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不假装出版社 
置顶
星标
公众号

世界光怪陆离

快来我这里
前几天有一个“洋女婿”辗转回沪,然后光明正大“鸠占鹊巢”的故事
整件事经历了颇为跌宕起伏的过程,还有一波反转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前段日子,上海一家媒体正面宣传了一则新闻
大致内容是“英国籍女婿拒隔离,居委会书记出妙招”
上海的一个洋女婿最近刚回国
因为此前他辗转去了德国、法国、瑞士、台北多地
所以这位洋女婿的妻子和丈母娘的态度——是明确“均希望他能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现在虽然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大家也都知道国外疫情正是严峻的时候
这边家里的孩子才2个月
加上陈小姐刚做完月子,丈母娘年纪大
这“老弱妇孺”凑了个齐全,都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实在经不起什么风险
所以他们希望洋女婿能去集中隔离14天,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这种情况下
其实换做任何一个正常男人应该都会为了妻儿的安全,而自愿去隔离吧?
但是洋女婿就是不愿意
不管妻子如何动之以情、居委会出动高级翻译如何晓之以理
他就是铁了心要在家里隔离
总之,一大群人从白天劝到黑夜都没什么效果
于是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陈奉涛想出了个“妙招”
既然洋女婿不愿意离开家,妻子和丈母娘又怕不安全
那就让妻子、丈母娘带着小孩离开家,把地方给洋女婿腾出来
这不就“两全其美”了么?
最后,妻子陈小姐和母亲带着2个月的孩子去了亲戚家
洋女婿“如愿以偿”的居家隔离了
事后,有媒体就把此事中居委会的协调作为正面案例宣传了一波
“暖心关怀,让国外返沪居民动容”
并且原报道写的就是“如愿以偿”这四个字
这则报道后来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因为居委会的协调方案被部分网友认为——给了洋女婿“超国民待遇”
何为“超国民待遇”?
就是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内普通的、任何一省的女婿身上
居委会还会让妻子孩子、丈母娘给他腾地方吗?
把一个大男人带去集中隔离
把老人、哺乳期妇女、2个月婴儿送去别的地方
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
那么这两个选择,哪个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更大?
答案是很明显的
所以,绝大多数的网友都不理解居委会的主意
“为什么要让老人和小孩搬出去?”
“2个月孩子那么脆弱,还要带一堆奶粉、尿不湿,不麻烦吗?”
过了没多久
也有一部分持相反意见的网友跳出来反驳
他们认为居委会合情合理的解决了家庭矛盾,也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那就是“两全其美”啊
并且,这部分网友拿出了《上海入境政策》作为论据
认为洋女婿可以既选择居家隔离,也可以集中隔离,都是合乎制度的
“那他选了居家隔离,居委会也解决了问题”
“何错之有?”
其实在《上海入境政策》被拿出来之后,不少网友都觉得此事“反转”了
可是实际上真的反转了吗?
我觉得并没有

首先,居家隔离是要满足条件的
“在本市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且场所符合居家隔离观察要求”
因为妻子和丈母娘并不同意洋女婿居家隔离
在本市他也没有其他的住房
所以对他本人来说,就是“不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
其次,我们可以思考
——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去了英法、瑞士回国,并且他不满足居家隔离条件
那么,他是不是会被送去强制集中隔离?
会有一大群人没完没了劝他
最后让他“如愿以偿”吗?
又或者...
我们假设一个中国女婿辗转回了美国
美国媳妇为了婴儿不同意他居家隔离,然后找社区人员解决
这个情况下,社区人员基本会是直接报警的吧?
哪会给你什么N次拒绝的余地
纵观整件事里,其实我最不能理解的是:
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可最终的决策却是牺牲了中国人的利益做出让步
并且最后,我们保障了一个混蛋丈夫的利益
他罔顾自己妻子儿子的生命安全
不管是哪国人,都是混蛋丈夫
所以,我不觉得这是规则之下的灵活性
也不认为此事体现了什么所谓“上海温度”
“因为我们不应该把温度留给外国人,把力度全用来对付自己人”
前段日子,湖北省的部分城市解除了封禁,所以一些湖北人也纷纷返回了各自务工的城市
有这么一家五口,他们带着“健康绿码”回到佛山
结果前脚刚进门,后脚就被邻居给举报了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和警察也立刻上门
要把一家五口送去酒店强制隔离
如果去酒店隔离,那么费用是要隔离人员自行承担的
可是此前,这一家人已经在湖北隔离了两个月
“没工作,几乎身无分文”
现在根本不可能支付得起一家五口在酒店的隔离费用
他们哽咽着说“可以把家门口贴上封条,保证绝对不会出门”
事后,三水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媒体解释:
”不是不让外地人员来佛山”
“而是当地一些留观点人员已满,只能劝说他们暂缓返回”
此前,湖北省全省推广了健康码
副省长在新闻发布会里说“我们自己把好关”
“也恳请兄弟省市对于湖北中低风险市州外出务工的人员给与关照和支持”
20号,国家健康委规划司也表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行一码通行”
可是尽管政策是这样,但真的从上到下具体推广起来
只能说...还是挺难的
因为像前文这一家五口的事,并不是个例
日前,有湖北籍的小伙回广东复工
当时他所租住的村子要求他去隔离,小伙就去酒店隔离了21天
结束隔离之后,他以为可以回自己的出租屋了
结果还是被村长赶出来
他自嘲说“就跟流浪一样”
后来,经过辗转的跟当地防疫办再次协调沟通
小伙才被允许进村
其实这两个案例,能够代表现在大部分湖北人的处境
因为很多人嘴里说着“英雄的湖北人民 ”,手上的动作却是“离我远点”
想想湖北人好不容易战胜了病毒,却战胜不了偏见
这种无处不在的隐形关卡真是会伤人心的
尤其是当我们反观,最近来华隔离的外国人享受的是什么样的待遇时...
东莞最近对外籍人士集中隔离点推出了“柔性服务”
给韩国籍人员准备韩式料理、为意大利籍人员准备意大利面、为美籍人员准备汉堡和可乐...
此外,还招募了100名翻译志愿者
对于已经入驻集中隔离点的78名外籍人士
东莞隔离点为他们每一人都配备了“24小时三对一”的关怀服务
主要是由一名外语干部、一名医护人员、一名亲朋好友组建成的微信群
如果你觉得东莞“服务”做的已经够好了,那你看到上海,会发现他们这边也不错
上海隔离点的德国人要咖啡、果酱、刀叉、红酒、披萨、专用餐巾
要什么给什么
工作人员一趟趟跑,全都给准备好了
大晚上要喝矿泉水
工作人员一时半会弄不到,外国人就直接托人打电话投诉
然后矿泉水被连夜协调运送
还有青岛集中隔离点的韩国李先生
隔离期间闹情绪,总闹着要出门,还要吃泡菜
工作人员当天就跑去买了4包泡菜
李先生终于“开始配合工作了”
集中隔离点的李先生因为有了泡菜,所以改善了情绪
但是那些选择“居家隔离”的外国人
就不是每个都那么遵守隔离14天的硬性要求了
还是青岛,某小区居民称:
“家里对面、楼下都是韩国人”
“他们回来两天就直接撕毁封条大摇大摆出门”
尽管门上的心形封条很贴心的写着
“您有任何需要帮助的事情,可随时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但是他们还是自己动手了
这种非要隔离期非要跑出去的情况,也不是个例
有欧洲人门口贴了封条,照样满街跑
还有和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印度人
小区不考虑贴封条
因为“对他们不友好”
本月初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我们对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一视同仁”
“无差别地执行相应措施,并且会充分照顾当事人的合理关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协助。”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
既然是无差别地执行相应措施
那么对待任何人,疫情防控的措施都应该相同
该强制隔离的,就强制隔离
不听话乱跑的,就该遣返的遣返
人命关天的时候,还要说什么“友好不友好呢”?
难道病毒对我们不是平等的吗?
它感染谁,也不会事先问问谁是什么国籍的
不管在任何国家,外国人都不应该比本国人拥有更多的权益
我们也不能只欺负外地人,只优待外国人
如果一个外国人从境外进入中国,比一个在国内的湖北人返回务工地要容易
如果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隔离时享受的是天堂般的待遇,而一个湖北人在外地处处都只能受到白眼和冷遇
那这是不应该的
既然是“一视同仁”,那就不能“厚此薄彼”
我们的政策每个字都写的清清楚楚
但是具体要怎么落实,还是要看各地如何执行
我希望所有基层工作者的的腰杆都能硬一点
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如果为了优待外国人而浪费时间和人力财力成本,给防疫工作打折扣
那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不负责任
并且也根本不会换来外国人对我们的尊重
中国能够控制住疫情,能够迈过至暗时刻
是因为我们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可归根结底,这场仗还没有完全打赢
现在“输入性风险”就是我们“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堵住所有有可能的漏洞,我们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最后
也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把“温度”和“关怀”多用在我们自己的同胞身上
没有湖北人的牺牲和压力,我们何谈风雨之后能迎来春潮呢?
  你一定还想看  
点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