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持续,这不仅使中国面临重大的挑战,也使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下一阶段,中美关系走势如何?新冠疫情将给中美双方带来哪些影响?全球经济会产生哪些变数?……
昨日(3月3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盖睿特(Geoffrey Garrett)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为沃顿WCHGMP校友分享了他对此的看法。本文根据课堂实录整理,内容有所删减。


"
授课: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盖睿特(Geoffrey Garrett)

整理:沃顿WCHGMP,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同每一位沃顿人在一起。今天很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在线上与大家见面,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关于当下中美关系的看法,同时向大家表达沃顿对大家的关心及支持。

20191213日,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2020115
中美双方正式签订第一阶段协议。
而后中国很快便爆发了新冠肺炎,这对贸易协定、科技支撑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将讨论的问题。


01
中国概况
首先我们看看中国概况。中国改革开放已有四十年之久,这四十年来中国发展迅速。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制造大国的崛起,为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不少帮助。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的供应商。
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崛起也值得一谈。现在当我们在美国谈起科技时,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华为,华为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如果时间回到1980年,没有人能够想到今天会是这样的情形。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时,更是让美国高度重视。
还有中国的“一带一路”。这不是军事扩张的方式,而是经济参与的方式,对整个世界都有极大意义。“一带一路”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发展的空间,使受益国和中国都能快速发展。
02
大国纠缠
接下来谈谈中美贸易。
事实上,在2011年的时候,中美之间就已经出现了贸易逆差。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这个逆差变得更大。2018年的时候,双方贸易逆差已达到4190亿美元,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的聚焦点。
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贸易逆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国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而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贸易逆差。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
而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需要通过进口大量消费品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所以当我们都在谈论贸易逆差时,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供应链的问题。
今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中美之间仍然存在很多关税方面的问题。自1970年开始,中美两国的关税问题一直是往下的,但从过去几年开始增加,最高时达2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也告诉我们全球化的趋势或将变成去全球化。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中美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关税方面,而是科技创新等方面。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说明中国已经认识到需要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03
新冠时期的中美关系
从现在全球的情况来看,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对很多方面造成了影响。我今天主要谈谈它对中美贸易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截止2021年底,中国是否能按照《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要求,从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的产品?
我认为这是不行的。
本次新冠病毒的爆发是一个“黑天鹅”事件,中国经济减缓,到2021年底,中国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理解当下的情况,与中国重新进行沟通和谈判。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是否会让中美经济脱钩速度加快?
我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他会推动中美两国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国家需要思考,“我们哪些方面需要自给自足?”“哪些方面能够独立完成?”。
这势必会加速经济脱钩。
新冠病毒这一非同寻常的事件,不止给中美两国贸易带来冲击,还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人说今年的GDP会整体下降,全球的增长率会变成2.5%。
04
中国市场对美国至关重要
其实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美国就有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寻找新的供应商、新的市场,所以我们看到此前美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出口有所增加。


但事实上,中国市场对美国非常重要。
我以美国20世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通用汽车为例。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通用汽车面临破产,而后联邦政府向通用伸出援手,最终通用死而复生。当然这是公开报道的内容。


但通用仅仅是靠政府的帮助活下来的吗?并非如此。那时,通用汽车逐步打开了中国市场,这才浴火重生。不过,由于傲慢与偏见,当时美国一直不愿将技术输出到中国,也不愿将事实告诉民众。

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量远远超出美国,是中国市场救了通用。通用并非个例,苹果、星巴克的主要市场也是中国。
我们把时间周期拉长到1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投资每年都在增长,直到2016年,这一年达到了顶点。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中国对美的直接投资下降了90%。这是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出现的巨变。
从2016年的最高值465亿下降到2018年的54亿美元,现在肯定比2018年的数据更低,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中国的政府开始变得非常谨慎。
对于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这个问题,出现了很多考虑。我们从安邦的案例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政府现在认为先不要把步子迈得太大,先放缓一些,特别是考虑到现在中国政府对于资本外流的问题还是非常担心。
第二,美国的投资市场对中国的怀抱也越来越小了
。在美国有CPS这样的一个专门对外资进行审查的部门,它的委员会有职权去阻断外资对美国的投资,当然他不会每一笔投资都这么做,但是美国可以去阻断中国的投资,可以阻断中国的个人和企业对美的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国投资者自然就举足不前了。
第三,我认为这还和中国的崛起有关,也就是中国“走出去”的战略。
中国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程度要远大于军事化的程度。我们来继续讲华为的故事。现在美国告诉很多盟友国家“不要使用华为,这可能会对你们的国家安全方面带来威胁”,但事实上很少有国家接受了这样一种警告,当然会严格审查华为,确保华为产品是安全的。但另一方面,美国又不能直接将华为挤出美国,如果这样,华为必将成为一个美国以外的全球性企业,并且丝毫不依赖美国。
所以,中国企业考虑出口的时候要有全球思维,要考虑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出口。
05
中美竞争短期内不会消失
这张表格是我从四个维度上列出来的一个对照表,我来讲讲其中的一些要点。
首先在贸易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出路在于美国需要省钱,而中国需要去增加对美的进口。


也许在可预见的未来,关税仍然将挥之不去,但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讲,未来美国企业进入中国的监管可能将会更少,这一点对中国本身来说也是有意义的,而且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外资进一步敞开大门,包括在第一阶段的协议和贸易战开战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这个方向走了。
而让我感觉比较关切和担忧的仍然是科技领域,因为科技不仅对于经济和贸易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国家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做什么?包括以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应该做什么?要透明,要向全世界透明,光明正大、没有什么好遮掩的。而美国则需要能够“买账”。
我不确定全球是不是还会有其他国家追随美国的脚步去拒绝中国的科技企业,因为中国的企业确实竞争力很强。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角度来讲,
核心在于地缘经济学,而不是地缘政治学,
固然全球范围内会产生一些中国对外投资的阻力和反感,但通常情况这里面不仅是中国的资金注入到海外,而且还有中国的各种资源,中国的各种供应商也参与其中。中国也在这方面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从非洲的经验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我认为未来的出路在于让“一带一路”的国家变得更加的本地化。
总的来讲,我给大家讲的结论是:中美之间的角逐和竞争,短期之内不会消失,现在已经是成为一种必然和现实,而我担忧的是中美两国将脱钩。
为什么我对脱钩有所担忧?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说让全球的供应链脱钩的话,那么整个全球供应链将会变得效率更低,全球都会有损失。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脱钩就意味着更有可能在两国之间出现摩擦,而且这个摩擦将转向军事的角度。越脱钩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结局,这很让人担忧。
我们经常讲到所谓的“新冷战”,但我认为中美关系不应该被认为是一场像美苏之间的冷战,为什么?因为在美苏争霸期间,几乎美苏两个大国之间没有什么经贸往来,这使得军事冲突变得非常可能,而在中美之间经贸的纽带非常深厚,也非常广,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军事对抗的话,成本将过于昂贵。
因此,我们现在衷心地希望中美两国之间不要出现经济脱钩,但是也许疫情会让脱钩的势头有所上升。
互动问答
Q:在贸易战的背景之下,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去其他的世界、国家、地区?比如墨西哥?这些国家是从中美贸易中受益?
如果说我们讲到哪些国家从中美贸易战当中受益的话,数据表明北美的墨西哥是美国市场最大的受益者,而越南作为中国的一个替代选项,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一个全球贸易链重组的最大的赢家。

他们一方面背靠一个拥有很大市场的国家,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两个大国之间纵横捭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有更多的国家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中美贸易冲突的受益国,包括印度。
Q:自去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显著下降,其他市场的表现也没有很好,这种现象是否会持续下去?
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从中短期来看,无论是从美国对华投资、还是中国对美投资来看,前景应该还是比较强健的。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他们对于融资的外流有很大的顾虑,所以也加紧了对资本外流的管控。而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对外投资的审查委员会,现在有权以国家安全为由来阻止外国对美的投资,那么他们对中国的警惕性当然也是越来越强。所以这面临着一些挑战。
但是如果你从长期视角来看,比如说10~20年的一个视角来看,我仍然认为,也衷心地希望一切能够按照日本过去30年的规律来走。
1980年,当日本开始投资美国的时候,有很多的阻力,但30年后,很多人认为日本对美投资已是理所当然,乃至丰田在美国的拳头产品就是凯美瑞这款车,现在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这是一款美国车,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在美国制造的,而且用的基本都是美国南部的工人,所以从长远的来讲,双向的双边投资一定会增加中美贸易之间的一个迷思,增加它的复杂度。但是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都可能会让投资有一些下降。
往期内容精选

Yuan Media美国总部联系方式:
地址:12358 Parklawn Drive, Suite 110, North Bethesda, MD 20852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