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物语
杀人犯与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如果有答案,就不会有杀人犯了。
1
有人还不知道N号房事件是什么,
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
就是有一群韩国畜生(人),
利用各种手段抓住女性的把柄,
然后利用这些把柄进行性剥削,
用刀片在女性身上刻“奴隶”,
用剪刀剪去女性乳头,
强迫女性从事性交易,
强迫女性吃屎,
将毛虫放进女性下体,
将刀片放进女性下体
…………
其中很多受害者还是未成年人,
最小的受害者只有25个月。
这群畜生把这些过程拍成视频,
上传到社交平台Telegram上,
建立8个私密聊天室,统称“N号房”。
网民付费成为会员,就可以观看视频。
付费越多,就可以观看口味越重的视频。
在N号房事件曝光之前,
其注册会员高达26万人。
2
N号房事件破案后,
所有人大跌眼镜,
谁也没想到N号房核心运营者赵主彬,
现实生活中竟是这样的一个人:
●25岁
●长相就像普通的邻家小男孩
●从事信息通讯专业
●曾是学报编辑部部长
●还因成绩出色拿过奖学金
认识赵主彬的人说:
“他看起来很平凡,
有时看起来还很善良,
3个月之前,
他还参加了帮助残疾人的志愿者活动。”
谁也没想到这样平凡友善的一个人,
暗地里竟干着这样毫无人性的勾当。
3
N号房事件在韩国引发大震荡,
超过300万人请愿,
要求公开这26万会员的信息,
“进过N房间的每个人都是杀人犯。”
韩国政府很为难:公开,还是不公开?
我先不说我的意见,
这件事以及赵主彬,
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杀人回忆》,
我想先说说这部电影,
再来表达我的态度。
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奉俊昊,
他也是《寄生虫》的导演,
前段时间,《寄生虫》刚斩获5项奥斯卡大奖。
《杀人回忆》这部电影,
很多中国人都没看过,
但这部电影在韩国非常有名,
很多影评人都将它评为韩国影史第一,
称其为“零瑕疵电影”。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
1986年至1991年间,
韩国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连环奸杀案。
在5年时间里,
凶手奸杀了10个女人,
用的手法几乎都一样:
制服受害人后,
用胸罩带子或丝袜捆绑女人手脚,
将内裤塞入她们口中,
最后用手提包带子将她们勒死。
凶手很是变态,
还会往受害人阴道里塞东西,
比如塞桃核,
比如塞汤勺,
比如塞圆珠笔……
这起系列连环奸杀案,
在韩国引起极大恐慌,
韩国动用30万警力投入调查,
但超过20年也没能破案。
这就是电影的改编背景。
4
1986年10月23日,
秋收时节,稻浪金黄,
小镇警察朴警官,
在麦田边的沟渠里,
发现了一具赤裸的女尸,
双手被绑,全身爬满蚂蚁,
这是连环奸杀案的第一位受害者。
朴警官搞起了人海战术,
调查了无数可能的男性,
但依然毫无头绪。
不久,第二起奸杀案又发生了。
警官大学毕业的苏警官,
从汉城来到这个小镇,
协助朴警官进行破案。
朴警官和苏警官,
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
朴警官生性鲁莽,
喜欢诱供和暴力逼供,
办案多凭直觉。
而苏警官思维缜密,
善于推理,喜欢用证据说话。
两人在办案中多次发生冲突。
“白家烤肉店的傻儿子光昊,
以前常常跟踪李香淑。
在李香淑被害的当晚,
就有人看见他跟着香淑。”
在女朋友的提醒下,
朴警官锁定了第一个嫌疑人——智障人白光昊。
朴警官利用逼供手段,
敲定白光昊就是杀人凶手,
但这个结果被苏警官推翻:
“手脚都不利索的傻子,怎么可能有这么麻利的作案手法呢?”
不久又发生了第三起奸杀案。
很快,他们锁定了第二位嫌疑人——乔秉淳。
乔秉淳是工地上的一名工人,
他有一个身患重病的妻子。
有一天晚上,
他偷偷跑到案发现场,
掏出白色胸罩和内裤,
对着这些东西手淫。
这个变态举动正好被三位警官发现。
朴警官又开始了暴力审讯,
为了避免挨打,
乔秉淳只好编起了作案情节。
但谨慎的苏警官,
找到了曾经的一个幸存者,
得到一个线索:凶手有一双细腻的手。
乔秉淳的手非常粗糙,
显然并非真正的凶手,
于是案子又陷入僵局。
随后又发生了几起奸杀案,
中间还发生了好些故事,
我就不再进行详细叙述了。
后来,警官们发现一个规律:
每次凶手杀人都是在雨夜,
而电台都会播放同一首歌。
于是警官根据点歌明信片上的地址,
找到了常常点播这首歌的人朴兴圭。
朴兴圭是一个清秀的年轻工人,
1985年9月才来到这里,
而系列奸杀案都是在他来之后发生的,
而且他的手很细腻……
所有疑点都指向这个朴兴圭。
正巧,警方在受害人衣服上发现了精斑,
但当时韩国科技不行,
只好把物证送往美国做DNA鉴定。
在等待鉴定结果的期间,
苏警官对朴兴圭进行了监视。
但疲倦的他打了个盹,
朴兴圭坐上大巴走了,
就在那天晚上,
又发生了一起少女奸杀案。
而这个被奸杀的少女,
苏警官不久前还亲手给她贴过创口贴。
看着被害的少女,
理智的苏警官终于崩溃了,
他不停殴打朴兴圭,
并掏出枪,想一枪毙了他。
这部电影有一点特别有意思,
就是在奸杀案不断发生的过程中,
朴警官和苏警官的性格发生了互换。
喜欢暴力逼供、鲁莽断案的朴警官,
在苏警官的影响下,
开始学习理性分析和相信科学证据。
而理智冷静、相信证据的苏警官,
则在目睹一次又一次惨案后,
心态彻底崩溃了,
他等不及DNA检测结果,
就想一枪毙了最大嫌疑人朴兴圭。
就在他准备开枪的时候,
朴警官拿着鉴定结果跑来了:
精斑的DNA跟朴兴圭的DNA并不相符,
凶手并不是朴兴圭。
案子彻底走入了死胡同。
在发生10起奸杀案之后,
凶犯也没有再次作案,
这个案子就此搁置下来。
经过这起系列奸杀案后,
朴警官心态发生了巨变,
他辞去警官的职务,
去汉城做了一名推销员,
过上了平静富足的生活。
17年后,
朴警官路过了当年的村庄。
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
还是一样金黄翻涌的稻田,
还是一样宁静祥和的午后。
朴警官看到那个沟渠,
就想起了当年的往事。
他弯下腰,
望向沟渠深处,
但再未看到女尸。
一个小女孩路过,
好奇地问朴警官:“这里有什么东西吗?
朴警官:“……没。”
小女孩:“那你为什么要看?”
朴警官:“我只是看看。”
小女孩:“太奇怪了。”
朴警官:“什么?”
小女孩:“前些时候,一个男人也在这儿往里面看,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朴警官:“他说了什么?”
小女孩:“他想起以前在这儿做的事情,所以他回来看一下。”
朴警官:“你看见他的脸了吗?他长什么样?”
小女孩:“平常的那种。”
朴警官:“哪方面?”
小女孩:“很普通。”
电影结尾的凝视成为经典。
听完小女孩的叙述后,
朴警官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凝视镜头,
电影就此结束。
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结尾。
导演奉俊昊说:
“我想,如果凶手在世,
他一定会看这部电影,
所以我安排了直视镜头这一幕。”
5
这部电影当年上映时,
引发了韩国的观影潮,
当年很流行一句话:
“凶手只是个普通人,他可能现在就坐在你旁边,和你一起看这部电影。”
朴警官最后凝视屏幕,
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
●最恶的人可能长着最普通的一张脸
●凶手就在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之中
●杀人的人并不会那么凶神恶煞,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每一个人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都可能是行恶者
不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近,
是咫尺还是零。
凶手可能是任何平凡的普通人,
甚至就在你眼前,
正在和你一起喝咖啡。
6
回到N号房事件。
对于这26万会员,
到底是该曝光还是不该曝光?
说实话,
我觉得韩国政府大概率不会曝光,
因为不是26个人,
不是260个人,
而是260000个人,
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大了,
涉及的家庭实在是太多了。
我的意见和态度是:
就算不能公开曝光,
也要在私下里给这些人以警告或处罚。
为什么?
第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正是这些会员的付费观看,
才造成了“性剥削”的不断发生。
第二:如不给予警告或处罚,担心效仿。
在韩国这10起奸杀案中,
后来调查发现,
第8起奸杀案就是被效仿的。
所以,如果不给予警告或处罚,
让这些会员长点记性,
说不定其中的一些会员,
就会如法炮制,成为新的作案者。
我们必须减少这种可能性。
7
而最最可怕的是,
这些有作案可能的会员,
可能就隐匿在你的身边,
可能就是你身边最普通的那个人。
他此时,
可能正和你一起吃饭,
可能正和你一起看电影,
可能正和你一起喝咖啡,
可能正和你一起讨论工作,
…………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悬赏。
湖北省公安厅重金悬赏:捉拿十名重大杀人案逃犯。
这十个重大杀人案逃犯,
就像《杀人回忆》里说的:
“他们都长着普通人的样子。”
不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近,
是咫尺还是零。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即便不能曝光,
也要私下给26万会员以警告或处罚的意义。
因为凶手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像你像我的普通人,
我们防不胜防,
所以必须给他留下一点深刻记忆。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