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nna, MiuMiu
本文编辑Bowl
截止今天全美已经确诊85689人,纽约州确诊39125人,死亡人数454人。而其中纽约市更是每天都在第一位,确诊人数高达23112人,美国新增病例的50%和近1/3的死亡病例来自纽约市区。
昨天,《纽约时报》发布了一条纽约急诊科医生——皇后区爱蒙赫斯特医院的史密斯医生拍摄的视频。视频里,史密斯医生向外界公开了纽约前线医生战疫视角。
"你看到这里的每一双脚,他们都感染了新冠。"
视频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纽约的医院已经用冰冻冰柜车来存放新冠患者的遗体。
“我们不得不用一辆冷冻卡车,来存那些死去的人。"
医生没有基本的防护措施,呼吸机紧缺。当院长表达一切都在变好的讯息时,史密斯医生说:“我觉得一切都不好。”
爱蒙赫斯医院急诊科收到了来自另一个医院的呼吸机支持,却只有五台。
史密斯医生说,就连一些因腹痛、或是因车祸偶然进入急诊的病人,经过CT扫描,都可以看到肺部的新冠感染迹象。
而这些他们没有注意的病患,已经感染了科里10位住院医师、很多的护士、还有主治医师。而这些医护人员,即使他们已经出现了症状,他们也无法得到检测。
“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接诊过很多可能已经感染的病人。”
这几天,相信大家都有收到纽约市防疫指导的短信提醒,“如果你有轻微新冠症状,请在家自我隔离,有且仅有重症出现再前往急诊就医,请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疫情之下,纽约的文化和经济几乎停摆,医疗系统也不堪重负的近乎崩溃。
美国军医的工作状态
我的朋友是一名美国海岸护卫队的军医。某天去他家聚餐,他的手机整晚不停的响。他需要在最快的时间接起每个电话,详细记录下每个致电的信息、自我体征描述、上报、再看如何处理。
贾维茨会议中心 国民警卫队入驻
当中有一个致电的病患说道,那天是他发烧的第三天,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也有了一些症状。电话里一直传来交错的干咳,朋友试图安慰,但一天重复数十次的工作,让他感到无能为力。
这个病患提到,他打预约检测的电话一直占线,在线排队近一个小时无人接听。他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新冠,但这样下去一家人都会感染,就算在家隔离也无济于事。我问朋友,就算在部队服役也不能预先检测吗?朋友说,已经和政府沟通过数次,但是得病的人实在太多,谁都不能有特权。要么排队要么自行隔离,就算确诊,症状不危及生命照样被勒令回家观察。
3月20日新泽西首个新冠得来速检测站外车队看不到头
开门后半小时就达到了当日检测最大量
纽约的医疗资源在7天的爆发期中几近饱和,作为医生,他也建议疑似症状患者先在家观察,这个时候草木皆兵,即使患者符合所有的症状也不能就断定他是新冠。
朋友说,现在纽约医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外面排满了人,里面一床难求,到处坐满了戴着口罩且干咳的患者,每个人都紧挨着坐。有的人铺着白被单躺在被胶带圈出区域的楼道里,手上戴着住院手环,可这能有什么用呢?所有人能做的就是等待。
3月25日 Bellevue医院外正在建造的临时停尸房
“这和上战场无异,你的无力才是绝望的种子。”他说。
这仅仅是医院外的样子,医院里的情况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医院内部资源欠缺,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
美国市立医院护士的工作状态
当我第一次联系到Maggie的时候,她刚把女儿哄睡,彼时的她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人的疲惫其实很难遮掩,她哑着嗓子,我尽量语速放缓,实在太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了。
Maggie原本是留学生,18岁时一个人来美国读书,是家里的独女。“谁不怕死呢,你说是不是?我现在当了妈,更怕了。”
3月20日 纽约布朗克斯圣巴纳巴斯医院新冠检测帐篷内护士调整口罩
从纽约疫情爆发到现在,她已经连续在岗了很多天,连她自己都很难记得清,“也不想休息,因为害怕回家。”她说,“我看到国内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是统一安排的,回不了家,都住宾馆,也挺好的。毕竟我女儿才满一岁。”
每天铺天盖地都是确诊暴增的新闻,大批纽约人因为害怕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都一股脑地涌向了市立医院做新冠检测,市立医院很明显地超负荷运转。
3月25日爱蒙赫斯医院外排队进行新冠检测的轻症中症患者
她说,她不知道纽约到底有没有准备好,但每个国家面对大流行传染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利用有限的人手和资源挽救尽量多的人
最近,凡是参加并通过注册护士考试的人最近都收到了支援岗位的邮件。文职的医务工作者、退休员工都被动员回到一线或进行临床的暂时集训以备不时之需。
3月24日 纽约布朗克斯圣巴纳巴斯医院医疗帐篷内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新冠检测
Maggie在市立医院的内外科供职了四年,作为注册护士,她每天都和潜在、疑似病人的接触,所承担的风险比疫区中心病房大得多。再加上医疗物资过分紧张,所有的防疫用品都被锁在科室主管的办公室里,每天只能按班次领取。
纽约如今许多市立医院现有的防护服均为分体,甚至是更简陋的后系带式。如国内一般的连体带帽式的防护服,资源过于紧张,很少见到。很多一线医护人员甚至只有简陋的护目镜、隔离帽和手套。
爱蒙赫斯医院忙碌的急诊科,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后系带式的分体防护服
Maggie说,按现在的疾控中心和院方的防疫消毒流程,每穿脱一件防护服,都需要用干洗手液清洁手部,且穿脱时必须两人在场,互相协调监督。这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喝水吃饭,因为上厕所会很麻烦。
而病房内的情况更加复杂。Maggie说,照顾确诊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病患不仅仅是”一进一出“那么简单,通常需要两名护士内外配合。
有的病人需要在上药前测试血压等基础指标;有的病人服药需分时分段,需要事先将药片研磨或分类;有的病人需要辅助翻身、上厕所甚至喂饭,这些事情很繁杂琐碎却需要很高的专注力。所以,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足以让人情绪失控。
纽约西奈山医院的医护人员被迫穿上垃圾袋做防护服 / 图源:纽约邮报
“这不仅是你看到一个病人的离世,而是当一个病人因为摁不动电视遥控器,也要摁响急救铃时,你就会控制不住眼泪。”
“我们都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可能要看谁最后一个倒下。”多么似曾相识的话,川普被称为“战争时期”的大统领,那么这些奋战在一线人战士难道不值得一件防弹衣吗?
如今Maggie每天上班前都会给丈夫发送一张领到口罩的照片,丈夫也曾劝过她辞职。可她说,当初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已经想过会有这样一天,谁不怕死,可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爱蒙赫斯医院急诊史密斯医生:“我今天戴着同一个N95口罩看了所有的病人,一整天都没有脱下。而我今天戴的口罩也是我上周五戴的口罩。”
纽约州州长葛谟在这两谈记者会上表示,纽约将成为全美疫情高峰的第一大州,预计疫情高峰将在未来14到20天内到来。
“今日纽约,明日美国,全美各地也将在未来几周内经历纽约现在经历的情况,联邦政府应该先将救助资源用于纽约州。”
纽约州州长葛谟在即将改造为方舱医院的贾维茨会展中心开媒体记者会,背景为即将派上用场的医疗物资
而居家隔离的我们,被“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远高于中国”、“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的巨大标题所淹没。
冬天从没有把任何东西冻住,倒是替那些倔强的万物储存了水分,时间总是沉默的走。该融化的融化,该发芽的发芽,万物都有节奏。如果总是想着违背季节做点什么,到头来,多少天灾,都因人祸。
不管谁是最后的赢家,愿你我都能平安喜乐。
往期回顾请点以下图片哟!

合作请加微信:biubiuinnyc
点个WOW👇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