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瓜星球 • 第148期  —
一场意外的疫情,让实体商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灾难片的剧本走向总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客流消失后,哭穷的企业们裁裁员卖卖惨,咬咬牙都还活着,谁又能想到,第一批真正倒下的,竟然是土味古镇们。
土味古镇就是我们可能都去过的那种牵强仿古的小镇。去之前以为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历史遗留建筑群,去了之后发现古香古色的建筑都崭新崭新的,街上的主要活动是卖酸奶和肉夹馍,简单地说就是换了个地方吃涨了价的廉价小吃的地方。
这难免令人不爽,旅行吐槽层出不穷。但比较神奇的地方在于,过去几年里,这样的小镇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这难免令人怀疑,位置又偏,又庸俗,这些景点为什么还能活下去,是群众就配吃屎吗?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事物呈现出了不合适的样子,那就是看它的时机不对。
特色小镇建设浪潮在2016年才兴起,我们只是刚好见证了它的最初的生长期,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好歹也是重资产的东西,竟然倒下的那么快。
最近倒下的是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民俗村在2016年趁着《白鹿原》热播的浪潮开张,靠着当时最火的IP,曾迎来自己顾客盈门的时光。最近的消息却是即将拆除。
如果你擅长结合时事,可能会以为是疫情给了白鹿原民俗村这样的旅游产业以重击。但实际上,如果搜一下新闻的话,就会知道早在2017年,白鹿原的客流就已经流客锐减。
这篇文章中说“2017年11月26日,民俗村中的绝大部分商铺关门,而巷道里也几乎空无一人。”也不知道这些年这个村是怎么过来的。
白鹿原民俗村的故事很熟悉,就是不好玩,所以没人去了。比如说,村里有几个景点,每一个都有一个温暖名字,但是景点的主营业务都是卖小吃。面对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吃街,再喜欢拍美食照的年轻女孩也会感到厌倦,的确没有再去一趟的必要。
游客只是去了个烂景点,投资人失去的是很多钱。刚开业时加价几万从别人手里承包商铺的商家,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商铺烂在手里。这再次证明,要想返贫,投资永远是比消费更快的方式。
白鹿原民俗村发布拆除公告的半年之前,湖北襄阳的卧龙古镇也宣布了拆除的消息。在建设前,卧龙古镇计划投资65个亿,预计每年能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要知道是白鹿原民俗村的投资 才3.5个亿。
设想中是这个样子,感觉是一个超低配版的古北水镇:

现在是这个样子
说起来之前我们还发过稿子嘲讽古北水镇说它是全中国最牵强的古镇,现在看来真的错怪了。
但是卧龙古镇的拆除原因与别处不同,它是因为威胁到了本地的防洪安全。
除了这两个死得轰轰烈烈的小镇之外,更多的小镇悄无声息地就死掉了。
比如说投资规模比卧龙小镇还大的百亿模客小镇:
低配版白鹿原民俗村的和仙坊民俗文化村,从出生到死亡,都和白鹿原差不多:
还有一些特色小镇反古味而行之,搞洋味小镇,比如位于湖南常德的德国小镇,号称是中国唯一一个原汁原味的德国小镇,打了个差异化竞争。只是现在看起来跟德国没什么关系,人也没多少(看着还挺漂亮的):
就连花舞人间这种土味景点都能养活得了的四川地区,也有小镇义无反顾地扑上这波小镇浪潮,然后死去。
这是成都龙潭水乡小镇,开业当天迎来13万客流,现在几乎是停摆的状态 ,水都绿了。
仿古镇建设都能迎来一波建设潮,真正的古镇却被拆了不少。如今仍然游客盈门的平遥古镇,当年却走在被拆的边缘,后因资金不足才幸免于难。这样看来,古镇的拆或建,似乎完全依赖历史的行程,而跟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仿古小镇的涌现,依靠的是国家在2016提出的特色小镇的概念,国家还计划计划2020年建成1000个特色小镇。但是特色小镇不是城郊景点的意思,更需要的是产业。这一点茅台小镇就诠释的特别好,又有特色,又有产业,地标也很有特点。等疫情过去了,很想去那儿玩一次。
-----------吃瓜群众的分割线-----------
策划-李西瓜
文字-毛毛
设计-凉白开
排版-养乐多
欢迎关注吃瓜星球
与我们一同吃瓜、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