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喜爱的时事评论公众号
我在武汉,我在疫区,我就在华南海鲜市场旁边,这是我关于抗疫问题的第32篇文章。这几天,我一直在为武汉的李医生跃华先生呼吁,希望他独创的穴位注射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神奇方法,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并能尽快列入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中。
连续三篇文章,反响巨大,很多读者都在通过各种渠道转发这些文章。有读者看到文章后,表示愿意帮助李医生向上报告这个重要情况,但需要一份报告书,于是我在网上自告奋勇,提出要为他代写一份在国家危难关头,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愿到一线开展新疗法临床实验的请战书。
我与李医生不曾谋面,但心心相通。今夜,为起草这份请战书,我们数次沟通。其间,我再三追问,得到确认,用“微量苯酚穴位注射”方法,之前治疗过其他病毒性疾病的300多人,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用此法预防的100多人,也无一人感染。
我非常感慨,就算这个方法不能马上用于临床治疗,至少,我们的医务人员可以用它来预防啊。院长们多是医学专业的高手,只要是学过医的人,都应该知道,李医生这个方法毫无危险。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对所有一线的医务人员,来一次预防性注射呢。
没有危险,方法简单,一瓶分析纯苯酚,可以稀释注射几万人。每一个医院根本不需要李医生指导,立刻就可以开展这样的预防性注射。最坏的结果是瞎忙了,最好的结果可能是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等于零。呼吁全国的医院院长们,别再犹豫,赶快试一试吧。
感染科护士长杨晶艳的
请大家看看这双手,你们心不心疼?这双手的主人叫杨晶艳,是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疫情爆发以来,对医护人员来说,洗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责任,特殊时期,尤为如此。
配置输液剂前洗手,输液前洗手,更换液体后手消,进出病房接触患者周围物品、门把手后手消,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倒腾8次。1月19日以来,每天洗手、手消多达300次,杨晶艳的双手已经变成图片上那样,变得又红又肿,吃饭时连拿筷子都很吃力。
抗疫一线,像这样让人心疼万分的手,何止千百双?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请你一定耐心看完,你就知道,医护人员脱一次防护服有多么麻烦,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们汗流浃背却不愿喝水,少上一次厕所,就可以节约一套防护服,也可以减少这令一般人难以置信的麻烦。
医护人员脱一次防护服过程
可是,即便如此小心,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仍然很高。截止2月24日晚,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医务人员死亡22人。这其中90%以上的医务人员(3,062例)来自湖北。
所以,在这个夜晚,在写完李医生的最新一版请战报告之后,我还是不怕院长们生气,再次恳请你们考虑,试一试用“微量苯酚穴位注射”法,给你的白衣战士们增加一道防护。可能无效,但是也可能有奇效。请我的读者凡是认识某医院正副院长的,都转给他们一下。
为了帮院长们说服你们自己,我可以告诉大家李医生这不是土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原全国工科院校高分子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金日光教授认为,这个方法的药理,是苯酚的化学结构与病毒的嘧啶结构类似,病毒受骗纳入苯酚,因此被摧毁并且不能复制。
我一直坚持,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如你喜欢这篇文章,请与朋友分享,并请点击文章右下的“在看”,鼓励我写下去。后台显示,有20%的读者经常这样做,谢谢你们。盼望更多的读者也能形成这个小习惯。新读者,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

推荐阅读:
阅读量 4.8万     评论 495

阅读量 30万     评论 1923

阅读量 15万     评论1243

阅读量 7万     评论674

阅读量 17万     评论1376

阅读量 60万     评论1677

阅读量 32万     评论1521

阅读量 85万     评论1678

阅读量 186万     评论2876

每日一曲,放松一下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读三百本好书
如喜欢文章请点击右下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