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24日,第六十场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昨日北京新增确诊病例有这些特点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了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相关情况。3月23日,本市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31例,新增报告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确诊病例来源较集中,其中西班牙14例,占44%,英国12例,占38%,美国2例,墨西哥1例,挪威1例,希腊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例。首次出现来自墨西哥、挪威、希腊的输入性病例。
2.共涉及12个航班,国航CA908有11例,国航CA856有5例,阿联酋航空EK306有4例,国航CA846有3例,国航CA864有1例,国航CA938有1例,国泰航空CX857有1例,南航CZ304有1例,日本航空JL021有1例,泰航TG614有1例,新加坡航空SQ802有1例,韩亚航空OZ333有1例。
3.旅客户籍所在地分别为,浙江11例,北京5例,山东3例,天津3例,江苏2例,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安徽各1例;阿尔巴尼亚1例。
4.从职业分布看,在外留学生15例,家务及待业9例,职员3例,儿童2例,农民2例,个体户1例。
北京首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是怎么感染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北京市首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庞星火介绍:刘某某,男,42岁,北京籍,现住海淀区苏州街3号大河庄苑。属北京市首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 患者于3月10日出现疲劳、发热等症状,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
  • 14日听说小区内出现病例后就诊于海淀医院发热门诊,取药后回家治疗。
  • 17日再次出现发热,服用泰诺和止咳药。
  • 20日晚再次就诊于海淀医院发热门诊,采集2件咽拭子检测。
  • 21日反馈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综合CT影像和血液检查及抗体检测,23日诊断为确诊病例,送定点医院治疗,临床分型为轻型。
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一人,为其妻子,目前无相关症状,有关检测无阳性指标。
患者发病前两周无武汉、湖北、其他有病例持续传播地区及境外旅行史或居住史。
患者楼下邻居李某3月5日由英国抵京,居家隔离观察,期间有小区内活动和永辉超市购物活动,7日走楼梯到小区办理出入证,9日发病,11日走楼梯步行至海淀医院就诊,12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刘某某与李某两人近期均有走楼梯的情况,刘某某可能接触了李某3月11日之前所污染的楼梯环境致病。
疾控部门和社区已对李某和刘某某的生活环境先后采取了消毒措施。
庞星火表示,针对本市出现1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再次提示市民朋友,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要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戴口罩,少聚集,注意手卫生,家庭中应常通风并及时打扫卫生,必要时进行卫生间、厨房等消毒处置。物业管理单位要在小区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污,对共用设施要坚持经常消毒。
一家4口从西班牙抵京3人确诊:当地有邻居感染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了一个典型的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徐某某,女,45岁,浙江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经营水果店。3月10日,其水果店楼上有一位西班牙人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日水果店停止营业。
21日徐某某与其3个儿子由西班牙巴塞罗那乘CA846航班,于22日抵京。经海关检疫,在填报健康申报卡时,4人均无不适,但主动申报近14天有邻居确诊新冠肺炎,由机场检疫人员采集咽拭子标本后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北京地坛医院。
23日确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截至3月23日,徐某某来京的一家4人中,3人诊断为确诊病例,1人诊断为疑似病例,均在地坛医院隔离治疗。
徐某某自述,巴塞罗那居民日常无佩戴口罩习惯。
入境抵京人员全部集中隔离全部做核酸检测
在当前实施的目的地为北京的境外进京人员集中隔离措施基础上,北京决定从3月25日零时起执行以下措施:
  • 所有从北京口岸入境人员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离观察,全部做核酸检测。
  • 14日内从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全部做核酸检测。
隔离观察费用自理,检测费用按照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等有关规定执行。
对此,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提示:
  • 对于70周岁以上老年人,14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也要先到集中观察点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合格后再转送居家观察。
  • 14日内从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乘坐飞机或火车进京的,到达场站后需及时前往现场设立的集合点,也就是通过飞机或火车到达相应场站的,到达人员需要到所在各区集合点报到,配合做好接转工作。
  • 采取公路方式进京的,到达检查站后需要如实报告个人信息,配合接转工作。
北京边检:对4名涉嫌违反疫情防控政策的外国人作出不准入境处理
北京边检总站副总站长吉利霞介绍,近期遇有来华外国人出境后,在规定的在隔离期内拟再次入境的,根据相关法律,依法对其作出不准入境、退运出境处理。近期,北京边检已经对4名涉嫌违反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的外国人作出了不准入境处理。

境外输入病例增多

会造成国内疫情再次流行吗?

中国疾控中心回应

3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请相关疾控专家和医疗专家回答媒体提问。
国家卫健委: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3月23日,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78例,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本土确诊各1例,境外输入74例。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全球确诊病例已突破30万例。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境外输入病例增多,会造成国内疫情再次流行吗
随着境外输入病例增多,会否导致疫情再次出现流行?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尊友表示,已建立3道防线,抵御境外输入病例。
吴尊友介绍,第一道防线是海关,可以筛查发现已出现症状的患者,送至医疗机构治疗;第二道防线是入境后人员14天隔离观察,如果处于潜伏期,14天中能够发现;如果前两道防线出现漏诊,还有第三道防线医疗机构兜底。
“目前输入病例基本堵住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3道防线能够很好地防范输入病例造成的疫情再次流行。”吴尊友说。
新冠病毒排毒时间比非典和流感更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介绍,与流感、非典等相比,新冠病毒有一些特点:传染性相对比较强,传染性比非典强很多,跟流感差不多;致病性比流感要重,比非典要轻;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病毒存在时间比较长,就是说排毒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比流感和非典更长一些。
疾控中心:无症状感染者不会造成传播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尊友介绍,无症状感染者不会造成传播扩散。根据中国现在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触者都已纳入隔离观察,而且隔离观察都是独立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就转到医院诊断治疗了,不会造成社会上的传播扩散。对于这种风险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所以我们在防治措施方面,对这个问题还是密切关注的。
已经进行了29例病亡患者遗体解剖
有记者提问,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工作进展如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介绍,目前已对29例病亡患者进行了遗体解剖。从目前得出的数据来看,疾病首先主要是累及到肺脏,可以在肺里面看到一些血栓和坏死的组织,以及出血表现,所以总体来看在肺里面的病变还是非常重的。
同时,在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堵塞了小的气道,影响了气体交换,直接影响到体内的氧饱和度指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通过电镜检查,发现很多病毒还在病亡患者的肺里存在,所以这也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提示。
他表示,从病理上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受累较重,就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抵抗病毒、细菌感染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新冠病毒感染人群里,免疫功能受到了打击。当然,这种打击是原因还是结果,目前还不清楚,但至少这个现象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表现为脾脏都缩小了, 淋巴结里面的免疫活性细胞非常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是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这也提示,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病人最后死亡的非常重要因素。所以,在临床上在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诊疗方案里,也强调采用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的办法。
好文推荐: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