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北京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的一起境外输入典型案例引起网友关注。
一患者4次检测无异常,第5次确诊!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其中1例来自美国的病例为程某,男,27岁,辽宁籍,数据分析师(已辞职)。2月28日至3月10日,在美国纽约工作生活,自述外出均佩戴口罩。3月11日从美国出发,经香港转乘国泰港龙航空KA900,于12日抵京。出机舱前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无异常,经海关检疫健康筛查并再次测量体温无异常,当日由朋友接至小区居家隔离。
3月13日,程某出现发热,14日上报社区,转运至定点医院就诊。14日、15日、17日、18日患者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9日痰标本检测阳性,20日确诊,临床分型为重型。
这是“假阴性”,情况不罕见!
此前,已多次出现此类患者,核酸检测多次阴性的情况被称为“假阴性”!
1. 四川一确诊患者曾8次检测阴性
四川资阳市曾出现1例病例从密切接触者到疑似病例再到确诊病例,共进行了9次核酸检测、历时23天。
2. 天津一确诊患者第4次检测为单阳性
天津市卫健委通报,第99例患者,在2月3日至8日共检测4次,前3次均为阴性,第4次检测为单阳性,10日复检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被确诊。
3. 北京一确诊患者多次检测阴性
3月6日,北京市报告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1例是北京市本地确诊病例。
该病例2月6日为疑似病例收治在定点医院,住院期间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2月20日出院回到家中5小时,因居家隔离条件受限,至集中隔离点观察14日,3月5日复查,核酸检测阳性,综合肺部影像,经专家会诊为确诊病例。
4. 韩国一男孩8次检查7次呈阴性,发病6天后去世
据韩国卫生当局称,3月18日上午11点15分许,一名17岁高中生在大邱市岭南大学医院死亡。死因为急性肺炎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确认死者无其他疾病史。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的郑银敬本部长3月18日表示:该男生从3月13日到17日共接受8次新冠病毒检测。前7次结果全部都是阴性,只有17日的第8次检测中出现了部分阳性反应。所以,疾病管理本部将对他进行最终检测。
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的原因是什么?
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我们在病毒检测的过程中发现,痰标本的阳性率比咽拭子的阳性率要高很多。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它是比较‘喜欢’呆在下呼吸道的。
盛国平介绍,病毒在上呼吸道停留的时间很短,主要侵袭下呼吸道细胞。比如肺泡细胞,病毒进入这些细胞,会引起炎症渗出,肺部局部就实变了。
所以从下呼吸道咳上来的痰液,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就高,而鼻咽部这类上呼吸道采样的阳性率就相对低一些。如果能够做气管镜,用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阳性率可能更高。
痰标本检测虽然准确一些,但盛国平表示,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有咳嗽咳痰症状。
同样的,2月23日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一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涉及54例病例的文章也指出,与咽拭子样本相比,通过痰液样本进行2019-nCoV检测更准确、便捷。
关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梁连春也曾在3月18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谈到,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感染时间,以及样本采集、试剂质量、实验检测等因素有关。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一、标本采集的时机问题,患者发病早期,体内病毒量少,不易检测发现;
二、呼吸道标本采集部位、采集量、保存方式和时间等;
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
因此,对临床高度疑似的病例,通常需要反复采集呼吸道标本,采用2种及以上试剂检验或验证,或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等方法,综合判定后作出诊断。
来源:健康时报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