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前,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一所学校,它仅仅存在了14年,却影响了之后近百年的人类审美理念。
实际上,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诸如苹果、MUJI这些品牌的极简、本质、干净、舒适的风格,甚至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都可以追溯回101年前这所学校所留下的美学灵感。
电影《2001: 太空漫游》 
它就是,包豪斯。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个名字,但并不清楚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包豪斯早已从一所学校的名字,演变为一种深刻影响建筑与工业设计的现代主义审美思想。
纪录片《二十世纪的面孔》中曾经提到,每个现代城市都成了包豪斯的生产机器。
的确如此。现代生活中的每一块拼图,实际上都残留着当年那场光荣梦想的痕迹。
正如梁文道所说,“纳粹曾经逼得包豪斯学校风流云散,可是没想到,它却在全世界复活了起来。不管你知不知道包豪斯这个名字,你都已经生活在一个由包豪斯缔造的世界里。”
如果你已经开始对包豪斯产生了一点兴趣,那么一定不可以错过这档节目——
《尔雅:包豪斯的革命》。
《尔雅:包豪斯的革命》(上)
理性美学的主张
1. 
理想激荡的时代里,
包豪斯诞生了
介绍包豪斯的节目不少,但多数聚焦于包豪斯在设计,尤其工业设计领域的影响和建树;而《尔雅:包豪斯的革命》(下简称《包豪斯的革命》),并没有把视角局限在艺术史或者设计史的框架内。
第一集由梁文道主讲,就把节目景观拓展到了社会史以及思想史的脉络里。
 第一集,梁文道在魏玛街头
从包豪斯的历史背景开始,结合德意志帝国曾经腐朽不堪的体制带来的社会问题,谈到包豪斯独特的教育制度,娓娓道来。并且还提出一个由包豪斯运动延展而生的理念:理性美学。
这里所谓“理性的美学”,就是包豪斯希望找到一种理性秩序,还原物质的最本质,实践一种打破艺术与工匠,传统工艺以及机械生产之间的隔膜的崭新艺术形式。
要真正理解包豪斯,还得回到包豪斯诞生的那个国家、那座城市以及那个时代。
所以《包豪斯的革命》第一集,就把观景器直接搬到了德国的魏玛、德绍两地,并且进入包豪斯学校内部进行拍摄。
魏玛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这座城市对于德国人而言,太神圣、太重要。
因为这是歌德与席勒的城市,是李斯特的城市,是巴赫的城市,它代表着德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德国魏玛,歌德和席勒的雕像
而包豪斯诞生的那个年代,正是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国被瓦解,魏玛共和刚刚建立,各方势力激荡,一切动荡不安的时代。
当时聚集在魏玛的一群文化精英和艺术家,都想通过自己擅长的领域,去解答西方现代性留下的后遗症,解决德意志帝国深埋的祸根。
站在魏玛共和广场前,梁文道回忆,“为此他们曾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国度,一个拥抱人性、拥抱自由、拥抱人类尊严的国度”。
而包豪斯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以及创办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正是魏玛文化里的一个精英代表。
2.
在片段而碎裂的现代生活中,
重新找回生命的完整性
包豪斯这个名词,实际也是格罗皮乌斯创造出来的,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为什么当年会想创建这样一所“古怪”的学校?
 参与创建包豪斯的艺术家们,最中间戴黑色礼帽的是校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与那些知识分子、文化精英和政治权贵一样,这群艺术家、建筑师或设计师也意识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出现了大问题。
首先,他们痛恨曾经的帝国腐朽制度遗留下来的等级秩序。对于格罗皮乌斯这些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来说,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经济和社会生活上,同样渗透在建筑、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
当年的建筑设计依然追求极尽奢华与浮夸的装饰,越是壮观,就越是无视平民与劳苦大众的真实需求,成为一种不平等的象征。
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
其次,在那个时候,工业社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且僵化,人类分工明确,这种分工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割裂,生活开始出现了断裂。
而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打工的人,成了机器时代的一颗“螺丝钉”,日常只是在进行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工作仅仅成了一种谋生手段,不再带来完整的意义。
在这种片段而碎裂的现代生活中,艺术家们想要寻回一种艺术和生命的完整性。
他们想要打破艺术与工业之间的界限,创造出一些能够符合机器时代要求,又能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美好的东西。他们也渴望培养出一批人,能真正实现前面所说的崭新的让人拥有尊严的国度。
因此,包豪斯的出现正是挑战了当时的教育制度,创造了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同时还发展出一套与之相辅的基础课程体系,即著名的“三大构成”。
包豪斯的教育制度圆圈图
“三大构成”由包豪斯一位非常异类又非常优秀的导师约翰尼斯·伊登发明(约翰·伊登有多另类和传奇,可以去《包豪斯的革命》节目里看一看),这也是今天几乎所有设计类专业最基础的课程。
约翰尼斯·伊登
这样的课程理念,实质就是让所有艺术与设计都必须回归到最基础的形式,拆解出世界万物最本质的构成元素。
基于这种回归本质的课程设计,包豪斯逼促所有设计摆脱“创作外型”的弊病,真正走向了实用、方便和美观。
与此同时,包豪斯也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
它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影响了之后一百余年里全世界的设计风格,让全世界都涌动着包豪斯风潮。
受包豪斯风格影响的工业设计产品
尽管包豪斯只存在了短短14年时间,却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锋精神,为世界输送了一批大胆、反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引领了艺术设计领域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思想革命。
3.
包豪斯的影响,

远远超过它原本的期待
101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看包豪斯当年极为理想主义的创校宣言,会惊讶地发现,包豪斯竟然真的做到了。
1919年的那份立校宣言封面是一幅木版画,图案是一座三塔尖的哥特式教堂,塔尖指向星空,周身被三束光束所包围,分别代表绘画、雕刻和建筑。宣言里写道: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立校宣言
从今天的角度,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艺术家为了思想和社会的改革而不断奔走,并理想化地试图用艺术的方法解决来自社会制度的种种问题。
但是正如包豪斯的宣言里所说,艺术家和工艺技师没有什么不同,和普罗大众也没有什么不同,以艺术的思维渗透生活,以微弱之力燃起星星之火,这是在绝妙灵感之外,包豪斯艺术家们更加令人钦佩的事
包豪斯会继续引领风潮吗?
想必会的。
它提倡的化繁为简,注重实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让产品经久不衰,几乎看不到年代的痕迹,这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具体的例子。
这种以简驭繁、让实用性与艺术性不再相互矛盾的理念,也反过来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审美态度。
第二集里梁文道和陈丹青对谈
《包豪斯的革命》的第二集,梁文道对谈陈丹青。
陈丹青提到,他今天看到的最好的超前的产品,无论是一个杯子、一把椅子,经过这种基于包豪斯理念高度设计的产品,只要它摆在那里,就在教你一种观看之道。
你会不自觉地拆解出它最本质的形、线条、颜色。它是自带讯息的,自带设计教学和设计灵感的,让人自然地接受这种审美理念的教育。
今天再看包豪斯,或许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影响远远超过当年它曾经想要影响的层面。
就像陈丹青在这档节目里所说,“他们未必想到包豪斯,但是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包豪斯。”
包豪斯学院成立101周年之际,COLMO携手《尔雅》,通过梁文道、陈丹青的独家视角,深入德国魏玛、德绍、包豪斯学院,重新解读百年包豪斯背后理性美学的变迁。
看理想精品生活指南系列视频节目全新上线——《尔雅:包豪斯的革命》,走近包豪斯与它引领的百年风潮。
COLMO继承并重新升华了包豪斯,以“新包豪斯主义”给生活勾勒理性的内涵,赋予“理性美学”的全新形式。洞悉本质,还原生活本真;以简驭繁,驱动生活精英化;最终实现行真致远的生活美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节目
节目分为上下两集:
上集《理性美学的革命》:梁文道走进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以及格罗皮乌斯校长办公室,从社会史与思想史框架,回顾包豪斯百年史。
下集《生活美学的革命》:梁文道对谈陈丹青,基于艺术史视角,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解构主义再到包豪斯的现代主义依次梳理,并通过ART Nouveau,上海城市规划、木心美术馆等现代的耳熟能详的建筑阐释包豪斯的意义,将对包豪斯的解析从深邃的思想艺术领域,回归到目之所及的现代实用生活。
《尔雅:包豪斯的革命》于2月28日,3月4日晚8:00点在看理想和腾讯艺术同步播出,欢迎收看。
☝️个彩蛋
📖
独家放送梁文道包豪斯书单:
【英】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
【德】包豪斯档案馆《包豪斯1919-1933》
【俄】卡西米尔·马列维奇《无物象的世界》
让尼娜·菲德勒 / 彼得·费尔阿本德 《包豪斯》
【奥】马赫《感觉的分析》
【美】彼得·盖伊《魏玛文化》
💡本节目由看理想与COLMO联合出品
COLMO  AI科技家电高端品牌,将AI核心技术融于高端家电,以前沿设计打造理性美学,为全球超级个体提供面向未来的全新套系化高端家电,释放智能生活的无限可能,开启科技人居新生活。
COLMO,寓意“攀登”,为每一个“生而非凡”的1%超级个体服务!
👇关注COLMO公众号,探寻理性美学,即有机会获取《尔雅》明信片限量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