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煎牛排、烤鸡、烤鱼、熏肉、蛋糕、布丁、鲜橙、葡萄…
小提琴在演奏,厨房里切菜声、煎炸声、杯盘碰撞声此起彼伏,厨师长来回巡视,仔细检查食物的烹调状况,仿佛这里即将举行一场奢华晚宴。
突然,琴声戛然而止,明亮的画面变得昏暗阴森,接下来的情节,血腥恐怖,令人窒息。
这是新出的西班牙悬疑恐怖片,一个深刻的寓言:《饥饿站台》
(放心,本文无血腥图片)
这里,是个监狱坑。
坑,顾名思义,最重要的指标是,深度。
它是垂直的,多少层没人知道,只知道,每一层就是一间牢房,住两个人。
牢房的中央,是一个方形的洞。
每一天,厨师准备一大桌子精美菜肴,从顶层,也就是0层出发,逐层往下分发。
每抵达一层,食物平台会完美贴合洞口,这时,绿灯亮起。
犯人拥有短短几分钟的进食时间,绿灯熄灭之后,平台会继续前往下一层。
私藏食物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发生,牢房就会升温或降温,直到把食物丢回平台为止…
通常情况下,前10层的人吃得很饱,食物也还能保持较好的卖相。
往后逐渐狼藉,50层以内,勉强能吃…
再往下,人们开始为所剩不多的食物,大打出手…
而超过100层,基本连骨头也不剩了…
要在那里生存下去,你猜,会发生什么?
这是格伦入狱的第一天。
他被安置在了第48层。
狱友是个老头,见到他,第一句就是:48层,运气还不错。
老头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
不管在哪一层,一个月后都得换楼层,上去还是下去,得看运气。
上个月,他在第132层。
他身上有一把刀。
这部《饥饿站台》于2019年在西班牙上映,是一部充满各种隐喻(或明喻)的悬疑恐怖电影。豆瓣评分7.7。
作为导演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的处女作长片,简直可以用出色来形容。
有网友评论:垂直版《雪国列车》,叠加版《寄生虫》,虽然具体情节有漏洞,但概念真的赢得很彻底,是那种能让人铭记一辈子的强硬度。
这是一部脱离现实世界,完全概念化的影片,却在诸多细节的设置上,令人细思极恐。
(以下部分涉及剧透,特别适合不想看到血腥恐怖画面,又想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其他读者请谨慎阅读。)
从上到下,依次派发食物的设定,很明显,映射的是社会各阶层资源分配的问题。
电影开头,甚至直接点题:这个世界有三种人,上层人、下层人和掉落的人。
上层人有优先选择权,他们享有最丰富的资源,越往下,资源越匮乏,下层人为了分到那么一丁点的利益,就得争得头破血流…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电影设定里,牢房与牢房之间,并不是隔绝的。
因为有中间的方洞,你可以向上喊话,也可以向下喊话;
可以搭乘平台往下去,如果上面有人愿意拉你一把,也可以顺着绳子往上爬…
理论上来讲,生活在这儿的人,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于是有人脑洞大开:为什么大家不都降到最底层,然后均分食物?
但现实却是,你只能呆在你的那一层。
为什么会这样?
老头首先说出了这里的“生存法则”:别跟下面的人说话,因为他们是下层人,也别跟上面的说话,因为他们不想理你。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会被环境异化。
处于上层的人,每天都可以吃得很饱,甚至饱暖思淫欲,随随便便来上一发。
他们想的是:老子运气好到了这一层,管他娘的,我想吃多少是多少。
拉下面的人一把?算了吧,给你拉泡屎还差不多…
还别说,片中真有这样直接的画面…
处于下层的人,没有办法报复上层,只能同层互害。
在没有食物的100层之下,你也能猜到,会发生什么。
他们杀死狱友时,疯狂而狠毒,没有半点犹豫和愧疚。
有人说:都是上面的人逼我的,我没有责任,上面的几百个人要对此负责!
那么,那些熬过了下层生活的人,到了上层,会将心比心,体恤下层吗?
答案是:不会。
有人说:上个月我差点死掉,现在还不赶快吃,撑到脖子是我的权利。
人一旦易地而处,很快就忘了自己没多久之前,还在咒骂上层没有良心和责任感。
在这里,相隔一层,不过是几米的距离,却如同隔着十万八千里。
高一层就是高一层,就是能够在你头上作威作福,而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期待,下个月运气好一点…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每个人都定量进食,食物就能抵达最底层,大家都能够活下来。
可是一旦分了上下,有了先后,事情就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故事讲的是人性,也是社会。
这些年,我们听了太多次“阶层固化”这个词。
事实上,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在漫漫历史长河里,“阶层固化”从来是一个常态。
个人的阶层跃迁,要么是和平年代的小概率事件,要么多发于颠沛动荡的历史转折期…
当一个社会中,人人信奉丛林法则,嘴上喊着“爱与和平”,实际在做的,却是我比你强,我就要征服你…
当人人都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身处在其中的人,不当剥削者,就只能当被剥削者者,没有中间选择…
当一个社会变成了权力社会、身份社会,官分大小,人分贵贱…
阶层固化,几乎是必然。
但,这一切真的没有办法打破吗?
电影给出了两种解答。
第一,它塑造了一个圣母,一名身患绝症的女人。
进监狱时,每个人都可以带一样东西,老头选择带刀,显然,他是丛林法则的拥护者。而这个女人,带了一条狗。
在食物匮乏的监狱,这看起来不是明智的选择。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她和狗之间,只有一个进食,只吃适量,从不过多索取。
她每天为下一层准备定量食物,不厌其烦的劝说他们:请你们定量进食,并一层层传下去,我们有责任为这个月不走运的人考虑。
但她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去你妈的!
直到有一天,格伦帮她说话:听好了,你们这群垃圾,不这样做的话,我每天都会在你们的食物上拉屎。
威胁,奏效了。
但这不代表成功,你能威胁下层,但没有办法威胁上层。
另一条路,是格伦带着他的新狱友,决定进行一场革命:
他们带上棍棒,从第6层出发,乘坐平台一路向下,给50层以下的人分发食物…
谁要阻拦或抢夺食物,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这是一条血路,只有疯子会离开第6层,但变革,也只能从第6层开始。
他们跟人厮杀、肉搏,杀人,也差点被杀;
他们被人嘲讽、质疑、谩骂,被人挑拨离间,也互相搭救;
他们目睹一个个人间炼狱…
他们成功了吗?
电影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悲观的我,倾向于相信,没有。
这是个绝望的故事,而这又如此的,接近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格伦选择带进监狱的,是一本书:《堂吉诃德》
如果你对西班牙文学略有了解,就知道,《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作者塞万提斯,命运多舛,受过贫穷的苦,坐过牢,在监狱中写书。也正因为这样,他能够看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
他笔下的堂吉诃德,正直、诚实,遵循自己的理想,坚持正义,总是保护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但可悲的是,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骑士精神”衰落,传统道德崩塌的年代。他信奉的那一套,就算曾经存在过,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消失了。
他的种种行为,看起来那么幼稚可笑,迂腐固执,不合时宜,他什么都做不好,吃尽了苦头,最后回到家里,狼狈死去。
格伦,何尝不是这样,在一个不相信善良的时代,坚持善良,在一个人人只顾自己利益,谁弱小谁吃亏的时代,还想着要帮助别人…
他的命运,或许早在《堂吉诃德》中,已有预告。
他或许不会成功,但无论他,还是堂吉诃德,都是高贵的。
牛逼的设定,值得“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