越削弱了青少年的好奇心。
克里斯汀透露,自己经常看到年龄稍大的青少年背负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学习念头,这种想法不仅降低了他们体验生活的能力,也降低了他们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而后者对于培养自身的韧性和毅力至关重要。
在成功的企业家眼中,那些勇于探索自己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美国第一代移民,远远比常春藤毕业生更值得钦佩,名校精英们往往害怕失败,会因为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而停滞不前。
大多数的学校经验或明示或暗示学生们去竞争、攀比,以及担心各自的未来,而不是享受当下自己取得的成就。
投射在教育成果上的关注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对学生真正需要所学内容的重视度。
了解一名学生的独特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来自内心深处的自信心,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大多数人会面对的挫折挑战——这些注重培养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内心准备的课程,是否更值得学校以及父母考虑呢?
当然,当前的教育体系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有效的,也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发展、获得成功。
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教育的方式选择不再趋向单一性,家庭教育、半工半读、实习工作、学徒教育和旅行体验,都可能成为下一代获得生活技能和宝贵知识的最适合的途径。

03
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克里斯汀曾接受过一位母亲的咨询。
她18岁的女儿在被一所知名大学录取后,毅然决然地表示自己不想上大学了,这自然让母亲又气又担心。
于是克里斯汀和这个女孩开始了一段对话。
在办公室里,女孩非常坚定地表示,自己已经对高压的考试和激烈的竞争感到精疲力尽。
“我现在只想以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而不是被迫地去发现和学习周围的世界。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决定会不会改变我的生活,但我很确定目前去读大学状态不会在线,那也不是我想要的。”
她用非常坚定的眼神告诉克里斯汀。
这个决定显然不会得到父母的支持以及世俗意义上的认可,更有可能认为她是一时冲动的想法。
但在克里斯汀看来,这个女孩对自己想要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获得,是非常清晰的,这在同龄人中也是十分难得的。
事实上,大多数年轻人如果对于自己的生活目标非常明确、且充满信心,那么他们有更少的几率出现心理健康或精神疾病。
他们会不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和实现成功,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向成年人、家人朋友、同事或者良师寻求过多的支持和同情,他们甚至会完全不按照既定的世俗日程表按部就班。
但那又如何呢?
父母投入全身心的热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
这也意味着父母想要控制青少年进入成年早期,仅仅因为想要给他们最好的人生安排,却没有必要的空间和时间来决定什么对他们才是真正需要的。
当一位父亲问克里斯汀——我怎么才能让20岁的女儿知道我不赞成她纹身呢?
克里斯汀会感觉到问题有点棘手。
父母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坚信某些价值观,比如不纹身、找份稳定的工作、不要轻易冒险等,却很难接受子女面临这些挑战。
在思考是否要给年长一点的青少年“经验之谈”时,希望父母们先扪心自问,你所说的东西,值得你把亲子关系弄紧张吗?
父母关于子女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建议,最好是和他们内心的自我设想相符合,不然父母们的苦口婆心通常会被视为一种批评,甚至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因此,当下一代年轻人不断挑战父母们的认知体系或者价值观时,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自我思考,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有勇气走出那个“自认为对子女是正确的”的圈子,然后让他们坚定地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做什么,以及是否具备了承受结果的勇气,那么,生活作为最好的历练老师,会教会他们铭记于心的经验。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曾敏敏老师(ID:zengminmin201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