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性导演 Jocelyn Moorhouse 曾经在上世纪末执导过一部以家庭温情故事为主线的经典电影,名为《How to Make an American Quilt》。在家庭至上的美国传统文化中,有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做锦被的习俗。锦被由不同面料拼接缝制而成,面料形状图案各不相同,但每一片面料背后,都饱含着全家人的心意,和一段历久弥新的往事。
从左至右:《How to Make an American Quilt》海报;电影中所展现的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做锦被的美式传承
手工的珍贵意义是机器时代里的温情佐证。比起崇尚闪亮的幻境,总有人更乐意做「守拙」的坚守者,Emily Bode 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 Emily 的男装设计师身份,大多数人大概会误以为她是个古董商、复古店买手,或是研究古典面料的历史学者。在她的同名设计师品牌 BODE(读作「boh-dee」)位于纽约唐人街的工作室中,收藏着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古董物件:墙上的复古远东地图旁悬挂了一条水粉色纸艺游龙,静默地宣扬着东方雄姿;缝纫机铁质铭牌上的古老花体字暗示着这台机器经历的漫长岁月。与其说是间工作室,不如说更像是一颗从熙来攘往的现实世界抽离的时间胶囊:书架最里层是印度的古董十字针浮雕式刺绣布片;19 世纪晚期的花样拼布散落堆在缝纫机边;长条木桌上,层层叠叠的布片被银色钉针穿钉在一起,其中有上世纪 20 年代的日本手工编织布料,或者是产自东南亚的古老高支棉……这些全部来自 Emily 全球网罗的个人收藏。她对跨越时空、拥有独立生命的面料有着极其特别的敏感度 —— 她知道该如何排列组合它们,从而使其焕发新生的魅力。这种敏感亦是直觉,它往往与察觉自我的能力,和体会周遭的情感有关,远远多于学院派教科书审美的框定。这是 BODE 让人一见难忘的基因。
坚守手工艺的男装设计师 Emily Bode。图示为其同名设计师品牌 BODE
美国的拼被(亦被称作「百纳被」「百家被」)文化,起源于早期拓荒时期的农奴,尤以非裔为主。通过剪取旧衣物、残布为家里制作拼接棉被,渐渐发展为一项手工技艺。曾获诺贝尔及普利策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 Toni Morrison 的代表作《家园》中,就提到了这一手工艺对于美国非裔女性的特殊意义。而在族群和文化的不断迁移,相互影响的交织作用下,百纳被,抑或是拼布手工,有着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引申含义。
路易斯安那州发现的拼被,制作于 20 世纪70年代后期。摄影:Sharon Risedorph
我们不妨回望 2018 秋冬的 Dior 女装秀场。设计师 Maria Grazia Chiuri 从上世纪 60 年代晚期的 Dior 古着品汲取灵感,复刻了复古布片的拼接,并将这一古老如传说般的手艺,在极为当代感的轮廓与造型上复活,时代背景的巧妙模糊,让你很难评价它不先锋。Loewe 的 2019 春夏男装系列中,多彩的正方格布片百纳被套装,像彩色的小旗帜一样吸引着视线。事实上,它们的确是旗帜 —— 这些看似零碎的布片,正是设计师 Jonathan Anderson 将从面料种植源头,到成品的后期保养都融入可持续的尝试。这让那些布片的拼接,仿佛是来自 NGO 对时尚与环境关系之思考的响亮宣言。
Dior 2018 秋冬女装系列
Loewe 2019 春夏男装系列
反观 BODE 的设计档案中,并没有挪用过多先锋且变化多端的外壳。简单的翻领直身衬衫,宽松长裤,双排扣风衣,工装感夹克……而显眼又鲜艳的拼布、精细的刺绣,则很好地丰富和调剂了板型上的单调统一,这对于那些追求时髦的男士来说也是非常打动人心的购物选择。毕竟,BODE 是一个男装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这注定了实用至上的原则。Emily 毕业于美国知名的服装设计院校 Parsons,对她而言,创作出可穿度高的男装才是最重要的。喜欢打扮男人们固然是第一步,她更希望能够通过说服男性接受绣花、接受精致、接受板型变化,改变他们对时尚的看法。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它注定不会与潮流更替相关。要知道,她对现代设计最不能赞同的一点就是:设计带来的浪费太多了,人们不应该以接纳浪费为条件而设计。这也是她迷恋老物件的另一原因。
BODE 设计中体现的实用至上的原则
非常真实且动情地,Emily 与我分享着她小时候发生在家中,关于手工的温暖记忆。Emily 有一台自己的缝纫机,她会用这台缝纫机将收藏的古董面料、旧衣服或者报纸缝补起来,从洋娃娃,到给家庭成员做真正的衣服。Emily 的姨妈送给她第一件洋娃娃的衣裙,是用 19 世纪晚期的古董布料拼制的。记忆里那是小姑娘拥有的第一件手工缝纫物什,从那以后她就爱上了。这位打开了 Emily 新世界的姨妈如今已近 83 岁高龄,远居南法。BODE 的第一个系列灵感部分来自母亲家族在 East Dennis 的老式居所。在 Emily 外公去世之后,母亲与姨妈依旧保留着每年夏天都会回去小住以回味家庭时光的习惯。而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Emily 无论身处何地,有多远,也依旧沿袭着家族传统,回到老地方以期能再寻觅到什么。
Emily 对于老物件、家庭故事的痴迷无处不在。图示物件展示了朋友 Aujla 的家庭历史
无论过去与现在,传统或当代,更值得信任的永远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切实经验。通过家族遗产以及家庭的故事,一种对「过去」的敏感,对「历史」的追溯,和发掘家族文化,构成了我们身在此地,而心处其外的体悟。Emily 喜欢从朋友们的故事中找到与过去的连接点,「就像连线游戏一样」—— 她这样形容。
2019 春夏系列的灵感,源于非常打动她的朋友 Aaron Aujla(Aujla 也是 BODE 的合伙人)的家庭故事。Aujla 一家在上世纪 20 年代从印度迁徙到英国,在她的回忆里,永远是和谐与矛盾并行的。带有东西方特色文化的零星冲撞,衍生出热烈而又克制的花朵。于是这个系列从设计到拍摄,无一不在复述 Aujla 记忆中的家庭旅行,以及当时年代正在发生的一些关于肤色与种族的政治运动缩影。Emily 如同解答方程式般的矛盾平衡原理,将整个系列叙述得饱满又完整。大量的东方感色彩明丽灿烂,花纹优雅又略带神秘,如南亚庄园主着装般松身耐穿的廓形特质将东方人的穿衣习惯展现得优雅恰当。系列图录中亦展示了纽约复古家具设计品牌 Green River Project 的竹编藤条绿椅。Emily 用她理解中的含蓄,将故事转译成肉眼可见的现实。你无法不被她吸引,因为一切都刚刚好。
BODE 2019 春夏系列中,好友 Aaron Aujla 的家庭迁徙故事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有细腻的呈现
与时装设计师这个称呼比起来,Emily 觉得「一个讲故事的人」更有意思。BODE 每一个系列其实都在讲述一个 Emily 身边朋友的家庭故事,这样的故事往往特别启发她的创意。刚刚完成的 2019 秋冬系列,故事的蓝本来自于纽约著名的画廊主和艺术家 Todd Alden 的个人逸事。Alden 分享了他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以及这些时光和经历如何塑造他成为艺术品收藏家的经历。在一件双排扣透明 PVC 材质风衣中,整齐排列有一枚枚复古钱币。这来自于一个巧合。Emily 的母亲与 Alden 都喜欢收藏硬币,在此之前他们可互相都不认识。Emily 喜欢这个巧合,而且无独有偶,硬币的颜色与这一季大量运用的绿色灯芯绒材质非常相配。一件风衣需要手工嵌入近百枚徽章硬币,就算是机器编程操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件制作耗时长,工艺要求高的硬币装饰风衣,为 BODE 2019 秋冬的最新作品
手工工作繁杂多样,需要非常高的专注力。独一无二的魅力进一步放大了衣服的价值。BODE 成立两年,大部分生产的衣服需要单独由特地收集来的面料制成,以手工工作室的方式运营,无法量产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 BODE 只能意会的诗意。比如一条古董布拼接的被子只能做一件夹克单排扣长外套,一条毯子只能做一件夹克上衣。而其他时候她会从世界各地的面料市场,购买大量那些具有独特异国风情的大量布料。这也就是为什么 BODE 的单品每一件都如此特别,且自成一种风格。
我被一件薄如蝉翼的欧根纱衬衫上,亭台水榭的绮丽东方元素瞬间吸引 —— 但如果你凑近仔细端详,会惊讶发现水榭与亭台中人都是用紧密的罗马微镶式十字刺绣缝制而成。欧根纱似波光粼粼的湖水,衣服上的景象是静止凝固的,一静一动的对照视觉效果,在一件日常款的男装衬衫上尤为动人,方寸大小的刺绣空间,汩汩流淌着与数个世纪前东方文人画相通的精髓。
薄如蝉翼的欧根纱衬衫上亭台水榭的绮丽东方元素
对于细节的精美有着至高的追求,BODE 与品牌手工团队虽置身纽约,但他们通常会对一件衣服上呈现的手工技艺的发源地,和灵感源头有着堪称观察家般的细腻考察。纽约、印度,Emily 经常在这两地发掘有历史性的织造、刺绣和手工的技艺。她与朋友在世界不同国家旅行探索,结交不同领域的人,这当中自然包括对面料、古董、收藏有见解的新朋友。他们充当着信息源的角色,帮助 Emily 搜罗全世界的美好面料。
如果故事中的家庭来自东方,那么 Emily 会让自己的讲述方式,也就是服装的廓形材质都取材于东方主人公的文化。但谁又能说刺绣、手工、拼接这些技艺只来自东方呢?的、美的艺术都是具有世界性的,是通行于时间空间的。地域属性早已不再是归纳审美的窠臼,反而应当提供更有余地的想象范畴。
当我与 Emily 取得联络时,她与团队已身在巴黎,正在为参加 LVMH Prize 入围者酒会而忙碌准备着。入选 LVMH Prize,对于如 BODE 般初露头角的年轻独立设计品牌重要性不言而喻。奖项是加持,经历则无法复制。Emily 非常珍惜每一次真正与时装产业近距离接触,以及用衣服「代替」设计师亮相的机会:美国歌手 Leon Bridges 在今年格莱美奖的红毯亮相时身着 BODE,《华尔街日报》杂志的三月男装特辑封面上,美国男演员 Jordan Peele 同样身穿 BODE 登上了封面,并以 Emily 本人的百纳被收藏作为独特的拍摄背景。无关种族,无关肤色,无关文化,BODE 让越来越多当代男性被无形又细腻的情绪共鸣默默联系着。
《华尔街日报》杂志的三月男装特辑封面
设计师是时尚的生态主体,而如何向外扩张则是延长设计寿命的生意,这对在意快速眼球经济的时尚领域尤其奏效。BODE 的亮相越来越多了 —— 这是让喜欢这个慢悠悠又步调安静的品牌的人,由衷开心的一件事。
撰文:王楚瑜
图片承蒙品牌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排:Antoine Yang

Copyright © 2019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