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香香

From  Vista看天下

微信号: vistaweek

不寻常的2020年,见证了中国体育两件非同凡响的大事——

一个是围绕着孙杨的争议,另一个则是张伟丽的卫冕。
前者本拥有泳坛多年难遇的异禀天赋,一时无二的巨星光环,却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禁赛8年”的一审结果、闹剧般的庭审视频曝光后,口碑发生反转;
后者出身平凡,独自闯入对亚洲人并不友善的综合格斗职业赛场,生生用拳头打下一番天地。
不管对面是机关枪似的垃圾话挑衅,还是舆论对女性身体和综合格斗运动的长期刻板印象,永远不卑不亢、坦坦荡荡,人格魅力被众人赞许
而两人口碑的变化,在他们多次公众发言体现出的思维模式中,无数体坛前辈的经验教训中,其实就有迹可循。
张伟丽的语言智慧
原本提到张伟丽的名字,99%的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能打”。
直到赛后一系列的采访和回应却让人发现,她原来这么“能说”。
比如这周,在战败的对手不得不接受整容手术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网友一边转发着被特意放出的乔安娜青头肿脸的照片 ,一边艾特张伟丽的社交账号,夸她“打得好”。
这些留言希望得到怎样的回答?无非是一个来自“中国最能打的女人”的回应,越霸气越好。
毕竟在公众的刻板印象里,综合格斗这项有些陌生的运动几乎还是和“野蛮”、“暴力”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不知天高地厚”的败者也理应闭嘴挨打。
直到张伟丽在直播中亲自回应网友的问题,态度却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她先是说自己在医院遇到乔安娜时非常心疼,“她一直在哭,我心里特别难受”,上前鼓励了对方“做的非常好”。
又提到乔安娜也很输得起,大方地祝福了自己“继续卫冕下去,我会看着你”。这让张伟丽大为感动,赞叹“这才是武者该有的样子”

两人的对话颠覆了大众对胜利和失败的黑白评判,抛开“胜者为王”的咄咄逼人,倒多了几分礼貌大度与巾帼相惜。

事实上,早在刚刚下了UFC擂台后,张伟丽就第一时间在ins上说明了自己的态度。一句“别人的失败不会让我任何成就感,我的自信来源于训练和团队”,足以见得她的格局。
“八角擂台上没有垃圾和失败者,是我们一起让这次的对决如此精彩”,并附上了赛后和对手握手的照片 ↓↓↓
一场全球关注的擂台战之后,人人都等着看笑话。但张伟丽既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露出喜形于色的样子,把争论都结束在了八角笼里。
而回顾赛前,另一件引发网友众怒的事,当属乔安娜发出了一张自己被P上防毒面具的海报挑衅,试图拿疫情做文章。
张伟丽非但没有“喷”回去,而是选择了不卑不亢的一种回应方式——

“拿悲剧开玩笑反应了一个人的真实品格,有很多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父母、孩子。如果你觉得你抨击我能显得你很强大,我没意见,但别拿这件事开玩笑。”
“希望能保持健康,直到3月7日我们见面的那一天。”
既霸气严肃地说明疫情的严肃性,又坦荡幽默地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面对此景,乔安娜也不得不向张伟丽道歉。
怪不得有人说,比起擂台上的所向披靡,张伟丽更难得的地方是展现了清醒、强大、坚韧、自信的中国运动员形象。
既有用拳说话的实力,也有大象无形的风骨,告诉大家“我们是冠军,不是暴君”。
说过最狠的一句话,也只有一句“尽早结束比赛,是对对手最大的仁慈”;
既能在探讨到综合格斗专业和同胞健康等问题时,认真地回应。
又能机智幽默地化解网友关心的“做你男朋友肯定会被打吧”、“格斗女王肯定会家暴谁敢娶”的问题,反击其中暗藏的偏见——
“怕挨打的男的,我也看不上。我打别人是要给钱的,你给钱了吗,还想挨打。”
@新京报

就这样,张伟丽接地气的金句在社交网络上动辄被转发数万次。
大家赞许她的说话之道,更是在赞许像张伟丽这么优秀的运动员,是站在人类的前沿挑战极限的存在,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甚至一种肤色在薄弱项目上完成的突破,理当如此体面。
因为这个契机,也有人回忆起孙杨那些年有争议的发言合集进行对比,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是孙杨,会如何回应乔安娜的挑衅”
比如他曾因对拒绝和自己合影的英国选手斯科特,炫耀“You loser! I'm win”;

在亚运会上战胜日本自由泳接力队后,放言“感觉不仅爽,我觉得是给中国人出了口气。说实话,日本国歌很难听”;
在《吐槽大会》上让霍顿、盖伊“喝洗脚水”,暗讽霍顿“一看就是缺乏妈妈的管教”,而受尽国内外的质疑。
显然,和同在舆论关注中心,却总因自控力差陷入风波的孙杨比起来,张伟丽“退一步”的说话方式,赢得了更多的好感和尊重。
谁是最懂说话之道的中国运动员?
说起来,运动员本是一个最该用实力说话的职业。比起情商,胜负才是影响其成绩排名、国际形象的最直接因素。
随着媒体渠道和社交网络影响力的扩大,运动员赛场下的言行越来越经常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并与民族形象、社会话题挂上钩。

中国人又慢慢踏入了职业篮球、职业网球、综合格斗等高度商业化的赛场,开始自己为品牌形象负责,自己承担责任和团队费用。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体育偶像”的话题,才真正被推了进舆论中心。
几十年前,刚刚踏入国际体坛的中国运动员还在为“缺少影响力”而斗争。大多是话少的实干派,奔着如何背负起一个民族的自信去的。
第一个打破这种印象的,是姚明。

他是张伟丽之前第一个“高情商担当”,处事方式也最被拿出来和孙杨比较。
但凡看过一两句“姚氏幽默”语录的人,都曾感叹他的口才之好不逊于身高。
也知道,姚明对于整个中国体坛的重要性从来都不局限于他在NBA赛场上的突破,更在于他对外所展现出的风度、睿智和教养。
2017年,火箭为姚明举办的球衣退役仪式上,他提到自己当年总是按照美国总统的预测对大学生篮球联赛下注。顺便调侃特朗普:"我说的是上一个总统,这一届的总统我不熟,不知道他靠不靠谱"。
初到NBA时,对讽刺自己英语差的美国记者开玩笑:“想到贴身翻译有一天会失业,我的英语进步得就很慢”;

对球星巴克利“如果姚明能在一场比赛中得分超过19分,我就去亲吻驴屁股”的看低,机智地说:“那就每场比赛都得18分吧。”
甚至在对方输了赌局,真的吻了驴屁股之后,依然温和回应,“如果我得到40分,那是不是要给他找一头大象!”;
融入NBA文化之后,姚明甚至学会了玩梗,开玩笑和队友麦迪是“一起看过《断背山》”的关系。
用他的话说,自己不容易生气的醇厚性格,母亲自小的教育“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能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有关。
但真到谈到了波及同胞的羞辱,姚明也不会甘于吃亏,只是回应的分寸依然得当。
比如当有位美国主持人问姚明:“为何中国14亿人里,找不出5个打(篮)球厉害的?”面对这种挑衅式提问,他不急不恼、面带微笑地回道:“美国3亿人,怎么找不出一个打乒乓球好的运动员?”
在观众一片哄堂大笑中,立刻转移到了下个话题。
同样是一言一行都在万众瞩目下的中国体育代表人物,
性格更为内向的刘翔走的则是“高手话不多”的路子。
2011年,在钻石联赛上海站创造13秒07年度最好成绩夺冠后,刘翔只是把胜利归结到了状态上:
“我觉得我比较稳定。对手可能比较紧张,他很不错。”
同年的大邱世锦赛,被对手两次干扰的他只拿了银牌,又笑着对镜头连说了好几声“没关系”,甚至安慰起对面的中国记者“金银铜我都拿过,就是一场游戏而已”。
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到处找借口,因为两次奥运会风波受尽了质疑嘲讽后,刘翔的淡然处之的作风更显得尤为珍贵。
另一个语言风格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运动员,则是个性张扬的李娜。
人们时常能想起她“炮轰”媒体的火爆发言,用现在的流行词说,李娜简直是“武汉嫂子”的最佳代言人,最爱给提问者头上“扣热干面
名场面之一,当属2013年法网输球后,面对“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的问题,直接怼回去:
“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
被冲击后的国内舆论如今愈加意识到,李娜诸多极具攻击性的回应,其实多是源于职业的体育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中国式报道”提问方式的不适配。
这从她几乎每次四大满贯赛后的场边采访,都会以风趣幽默登上头条和热搜,也可见一斑。

CNN体育主播曾这样描述李娜,“见过太多问什么就那么几个固定答案的运动员,她怎么能那么坦白地说自己老公打呼噜,说自己赢球是冲着奖金,真特别。

就这样,直言直语和风趣幽默,成了李娜性格的一体两面。
它们看似冲突,却让李娜的公众形象逐渐真实而立体化,人们每每谈论起都津津乐道。
人们称赞这些运动员时,

究竟在称赞什么?
如你所见,那些曾因为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被称道过的中国运动员,表面上每一个都不一样——
姚明擅长礼貌机智地回应挑衅式发问,刘翔大咧咧地看淡输赢,李娜霸气十足怼天怼地,张伟丽则永远不卑不亢。
可在对体育精神、对规则对手、对输与赢、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上,他们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

李娜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后,与刚刚成为UFC首位中国冠军的张伟丽在微博互动
首先,独自在中国人不擅长的项目里、不熟悉的国际赛场征战过多年,几位顶尖运动员一度只能依靠规则,也被练得尤为敬畏规则。
就像张伟丽在谈到如何看待“综合格斗运动的粗暴性”时回答的一样,规则告诉运动员要“打人”,那对手就不会生气,反而很兴奋:

“你把你的对手打成那样,她会拥抱你,会笑,会称赞你,别的运动项目没有,就是这样的一个竞技精神。”
就算受到了不友善的对待或歧视,也往往是用行动让对方伸出来的巴掌,落回到自己脸上,并不会落井下石地嘲讽。
张伟丽和对手的关系,也让很多人回忆起了姚明和奥尼尔的那段“爱恨情仇”。
奥尼尔曾挑衅要让曾是NBA菜鸟的姚明“尝尝手肘的厉害”,姚明一句话“他的手肘看上去有很多肉,撞人应该不会太疼”就化解了。
而火药味十足的交锋,在几番对战后便化干戈为玉帛,两人甚至成了好兄弟。
毕竟之所以被称为“强者”,就不需要以羞辱败方来增加胜利的快感,抛出一句“我就是喜欢看你们不喜欢我,又看不惯我,又追不上我的样子”。
更何况抬高对手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反而会让胜利更有价值,失败更坦荡。
“当我遇到一个比我强的人,我将要把腰带传承给她,然后她再来守护这个腰带”——张伟丽
除此之外,几位运动员更难得、也更常被忽视的一个特质是:他们总是最专注于体育的本质,而不是任何被附加的头衔。
比如在听闻自己被封为“中国女性偶像”后,张伟丽一再强调自己努力的最大意义是“去标签化”:
“女生肯定要多样化,在家的时候可以做饭,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上笼子里比赛’”。

更强调这不仅只有女性受困于刻板印象,男性同样需要甩开标签,自在地生活:

“男生也可能是很多面的,他在家里也可以是温柔的形象,伤心的时候、有压力的时候,也可以哭出来。”
也正是出于对标签捆绑的警惕,你会发现,越是在国际赛场上实现了突破的中国运动员,越是对“国家英雄”、“黄种人的骄傲”之类的称号小心翼翼。
李娜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只想纯粹沉浸于网球本身: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国家的英雄,我就是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我的贡献被夸大了。”
曾言“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国家队球衣上面是一种荣誉”的姚明,面对记者“你认可别人说你是中国的代表吗?”的提问,也径直否认:
“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表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闪光点去完成中国这个词,而不是仅靠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人个去说这就是中国,这太苍白了。”
如是,在体育这个国际化程度极高、极为注重开放交流的领域,他们的共性是从不乐于主动把自己的成败、对手的不友善,与更大的集体荣誉捆绑在一起。
毕竟主动捆绑就没有选择解绑的自由,我们在各行各业见过太多例子:众人吹捧的对象,稍有意外就会变成群嘲对象。
谈回那个一直被探讨的“大家希望在中国体育偶像身上,看到什么特质”的话题。
与其说对他们的期待,倒不如说在名利的浮云之外,这些能保持多年好口碑的顶尖运动员,也给了我们太多启迪。
尊重规则和秩序,理性面对胜负和对手,并以专业精神对待自己的职业,这三大核心永远不会变。
最后,还是用张伟丽在@人物采访中的一段话结尾,“你成为冠军,肯定有下来的那一天。但是,上去漂亮点,下来漂亮点,就可以了。”
这个“漂亮”的姿态,才是每个被捧上神坛的“顶流”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
本文系授权发布,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本期推荐阅读:
微信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身份证】,阅读文章《我说孙杨,你到底为什么要公布人家检测员的身份证号啊?!!》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的海外内容
千万!千万!千万!
记得【星标】或【置顶】INSIGHT视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