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文字|陈茶

编辑|渡十娘 Eric.T
美国人的“淡定”是依靠物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支撑的
-1-
虽然如今主要精力花在了写小说上,但毕竟在理工界打了大半辈子酱油,一遇大事,第一反应还是找理工生打听虚实。
这不,疫情如山倒,情急中听了医学界各位无数的讲解之后,还是不放心,又转向了数理博士们,请他们给算一算。
先是问知名数学教授,按这样的发展趋势,大家啥时候该写遗嘱呢?
这是数学教授算给我的:【这个问题依赖很多参数。最重要的参数是R0,现在有人说是2,有人说是3,差别很大。另一个是加倍期(doubling time),有人说是4天,有人说是6天。这个与那个R0也是有关的。所以,通常的估计都有最好与最坏的情况。如果4天翻一倍,40天以后就翻10次(一千倍)。现在麻州大概30人确诊。40天后就3万人。如果6天翻一倍,40天以后大概3000人,差别很大。不过,我觉得自我防范意识加强的情况下,中标的几率不大。写遗书的事你大概还需要等50年。】
嗯,心安了两小时。
坐下来喝了几杯按朋友老中医指点熬的苹果罗汉果红枣山楂姜片葱白防疫茶(当然原料有我自己的发挥添加),上网转一圈,看到世界卫生组织昨天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具备全球大流行(pandemic)特征,有11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确诊病例。
时疫肆虐,要争取最好结果,但也要有最坏准备。最坏的局到底可能是什么样的?
-2-
按美国规矩,凡事求个second opinion,于是又去问物理博士怎么看。
物理博士问,你担心的是在不防不控的情况下,病例呈指数增长。所以,新冠肺炎将席卷全部人群?未必。
虽然病例一开始增长很快,但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一些病人发现:他能接触的人,或已经生病了而有抗体,或免疫力旺盛而不受感染,或干脆死了。
所谓的指数增长,不可能始终如此,必会趋于平缓。
听我在这头支吾起来,物理博士耐下心来,接下去说:很多年前,见过计算机模拟。取一张小学里写作文的方格纸,假设所有方格的边线都是金属丝。在纸的上边(最上一条直线)加一电压,即能在纸的下边测到电流。现在,在一个足够大的这样的系统里,随机拿掉节点(安放一个汉字的小方格的四个顶点)。不断拿下去,在某一个时刻,下边的电流突然消失了。即发生了相变,系统从导电变为绝缘。这个时刻已拿掉的节点数占节点总数的比例,称为临界值,约在0.3左右。
这个系统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传染病流行模型,但可以当作大致的参考。
就是说在一个连通度中等的系统里,比如说这个系统的连通度是4,即每一个节点与四个节点相连,当有三成节点失效时,整个系统不再连通。
现在对新冠肺炎传染指数R0的估计,大致在2.3至2.6,低于我们的“作文纸”系统的连通度。
有三成的人受到感染并产生抗体,不会再被感染之后,新确诊人数自会显著下降。
这个估计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全球最终将有40%人口被感染的。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后来的估计也是全球30%人口被感染。
传染指数R0之外,新冠肺炎的另一重要特征值是死亡率。现在一般认为与普通流感差不多,低于1%。
若取1%,“作文纸”系统估计的死亡数为人口的0.3%。这个数字代表的绝对人数并不少,但是,与死亡率比较,仅是后者一半。
中国2018年的死亡率是0.7%,美国是0.8%。而且新冠肺炎死亡者与正常死亡者高度重合。
死于新冠肺炎的病例,绝大多数是患有心梗脑梗等基础病的老人,他们未必熬得过普通流感。
-3-
我说,武汉好像不是这样哦。
物理博士说:武汉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在对新冠肺炎已经有所了解之后,如果民众不恐慌,或像英国老绅士那样突遇暴雨依然安步行走,或像中世纪基督徒那样在灾难中坦然接受“天谴”divine retribution, 或像某些第三世界国家那样政府完全不具备防控疾病的管理能力和组织机构,谈不上医疗资源被挤兑,那么最坏的局面,也就这样了:绝大多数人会自愈;同时也会多死一些人,或许比相当严重的流感更厉害一些,但不至于造成社会秩序崩溃。
我听了半信半疑,说我真的搞不懂,你们这两位美帝培养的数学博士物理博士讲的,到底对不对呢?物理博士笑了,说:看来硕士跟博士,还是有不同!
啊!!!!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Eric.T
清单内容来自 I Sunny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