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王立铭1月30日18:43在微博爆料称:中国疾控中心早就知道肺炎“人传人”,但却刻意隐瞒,跑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去发论文了!
听起来可太气人了,是不是?
手握事实真相但是为了论文发表把结果捂着不向公众公开,导致早期出现大量人传人感染的例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论文评职称简直丧尽天良!
接着各种带节奏的文章就出现了。
好了,至少我现在看过的所有文章节奏都是这么带的。
对此我只能说两个字:诡异。
作为一名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具有还可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研工作者,我没看到任何逻辑。
恰恰相反,我看到了部分被断章取义扭曲的“事实真相”外加大量强行塞进来的感情因素的产物。
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几乎所有带节奏的文章(包括最先爆料的浙大教授王立铭本人)都在发问:“为什么要秘而不宣?
谁秘而不宣?秘而不宣的主语是谁?
对此他们都说:是疾控中心的专家们,为了发文章,把结果隐瞒起来,秘而不宣。
而这既不是事实,我也丝毫看不出这两者有什么因果关系。
事实上是,疾控中心的专家两者都做了!
也就是说,在投稿论文的同时,他们告知了政府的决策者。
但是最初声明“会人传人”中部分人的下场详情参考最初8个被定罪为“造谣”的人。
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完全可以一边发表论文一边把结果通知政府机构并公之于众,两者丝毫不矛盾。
你不会以为一个疾控中心负责做研究写论文的人和负责对外宣传做类似公关的人是同一个人吧?以至于他花时间写了论文就耽误了告诉大众的时间?
换句话说,政府官方在疾控中心得出结论的同时已经知道了肺炎人传人。
那现在让我们加上主语,补全这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决策者在知道肺炎人传人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仍然秘而不宣?
要明白这个问题,你需要了解政府对于这件事情的决策过程,以及其中的利害权衡。
首先是专家组内部意见不统一。
疾控中心做出的这个科研结果的可信度有多少,没人说得准,即使它最后在很好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
论文在杂志上发表的最重要标准不是你这个结论客观来讲是正确的,而是你的文章数据和结论可以自圆其说。
导致论文的结果不可靠有两部分原因,除了研究人员可能的主观造假之外,很多时候是真的因为客观原因导致的,比如实验条件的不严谨,实验操作失误,以及对于数据的理解错误等等。
连诺奖得主撤稿的例子都屡见不鲜,更别说非诺奖级别的科研人员了。
换句话说,如果今天你的论文宣布肺炎人传人,但是过几天又发现其实是因为被观察者在观察周期之外有过和病毒的直接接触而被感染怎么办?
对于官方的声明最忌讳的就是出尔反尔,详情参见不知道有多少口罩的湖北省省长。
宣布人传人的事实相当于把传染病的严重程度提升到了另一个水平,这么大的责任谁来负?
所以在讨论是否公布发现人传人证据这个问题上,流程是专家组提出参考意见,政府结合社会情况做出决定。而这些决策大部分是通过投票表决完成的。
所以结论:根本不存在疾控中心专家为了发论文刻意隐瞒人传人事实真相,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公布这个研究结果的决定。
至于具体为什么一开始做出的决定是暂时不公开,我参考的几个源头认为是对疫情传播能力速度以及规模的“误判”。
那这个“误判”的原因和当权决策者的水平问题,不是我等小民可以妄加议论的了。
但是!让科研工作者为当权决策者的失误背锅,抱歉,我不能忍!
至于王立铭老师,别人拿到数据发文章您眼红了,很正常。找个法子抨击或者抱怨或者使个绊子都无伤大雅。
但是请不要拿“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等敏感词语戳大众舆论G点,并指鹿为马,助纣为虐。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