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文章之前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在纽约跨年,安安静静简简单单。

随着新年钟声敲响,高博也成功把无数2019年没做完的科研拖到了2020年,并且预计会继续拖到2021年。
如果你们有什么精彩有趣的跨年经历体验,欢迎在留言区给我留言!
盗图

这期博说继续转载斯坦福经济博士小姐姐的三篇文章。每篇读起来都酣畅淋漓,和我最近粉上的up主“巫师财经”(油管,b站都有频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做学术研究的精神态度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也让致力于科普物理的我感叹物理到底还是“去生活太远”。
文章原标题为:从美国枪支问题说起。内容有删改,主要是加入的理解补充和个人观点评论。
#
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允许公民持枪的国家。然而持枪引起的问题已然是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19年(截至圣诞节)就发生了406起大规模枪击事件(mass shooting),比17年的346起、18年的337起上升了不少;枪击致亡的人数也有38631之多,比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还多!
在国内,大家担心的或许是自己讲错话被邀饮王老吉,那在美国,则是走在街上被哪个磕了药的人bi了、开车斗气被对方下车bi了、在公园散步被两个团斗的黑帮不小心bi了... 这听起来似乎比饮王老吉糟糕一些。
图源来自网络
大部分美国人其实也觉得大规模枪击事件挺不好的。既然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挺不好的,为何没给改了呢?
第一,有人会说,持枪合法这事儿是写在美国宪法里的,怎么改?
首先,持枪合法是一条宪法修正案里说的。第二,对这条修正案该怎么解释长期以来各界有很大分歧。第三,是可以用修正案来改修正案的 - 第18条修正案规定酒精非法,第21条又合法化了...... 虽然过程很难,但到现在为止,宪法已经通过了27条修正案了,相当于自建国以来,平均每10年一条......
第二,有人会说,枪支是否合法,是法律管的,即使民众觉得这事儿不好,也没法“改”。
美国确实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立法的是众议院参议院;司法的是法院;行政的是政府。
然鹅:持枪是否合法,是法律规定的;法律,是众议院参议院投票决定的(当然总统有一票否决权);而众议员参议员,是人民投票选出来的。
所以,虽然过程曲折,但是人民是可以通过选出"符合自己意志"的议员,来影响哪些法律被通过的。
#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帮助你理解:
假设你觉得,你家每天晚上10点吃晚饭,太晚了。家规是大家长定的,但因为你家“民主”,所以大家长是小朋友们投票选出来的。如果所有小朋友都觉得晚上10点吃饭太晚,那下届选大家长的时候,就选一个也觉得10点吃饭太晚的候选人,等ta成为大家长之后,把晚饭时间改成6点。这样,没有“立家规”权的小朋友们,就通过投票,间接影响了家规。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觉得持枪不好,是可以选出反对持枪的议员,来投票通过限制持枪的修正案的。
这说明,这么多年以来,小朋友们并没有选出“反对”持枪的议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在于,美国有15%的人"极其"喜欢他们的枪;而其他人,对枪,不"足够"讨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何一个候选人明确反对持枪,那么这15%的人就"绝对"不会选他;而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不持明确态度,所有选民就都还有选他的可能。这种情况下,任何聪明的候选人都会选择“和稀泥”。
这也是民主的最大问题之一:由于候选人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得最多选票,所以大部分时候,大家都会尽量“中庸”。这是经济学里说的“中间选民理论”(median voter theory)。
下图中的线,代表你家的小朋友:最左边是想下午3点吃晚饭的,最右边的是想晚上11点吃晚饭的。两个圆是两个“大家长”候选人,一个觉得应该3点吃,简称神经病,一个觉得应该11点吃,简称羊癫疯。
小朋友们都会选意见和自己较为接近的候选人。所以中点(红点)左边的人会选神经病,中点右边的人会选羊癫疯。
但是有一天,羊癫疯忽然意识到,如果自己假装支持晚上7点01分吃晚饭,那么原来选自己的小朋友,还是会选自己(因为自己还是两个候选人中,吃晚饭时间更晚的),但是原来选神经病的人,也会有一些会来选自己:比如那些想晚上6点吃饭的人;因为现在我反而和他们更接近了:
结果这一波下来,支持下午3点吃晚饭的神经病大败......痛定思痛,他发现,如果自己假装想晚上6点59分吃饭,那么原来支持自己的人还是会支持自己,还能争取回上一波失去的选民:
结果就是,候选人都变成了怂逼:没有人敢触碰会引起某些人强烈反对的问题,即便这个问题是应该被改变的。
#
但是这几年美国政坛的走势似乎并非如此。
如果你对美国政治有一定了解,可能此时会问三个问题:
第一:你怎么解释这届候选人都那么偏激?Elizabeth Warren要把大科技公司拆分、Bernie Sanders要把边际税率提高到65%?
图源来自网络
答案是:因为现在是党内选举。党内选举时,候选人的目标,是被选出来代表自己的党派,所以目标受众是本党内的小朋友, 而本党内的意见,方差要比整个社会小,即意见更集中:
所以经常会看到同一个人,在党内选举和大选中两套说辞,不是因为这个人信口开河反复无常,而是因为ta要面对的分别是党内和全国的受众。
第二:但是在被党内提名到全国大选里面时,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也比以前更偏激了,这你怎么解释?
答案是:因为选民(小朋友们)比以前更偏激了。比如以前,从3pm到11pm吃晚饭的小朋友都有,候选人吸引最多选民的办法就是说自己支持7pm吃。可是现在,有一群小朋友是3-6pm吃,一群是8-11pm吃。这样的话,神经病只需要妥协到6pm,就可以吸引左边全部的小朋友;羊癫疯只需要妥协到8点,就可以吸引到右边全部的小朋友:
所以其实话说回来,候选人的“中庸”是相对选民整体意见而言的,选民意见的变化会移动这个“中庸”的位置。所以之所以私人持有枪支合法还没有被废除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对枪支并不足够深恶痛绝。
第三:那为什么选民比以前极端了?
这是经济学里的前沿研究问题之一 - Matt Genzkow就在研究“人们的观点到底是不是比以前极端了”。一个我自己的最近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互联网的锅。互联网导致大家可以“订制”/“订阅”信息 - 脸书(Facebook)会根据你的“喜好”给你推送让你“赏心悦目”的新闻。所以如果你X,你就只会看到X的信息,越来越X(自行把X替换为你两只手的位置) - 人逐渐就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了。这也叫同温层效应:你只会跟与你相似的人交流,接到的都是正反馈。
所以朋友们,一个人如果想变得客观并且保持一个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就不能光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沆瀣一气”,也要认真听取和你相悖的意见。但其实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会有厌倦的情绪,时间久了自然会寻找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事物。就像因为我之前主要看各种健身up主的视频,导致我的油管推荐全是这样的视频,满屏的大肌肉棒子和大胸长腿蜜桃臀小蛮腰让我开始审美疲劳甚至厌烦抵触,现在有时反而看看宋东野高晓松还挺舒服的。这个不去健身的借口真是妙极了。
以上便是民主制度的弊端之一:即使一个变革对社会长期有利,只要有一小撮人强烈反对,就很难有候选人愿意出面支持。比如,当年的国企改革:这件事长期是好的,但是短期会让一小撮人(要下岗的工人)很难受。在一个“家长说了算”家庭的好处,就是“大家长”可以“力排众议”,替一些人做主,让他们“牺牲小家为大家”。
当然,如果这个“大家长”能力不行、或者目的不纯,那么做出的决定,可能既牺牲小家,也没成全大家... 
所以“家长说了算”(独裁)制度下,这个家好不好,跟家长的能力和意图,关系很大。这种制度下,家庭的幸福,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完全取决于这届家长行不行、好不好。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variance大(方差大)。
而在“小朋友选家长”(民主选举)制度下,结果相对稳定(方差小),但是“大家长”一般来讲也不会改变家庭什么根深蒂固的问题 - 如前文所述一样。
----


你可能还想看我的其他文章:
关于章莹颖案,有几句话想说

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
我到权游的戏里转了一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