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设计师都不免提及他们从业道路上的「启明星」。2011 年,Marc Jacobs 为《Industrie》杂志第三期拍摄的照片,就曾将这种情感展露无遗。
标题《Prada,我是你最狂热的粉丝》已经足够坦率地表现出 Jacobs 的痴迷。造型师 Katie Grand 为他从 Prada 当年秋季系列中挑选了 14 套从头到脚的搭配,由摄影师 Manuela Pavesi 掌镜。当时,Miuccia Prada 同身兼《LOVE》杂志创刊主编的 Grand 已有近九年的合作。而摄影师 Pavesi 是Miuccia 最好的朋友,为后者效力了 40 余年,提供时装系列和战略规划上的咨询。照片得到了 Miuccia 本人的称赞:「他很勇敢,看上去完全合理且优雅。
MARC JACOBS,MANUELA PAVESI 掌镜 ,KATIE GRAND 造型
有意思的是,早在杂志的前一期,Grand 就用自己的 Marc Jacobs 女装私藏将 Jacobs 打造成了极具异域风情的变装女郎。从中能嗅到 Prada 的踪迹:利落款式下用细节点缀而出的高知角色。
Miuccia 本人背景优越,拥有政治学博士学位,在接手家族奢侈品企业之前还做过 5 年哑剧演员。前共产党员和女性主义者的身份似乎又解释了她作品里试图打破常规的反抗精神。独立杂志《System》第八期邀请了 Miuccia 和 Raf Simons 对谈。在交谈中,Simons 坦言他对 Miuccia 的仰慕:「各个层面上,我能察觉到她非常清晰的视角、她的观念、对世界的看法、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政治见解。作为个体,她能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上构建并分享,这令人大开眼界。」Simons 喜欢穿 Prada,因为他在裁片构成的空间里找到了共鸣。
有才华的人会相互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在 Miuccia 及丈夫 Bertelli 的委任下,Simons 第一次为其他品牌担任首席设计师:这份在 Jil Sander 供职的经历,一经开始便持续了 7 年之久。
MARC JACOBS,MANUELA PAVESI 掌镜 ,KATIE GRAND 造型
Simons 公开的设计榜样除了 Miuccia,还有 Martin Margiela 和 Helmut Lang。「在开始做自己的系列之前,我的衣服都是买的,主要就是效仿 Lang的风格。」Simons 在接受《i-D》杂志采访时说,「Martin Margiela 是另一位给了我莫大启发的设计师,也是我想从事设计的原因。看完他的发布会才恍然大悟,对了,这才是时尚……」Simons 看的是 Margiela 的第二场秀。1989 年秋天,在巴黎郊外的废墟简易搭建的秀场里,由于不设座位,兴奋的小朋友们毫无限制地跟着模特在场地里奔跑,反而促成了一场「无政府主义」的混乱表演。
MARC JACOBS,MANUELA PAVESI 掌镜 ,KATIE GRAND 造型
带着新的思考,Simons 延伸了他的时装创作。不像 Margiela 那般艺术实验,也没有 Lang 的都市精致感,Simons 把男学生和天主教的意象糅杂进大学和村庄的幻想里,用更具体、更地下、更少年血气的形式表现。
著名隐士 Margiela 当然是众多时装设计师的偶像。他把很多元素符号化,变成极度私有的个人标签,比如后领处显现的四点白色针脚,即使只是在坂本龙一纪录片《终章》里出现一秒,你也能会心一笑,心想:品位真好!去年巴黎万国宫举办的 Margiela 20 年回顾展吸引众多朝拜者。材料、结构、对时装的定义、新的呈现形式,还有什么没被这位先锋大师玩过?
Margiela 工作室培养出的设计师不乏 Phoebe Philo 这样当代时尚行业的主导人物。据说 Lee Alexander McQueen 也曾给 Margiela 工作室投过简历,然后受鼓舞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在即将退出品牌前,Margiela 曾考虑让 Simons 做继承人,无奈当时 Simons 和 Jil Sander 又续了三年合约 —— 天才们的世界也是如此盘根错节。
MARC JACOBS,MANUELA PAVESI 掌镜 ,KATIE GRAND 造型
至于 Lang 这个越来越少被提及的名字,同样也是现代时装史上不能被遗忘的崇拜对象。自学成才的他用不同寻常的组合打破了人们对日常服饰的想象。他往往从基础单品出发,通过裁剪和细节,将其演绎成摩登的高级成衣。Lang 的设计哲学已然渗入当今的时装审美,影响了包括 Alexander Wang、Yeezy、Balmain、Craig Green 在内的人们。
「我的梦想就是能与 Helmut Lang 和 Martin Margiela 一起工作。虽然就目前看来,Simons 的执念实现起来有点难,但从信徒的角度,他已足够虔诚。在 Calvin Klein 担任首席设计师的前两季,Simons 真诚地贡献了致敬 Lang 的系列。这种虔诚在无意间滋养着新的崇拜。
David Casavant 是名年轻的纽约造型师,因为喜欢 Simons 而对 Lang 产生了兴趣。他自 14 岁开始收集二者的作品,现在两居室的公寓已经放不下他的藏品。「说真的,今天的一切都有 Lang 的影子,他改变了人们对奢华的定义。Casavant 这样对《Quartz》表示。现在,这位 29 岁的 90 后男孩不再是单纯的收集者,他成立了一个档案馆,向嘻哈歌手们传播品牌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提供咨询,并赋予古着服饰更现代的穿搭。
MARC JACOBS,MANUELA PAVESI 掌镜 ,KATIE GRAND 造型
所以崇拜到底是什么?它似乎就是某种不可名状的强烈冲动,就像 Simons 对 Lang 最简单的效仿:「我想成为那世界的一员,我觉得那里很酷。聪明的设计师绝不会止步于此。在对榜样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学习并探索出自己的独特性,因为崇拜更为重要的意义是认识到差异。
同在 Jean Paul Gaultier 时装屋工作过的 Nicolas Ghesquière 一出师立马凸显不同风格。相较 Philo 在 Celine 时期的良好表现,在 Margiela 工作室待过 3 年(那时 Margiela 已退出品牌)的 Demna Gvasalia 因自己在 Vetements 品牌中过度依赖 Margiela 的设计而深陷争论之中。
保留崇拜的热情,但适度冷静地欣赏:这是设计师成熟的标志。川久保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带动解构浪潮时曾引起 McQueen 的无上崇敬。仅仅几年之后,McQueen 凭借自身扎实的裁剪缝纫功底和充满戏剧张力的审美,赢得时尚界的一片赞誉。他也终于能自豪地表示,已经可以不再那么羡慕川久保玲女士了。
崇拜更是一种激励。如果不是因为自已足够优秀,Simons 不会好意思在采访中玩笑般向 Miuccia 提议:「我会非常激动 —— 如果 Miuccia 肯为 Raf Simons 做一季设计,我为 Marc Jacobs 做一季,而 Marc 为 Prada 做一季,想必观众也会非常兴奋。Casavant 由崇拜引入的另一重人生轨迹是对「专注」的最好的诠释。14 岁时的他大概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兴趣能让 Kanye West、Rihanna 等巨星都成为他的客人。
撰文:Die Rabe
图片来自品牌及网络
编排:Lu Wang

Copyright © 2019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