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发布文章后已经经过了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似乎特变漫长。在整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在不断见证历史,对于海外市场的不断上蹿下跳式熔断见怪不怪了。
上次写文章的时候说,2月10日开始的一周很关键,如果国内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形势就非常不好控制了,那市场就会很糟糕。

有幸的是,从数据上看,国内疫情在那一周得到了控制。2月12日来了次确诊人数大洗澡后得到集中释放,之后新增数量开始减缓,而密切接触者和医学观察人数的增长也在放缓,医学观察人数在那一周甚至开始减少,这说明国内的防疫隔离措施从全局来看是做到位了。

(没有更新到最新,因为后面都差不多了)
市场也很给力,一路上涨,完全消化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从2月10号起到25日高点,创业板上涨了13.5%。要知道前一周,也就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创业板就涨了4.6%,如果不算第一天的大跌,创业板从第二个交易日起,4天涨了12.3%。
不过快乐的日子不长久,变量很快就来了。
海外疫情叠加原油暴跌,
说不好谁是真正的锅
最早海外疫情的出现有两条新闻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是日本的“钻石公主号”游轮,另一个是从新加坡回英国的超级传染者。这两个很有可能是最早海外疫情出现快速传播的起源,但也无法考证,这也不是重点。从数据上看,海外疫情是从2月20号之后开始快速上升。
(国家数据太多,只更新到3/8)
日本这条线看似平缓,但实际上日本并没有采取检测措施,所以实际确诊多少也是不知道的。从这张图我们可以发现,进入3月份后,欧美国家的确诊数量开始抬头了,但要命的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得以重视,意大利的邻国没有及时关闭边境,这些新闻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欧美疫情的加速发酵。
为了让读者感受一下目前全球疫情发酵的速度,我做了张图,从达到100例以上确诊病例开始算起,与我国相比较,目前海外疫情发展到了什么状况。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两点:1. 海外疫情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控制时点;2. 戴口罩还真的有用。韩国依靠大规模检测,算是控制住了;虽然有人说日本不检测,但与欧美比较,我认为日本也算是控制住了形势。与欧美相比,东亚国家控制的其实都还算可以,我觉得可能还真的是戴口罩的习惯起到了作用。
我把这图发在了Instagram上,英国朋友和我说真羡慕我们,我说你们赶紧戴口罩吧,真的有帮助,相信我们,而不是Boris的群体免疫。很不幸一语成谶,Boris还真的确诊了...
本来只是影响中国经济,而现在疫情直接打击了全球的经济。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基于任泽平博士的文章理论,得出基本上1个月GDP减少1.3万亿,如果二季度恢复增长,可能全年还能有5个点。

但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各大投行纷纷下调了对我国的GDP预测。其中调的最低的是野村证券的陆挺博士,一季度-9%,二季度0%,全年1.3%...中金梁红也将全年增速下调到2.4%。根据各大投行的预测,今年的中位数在3%。
我大致算了下,其实-9%也算是靠谱的。去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等于今年一季度损失掉2万亿,按照我之前算的1个月时间损失1.3万亿,3月份稍微再恢复点,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但问题是,在目前全球疫情的影响下,可能预期要进一步下调了。
2018年我们说很艰难,2019年我们说明年会变好。2020年,我们想回到2018年。
疫情对全球最大的影响是在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相当多的产业链、尤其是科技产业,存在着微笑曲线。
疫情影响最大的部分就在于中游企业。
中游企业以制造为主,在机器自动生产仍不能成为主流的今天,中游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大量的员工需要居家隔离,中游企业无法为下游生产产品,而产品也无法运输。员工需居家隔离,运输途径被切断,中游资产重,附加值低,赚的都是辛苦钱,疫情对于中游企业的压力是最大的。

而疫情对于需求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餐厅、影院、商场等的聚集性场所都关闭了;苹果关闭了除中国外所有的门店,iPhone12也可能推迟发布;即便国内手机厂商2月密集发布新产品,手机销量暴跌,而手机厂商也在向上游砍单清库存。我相信需求上的影响是大家能够感受到的,也不需要列举。

疫情的伤害就在这,产业链被迫切断,需求不见了,经济戛然而止。在全球化的大势下,产业链环环相扣,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所以,如果不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不快速斩草除根,当疫情成为经济的长期慢性病,这样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深远。但问题来了,从目前看,全球确诊人数的增长完全没有放缓的迹象,疫情正在往长期慢性病的方向发展。
在疫情愈演愈烈之际,原油来了个致命一击,和疫情形成组合拳。3月9日,原油暴跌30%,随后持续走低,目前WTI就22美元。我也是经历过2014-2016年全球原油暴跌的,但22美元一桶....的确是吓到我了。
简单来说,油价不断下跌,美国不是很开心,想稳定一下油价。OPEC和几个产油大国开个会,讨论一下减产的事情,但这次普京不答应了。
2014-2016年那轮暴跌之后,俄罗斯和OPEC都减产来稳油价,结果美国一看油价到了盈亏线之上,就大规模增产页岩油,美国的市场份额开始侵占到俄罗斯和OPEC的利益了。
普京认为,要么损失一起承担,没有OPEC+承担,美国得利的道理,总之对这个方案不是很满意。这下沙特王储Salman就不乐意了,希望通过价格战来逼迫俄罗斯同意。
3月9日,OPEC+解体,沙特宣布展开价格战,并要在4月增产至1000美元/桶,这也导致了当天原油价格的惊人暴跌。

但这次俄罗斯非常硬气,认为自己能够在长期接受原油维持在目前的价格。实际上,俄罗斯真的比沙特能熬。如果算上财政支出,俄罗斯上的财政平衡油价是要比沙特低的,实际沙特也在遭受很大的损失。但更大的损失,是对于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过去几年,全球几个重要的央行都在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甚至降至负利率,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提升通胀,但实际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如他们所愿,低通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注入大量流动性似乎已经无法提升通胀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油价的惊人下跌是没人愿意看到的,这会加剧全球经济通缩的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疫情导致需求下滑的情况下,油价可能要在一段时间内徘徊在低点。

疫情+石油的双杀,让全球经济形势变的非常不乐观,也足以解释整一个月来全球的暴跌。转述我朋友的一句话,就是“在没有大型企业破产、没有大型企业违约、没有经济数据公布的情况下,市场如此暴跌,这个市场对于前景的预期得有多糟糕。”
市面上有很多分析这轮暴跌的文章,我也看了很多。我自己的观点是,疫情+石油是个trigger,但造成这么恐慌下跌的可能还真的是在过去几年全球资产配置的太集中了。
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流言成为了隐形催化剂
和2008年不同的是,现在的互联网实在是太发达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信息制造者和传播渠道。
一个月时间内,每天都能接收到无数版本对于市场的流言,有真有假,难以分辨。这些流言大范围传播,足以表明了人们的恐惧,something is happening,但没有人可以100%确认这个something是什么。而这样的不确定性又反身到市场参与者身上。如果这么来看,流言可能成为了这次暴跌的隐形催化剂,让下跌更为猛烈。

应该考虑布局
我一直觉得投资真的是太不好做了,难就难在反人性,做个contrarian不好做。人性本身就是人与生而来自带的,一个人如何能摆脱自己对自己的影响?如何区分自己的观点是主观还是客观?好难。

我以前也经常开玩笑说,投资做的好的,可能就不是个正常人,因为正常人基本都会遵从自己的人性做每一件事情,你很难要求一个具有人性的人,在疫情发生时赶紧加杠杆做空,但其实就应该这么做。
2月底,大家都在幻想市场好的时候,其实就是个不正常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恐惧。我在那时候也犯了错,大意了,幸好在最后关头走了不少,稍微保住一点点利润。

整个3月,市场搞得和世界末日一样。是的,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会是乐观的。但看过去十几年,正是这样的世界末日,给了无数个众人不要的机会。

海外手握巨额现金的巨头们,通过这次危机,可以大举并购有好技术但现金流抗不过危机的企业,市场集中度可能将进一步提升。
看中游企业也是,很多电子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有很多,越大可能越能抗,而小的企业可能正因为疫情而丧失订单,被迫出局。

一场危机带来的可能就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这些龙头的股票又变得非常便宜。
我的一位同学花了副“抄底”图,我觉得画得相当好,在文章结尾附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