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儿童阅读指南(2-5岁)
关于孩子的阅读,你有哪些疑问?果仁妈近期专门邀请了儿童阅读达人朱新娜老师,开辟专栏分年龄段梳理了儿童阅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周分享了0-2岁的儿童阅读指南,今天的这篇文章,是2~5岁的儿童阅读指南,内容包括4个方面:
  • 2~5岁孩子的阅读特点;

  • 如何给2~5岁的孩子读书?
  • 哪些书适合2~5岁的孩子?
  • 2~5岁孩子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如果你还有其他有关阅读的疑惑,留言区告诉果仁妈吧,记得把年龄段说清楚哦,果仁妈会找个时间集中解答。
📖📖📖
一个从来不读书的孩子和一个每天读五本书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到五岁的时候,所听到的词汇量差别有多大呢?
答案是140万!!!
是不是被吓到了?这个数据来自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2019年发表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Pediatrics上的一篇论文(虽然是基于英语的研究,但是基于中文的家庭阅读也可以做一个粗略的类别)。根据他们的调查,即使每天只读一本书的孩子,到5岁的时候,也会比那些不经常读书的孩子多听29万个词
他们认为,这种“百万级的差距”可能是不同孩子之间阅读能力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上学之后,听过的词越多的孩子,掌握词汇的速度更快。而词汇量大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强,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也能更好地跟上老师所教的内容。词汇量少的孩子理解能力较差,这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从出生开始到两岁,婴儿就开始积累阅读技能的方法;那么到了2-5岁,则是儿童阅读技能和阅读量增长的关键时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5孩子的阅读特点,以及他们需要达到什么阅读目标:
 2-3岁以及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 知道自己最喜欢的书的名字;
  • 能够正确地拿书、翻页,完整地听完5分钟以上的书;
  • 对阅读过很多遍的故事,可以大致地复述出来;
  • 了解文字和图画是不同的;
  • 知道随机的形状与字、数字、字母之间的区别;
  • 模仿爸爸妈妈大声朗读一本书。
 上幼儿园的4岁孩子可以 
  • 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识和标签;
  • 认识自己的名字,可以写自己的名字;
  • 知道书的封面,标题和作者所在的位置;
  • 了解书的阅读方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 可以复述爸爸妈妈读过很多次的故事。
 上幼儿园5岁孩子们可以 
  • 写一些字母、数字和汉字;
  • 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
  • 预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理解一些复杂词汇的具体意义;
  • 可以结合故事上下文复述主要思想;
  • 能说出故事中的“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发展”并了解故事发展顺序。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这个“阅读里程碑”,来判读一下自家孩子现在的阅读水平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给2-5岁的孩子读书呢
在2-5岁这个阶段,要让孩子“Learn to read”,目标是把TA培养成一个Good Reader,给上学之后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爸爸妈妈们可以用到的方法有:
 1.大声地朗读 
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在西方是最受推崇的一种阅读方法。儿童主要通过听来学习语言,大声朗读能让孩子们听到新字词,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
而且,温柔地朗读可以让孩子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增强注意力,加强理解和产生兴趣。通过长期的朗读,孩子也能学会一些字词的用法、句式的用法,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
我的孩子就经常冒出一些书里面的句式,比如,“我从遥远的地方搬来了一些玩具”,前半句就出自日本作家岩村和朗《十四只老鼠》。
 2.对话式地阅读 
除了大声朗读,我们也可以尝试“对话式”地阅读,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比如,在翻页之前,问问你的孩子他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可以问问孩子,让TA猜猜这本书还有没有其他结局。
有很多书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比如《这不是我的帽子》,讲得是小鱼趁大鱼睡着的时候偷了大鱼的帽子,被大鱼一路追讨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大鱼追回了帽子,而小鱼却不见了踪影,作者也没有交代。
遇到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觉得小鱼去哪了?这种方法会帮助孩子最终可以复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3.复述一本书,或者先把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 
  • 故事里有谁?
  • 发生在哪儿,发生了什么?
  • 是怎么结束的?
  • 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对什么印象深刻?
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提炼故事的梗概,以便复述出整个故事。
但是,小孩子的“工作记忆”能力还没有发展好,没法一下子加工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听到的内容,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一边回忆一边画下来,然后再把自己画的内容描述出来。
 4.教会孩子正确打开和阅读一本书 
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在兴趣和阅读的方法之间做一个权衡根据孩子的情况,开始慢慢引导孩子学会阅读。
比如,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读一本书要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读,妈妈在读文字的时候,孩子有没有找到与之相对应图片。细心的爸爸妈妈甚至可以制作一些工作表格,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
 5.别忘了非虚构读物 
引导孩子对非虚构书籍感兴趣,早期接触非虚构类的作品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这个优势会在孩子到了初中、 高中,甚至大学需要大量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时候显现出来
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比如读《神奇的校车》(虚构的科普读物)时,就可以问问孩子,故事里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也可以找同一主题(比如猫)的虚构和非虚构的书籍,让孩子来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这是孩子学习“信息筛选”和进行“信源判断”的第一堂课,能否判断信息的真伪,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
那么,我们该怎么给2-5岁的孩子选书呢
 1.根据年龄确定阅读时长 
2-5岁的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0-2岁长,我们可以试着读一些篇幅较长,但是,每一页的段落较短的故事。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这本书要在5-10分钟内可以讲完,每一页有一两行字
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阅读一本书的时间可以再长一些,比如20分钟左右。
爸爸妈妈要尝试不同长度的书籍,找出适合自家孩子的那一类。2-5岁孩子看的图画书一本书通常三五百字,最多也不要超过1000字,这个信息通常在电商平台的详情页或者书的版权页找到。
 2.选择能够反映孩子生活和经历的书 

反映孩子经历的书籍,去一所新幼儿园,去超市买东西,去公园散步,以及伴随这些经历而来的感受。

比如斯凯瑞金色童书《忙忙碌碌镇》,书中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各样的职业,对孩子了解生活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略有遗憾的是,这套书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而我们的科技发展得太快了,所以有一些职业已经不常见了。

 3.主人公和孩子年龄相仿,有相似的烦恼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和孩子的年龄相仿,他们有着类似的经历和相似的烦恼,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也容易被孩子喜欢。
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奥莉薇》、《玛德琳》,这些性格独特颇有主见的孩子,仿佛是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自己。
 4.夸张的情节,以及故事里有听起来很有趣的词汇 
比如,日本作家长新太的《圆白菜小弟》最大的特点是无厘头,很多大人看不懂,但是,所有的想象都符合孩子的特点,再加上“咔嘭”、“呼啦”这样的象声词,没有几个孩子能不被它征服。
 5.靠看图就能看懂的书 
很多优秀的图画书都具备这个特点,比如乔恩·克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乔恩·克拉森曾经在梦工厂工作过很多年,特别擅长用画面推荐故事。
比如,《山姆和大卫去挖洞》的故事讲了两个挖洞的小男孩,决定要挖出点什么东西,但是却几次因为改变方向而错过了大钻石,这些“遗憾”全部用画面呈现了出来,即便是不看字,只看画面,也可以看懂这个故事。
 6.情节简单可以让孩子复述出来的书 
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我们需要逐渐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复述。简单的书,更容易上手,也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比如《绿绵羊在哪里》,这是纽约公共图书馆推荐100本必读书中的一本。
语言非常简单“呀!这里有一只睡觉的绵羊,可是绿绵羊在哪里呢?”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复述出来。
 7.画面中的物体容易识别 
和2-5岁的孩子一起读书,通常是爸爸妈妈读书,孩子看书,过于艺术或者过于抽象的画面,孩子比较难理解,容易会让孩子丧失兴趣。最好选择那些画面细腻,细节巧妙,前后画面设计有呼应的图画书
比如,拿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系列来说,孩子可以根据封面上老鼠们穿的衣服来判读书中的人物是谁,在画面中寻找到很多乐趣。这套书饱含极丰富的自然观察、家族生活体验
14只老鼠三代同堂,他们采摘、打水、烧饭,每只老鼠都承担着对家庭的责任,更难得的是,岩村和朗对于物种的描摹也全是写实的。
 8.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故事 
很多儿童书不止适合儿童,故事都极富哲理,就像是我们童年读到的小马过河,可以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指导意义
比如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里欧·李奥尼的《小黑鱼》、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传世经典《爱心树》,都是大人和孩子都爱看的寓言。
还有于尔克·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虽然不是图画书,也很适合我们念给孩子听。
 9.讲传统文化的书 
让孩子了解我们的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原创的绘本里有大量讲传统文化的书,但是这个领域也是“山寨书”的重灾区。大家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名家名作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杨志成、蔡皋、于大武、熊亮、向华等都创作了不少优质的传统文化故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比如,蔡皋的《三个和尚》。
 10.非虚构图书的选择要从孩子熟悉的话题入手 
非虚构书籍里,动植物、交通工具这类话题孩子比较熟悉,孩子比较容易理解历史、地理、社科类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爸妈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酌情选择。
很多时候,孩子读不下去非虚构图书,是因为书没选对。如果是因为素材存在着“拔苗助长”的情况,家长却产生了孩子不喜欢科普书、历史书(非虚构读物)的错觉,反而会耽误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我们在这里,一位父亲的地球生活笔记》是著名绘本作家奥利弗·杰夫斯在儿子出生之后创作的,从儿子的视角出发,讲了我们自己、生活的地球、宇宙……是一本视角非常好的非虚构读物
给2-5岁的孩子读书,对精力和耐心都是很大的考验,很多爸爸妈妈在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Q1: 没时间读绘本,把孩子交给故事机行吗?
故事机最多可以作为辅助的工具,但万万不能替代爸爸妈妈的亲子阅读。我们在0-2岁的导读文章讲过儿童注意力是分散的,他们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一直安安静静的听,孩子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字、图画会停下来问问题,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用你们熟悉的情景来解释书里的内容,引入新的词汇,这是故事机做不到。
另外,阅读让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阅读策略,这都是故事机做不到的。
 Q2:阅读绘本能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吗?
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弱是大脑的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想要通过读几本书就让孩子乖乖不发脾气是不可能的
但是,绘本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的特点,提供一些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或者给孩子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抚慰。
比如《菲菲生气了》可以教给孩子生气的时候,找个地方安静的地方放空;
比如《野兽国》很好的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同理,想要通过读一两本书就彻底改变孩子的某个坏毛病,也是不大可能的。孩子的一生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Q3:书单这么多,我该信哪一个?
全国500多家出版机构,年平均出版童书有几万种,积累下来,目标读者是2-5岁儿童的书,可能有几十万种。在浩如烟海的书堆里选出好书,我们几乎必须依赖书单,但是,哪些书单是可以信赖的呢?
我建议家长们先画个大圈,再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选出合适自家孩子的书。这个大圈可以包括:
  • 凯迪克奖、凯特格林威奖、国际安徒生奖、博洛尼亚童书奖选出来的书
  • 国外的大的图书馆,比如纽约公共图书馆的100本儿童必读书目;
  • 国内比较大的电商平台的畅销总排行榜,不会出什么大错;
  • 国内比较大的奖项,比如文津奖比较值得信赖;
  • 知名的儿童阅读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比如彭懿、王林、阿甲、郝广才……推荐儿童读物普遍都比较值得信赖,彭懿老师还出版过一本《图画书阅读与经典》附录里列出了国内外各大童书奖项,是非常好的选书依据。
 - END -
作者 |朱新娜,儿童科学阅读达人。
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
参考文献丨Jessica A. R. Logan, Laura M. Justice, Melike Yumuş, Leydi JohanaChaparro-Moreno. When Children Are Not Read to at Home. Journal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2019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