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档案
陈昌华,1951年生,安徽颍上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宣传部部长、品牌部部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著述甚丰,有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出版问世。
原题

我的火车

作者:陈昌华
人老都爱怀旧。对每个老三届的过来人来说,最难忘的恐怕是这大半辈子坐过的各式各样的火车。
从串联免费坐火车,到下乡逃票乘车、扒货车;从旅行睡座位下面,到南下托人买卧铺,再到如今风驰电掣的高铁,这漫长的人生路,留下了太多和火车有关的故事。
我出生在安徽肥西。小时候跟着父母的工作变动,东跑西颠的,从上海到郑州、洛阳,没少坐火车,但印象都模糊了。记忆深刻的是大串联免费坐车。那时全国的学校全停了课,欣喜若狂的学生们不是在徒步长征的路上,就是在南来北往的火车上。每一节车厢都挤得滿滿当当,水泄不通。过道上、行李架上、座位底下都挤滿了人。车轮滚滚,人如潮涌,歌声嘹亮,口号震天。
记得1966年冬天,我和家住玻璃厂的黄保家作伴,先一路坐车到了沈阳、长春,在冰天雪地的街头,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抄大字报,收集传单,一点也不觉得冷,就想着要把这些革命的火种带回洛阳。
我们的计划很宏伟,先踏遍东三省,再横扫全国。没想到,出关容易进关难。在我俩心急火燎排队等待进关火车的煎熬中,中央一声令下,复课闹革命。我们傻了眼,只好乖乖地回到了学校。好长一段时间,听别的同学讲述他们下江南、游西湖的美景时,我都悔青了肠子。三九严寒北风吹,我怎么就鬼迷心窍闯了关东。
冬去秋来,闹腾了两年的校园终于平静下来。1968年的秋天,在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早就没心读书的我们,在金谷园车站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登上了上山下乡、西去灵宝的火车。
我下乡到了灵宝的川口公社北庄大队。老天保佑,北庄有个火车站,虽然小,只停慢车,比起别村的知青,还是方便不少。那两年知青回家,都是先从北庄坐慢车到灵宝或三门峡,再转快车回洛阳。知青们没钱买票,辛辛苦苦挣的工分,到年底分不到啥钱。知青回家全是逃票。
逃票的手法可谓五花八门。遇到查票,先是开溜。前面查往后跑,后面查往前跑,还得假装若无其事,不让列车员起疑心。要不就是钻厕所,任凭别的旅客怎么敲门,就是不开。还有一招就是车一到站,赶紧下车换车厢,到已经查过票的车厢再上车。真没招了,只有耍赖。
有一次我们一帮子知青结伙回家,仗着人多势众,查票来了,都不跑了。这么多人你怎么赶我们下车?列车长来了也没办法,最后让几个女同学表演文艺节目。只要不赶人下车,干什么都行。几个女同学在车厢的过道里,又是唱样板戏,又是跳舞,就这么过了关。
不知别的知青怎么样,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几回特别“悬”的。有一回是在三门峡西查票被赶下了车。车启动后,情急之下,我跳上了车厢门的踏板。那时是老式的车厢,车厢门有几级台阶。我两只手抓住车门的栏杆,两只脚踩着踏板,就这么挂着从三门峡西开到了三门峡,那是趟快车,中间是个大站,小站不停。风呼呼地吹,手臂都抓麻了,脚一动也不敢动,生怕掉下去送了小命。那时也不知道害怕,什么都豁出去了。车到了三门峡后,惊讶不已的列车员才放我进了车厢。
远去的青春
第二回是坐快车到了灵宝,下车已是半夜,离北庄还有20多里。住旅社舍不得,呆在候车室等天亮嫌时间太长。一咬牙,走回去。一走就后悔了。夜深人静,万籁俱寂。铁路两边的树木村落影影绰绰,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独自一人沿着铁轨往前走。有没有狼,会不会遇到坏人?胡思乱想交替袭来,也顾不上害怕了。我一手抓了一个石块,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知走了多久,等回到北庄进了知青点的房门,我才觉得贴身的内衣全被汗水湿透了。我知道那不是累的,而是吓的。
最倒霉的是有一次在洛阳东货场扒货车。寒冬腊月,北风刺骨,只身一人,瑟瑟发抖。看见一列货车开始启动,我赶紧就近扒上了一节车厢。上车后才发觉犯了个致命错误。这是一节滿载钢筋的敞篷车厢,其它季节扒这种车厢没有问题,冬天扒这种车厢就遭大罪了。货车越开越快,想跳车也来不及了,只能任凭刺骨的北风呼啸,冻得上牙磕着下牙,浑身发抖,下车下不了,躲也无处躲,四周全是滿滿当当的钢筋,那真是哭天不应,哭地不灵。就这么一路冻到了义马,货车才停。手脚早已冻僵,赶紧跳下了车。幸亏车在义马停了,再往前开,恐怕不冻死,也冻残废了。
岁月的车轮一路飞奔,终于回城当了工人。幸运的是,我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1978年,挤上了高考的末班车。带工资上学,成了家没立业,毕业后留校干了团委,尽管单枪匹马,不过借助着学生干部的热情,一年多的独角戏唱得还可以。接着市直机关搞干部“四化”,我被选中调入了市委宣传部。
那时机关开始试行干部休假制度,我的头一个休假就是帶着老婆孩子去北京旅游。当年从洛阳到北京坐火车得20多个小时。我们不舍得买卧铺,只能坐硬座,白天好对付,夜里实在困得不行,先把五岁的儿子安排躺在座位下的地板睡觉。后半夜实在熬不住了,我也钻进了座位下倒头便睡,那一刻也不觉得狭窄、难堪,感觉睡得从来没那么香甜。
到了北京,落脚到妻子在北京化工学院工作的表妹处。为了节省住宿费,白天旅游,看天安门、逛故宫、登长城,晚上一家三口回到表妹上班的化验室打地铺。怕学校有人撞见,只好一大早出门,很晚才回来。絲毫不觉得狼狈,玩得也算开心。
采访大瑶山隧道
难办的还是买火车票,跑了几趟才好不容易帮我们买到离京火车票的那位小表妹,从北京站回来,连连惊呼:“到了北京站,蝗虫一大片。”不出一年,就听说她辞职,留学去了美国。
在从北京到秦皇岛的火车上,我们座位对面的乘客手中拿着易拉罐在喝。那时的易拉罐刚上市不久,五岁的孩子第一次看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和爱人一咬牙,花了五元买了一罐。那是孩子第一次喝易拉罐,至今我都记着他渴望的眼神和拉开易拉罐那一刻的兴奋。
机关的日子按部就班,好不容易熬到了副县级的我,终于不甘寂寞,在1993年的9月,下海来到了深圳。从此加入了年年春运,一票难求的回乡大军。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有多少人发财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一年辛苦到头,在广东最难买的是春节前返乡北上,春节后回城南下的车票,最拥挤的是这期间的每一节车厢,最混乱的是不堪重负的广州站。为了上车,爬过车窗;没有座位,站过过道。
有一次在广州站,买不到车票,从一个票贩子手里买到一张高价车票。庆幸之余,我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拿着车票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今天凌晨零点过后已经发车的过期票。票贩子正是利用我求票心切,误以为是今晚12点的票得了手。昏了头的我还傻乎乎地等着今天半夜上车呢!
愤怒、沮丧、懊恼缠绕着我,我像只没头苍蝇似地在人山人海的购票大厅里晃悠。沒想到天助我也,我居然在挤作一团的人群中,发现了那个贪心不足,还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的票贩子。我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一把上前揪住了他,赶紧呼喊在旁边值勤的民警,把他拧到了车站公安室。票款如数要回,我却像只泄了气的皮球,呆坐在候车厅的座椅上,茫然四顾,接下来怎么办呢?
不过,大多数回家的日子,我还是幸运的。我有个在洛阳铁路公安工作的三弟,还有个四弟媳妇的哥哥在列车段工作。在那人情风大行其道的那些年里,通过他们的关系,我基本上都搞到了卧铺。实在紧张时,我先买张短途硬坐,等到半路上有人下车,列车长也会优先照顾我补票。碰到实在没票的时候,三弟只好通过乘警把我安置到卧铺的边座或者餐车里。万般无奈下,我还曾经睡过列车员换班休息的宿营车,但票钱从来不少。下海后的打工收入比起内地的工资,宽裕了不少。下乡时无钱逃票的经历早已一去不返了。
但让人难受的是从洛阳到广州的快车最少也得20多个小时,到了广州还得转车才能到深圳,一路上也折腾得够呛。每逢到站,看到那些蜂涌而至,扛着大包小包的民工潮,心里有一种“此一时、彼一时”的别样滋味。
火车就这么坐着,日子就这么过着。不知不觉,船到了码头车到了站。让人意想不到、万分惊喜的是高铁来了。这可是坐地日行几千里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八个小时就从深圳回到了洛阳,这种快捷便利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更不用说一人一个座椅,那种宽松的空间和舒适的程度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奶奶带孙子旅游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每每坐上风驰电掣、快速平稳的高铁,心中就涌出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万千感慨。想想这半个世纪以来的人生旅途,从咣咣当当的绿皮火车,到几千公里一日还的高铁,真正是朝辞南国勒杜鹃,晚到古都赏牡丹。
艰难曲折的长途跋涉已弹指而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就这么呼啸而至。更不用说那出门在外还多了一种腾云驾雾、翱翔蓝天的乐趣,洛阳到深圳和广州,早都开通了每周直飞的航班。
每当和老伴、儿子、孙子一家老小出远门的时候,不管是坐高铁还是乘飞机,我都忍不住叨叨几句当年坐火车的那些往事。儿子总是撇嘴笑话我,又来了!一到这时,老伴就会和我对视一笑,少不了一声长叹: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快了!
延伸阅读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三届之歌
周继环:一路走来,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上山下乡给这一代知青留下了什么?

魏光奇:"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高考
校园浪漫菁英
职业学术师长
教育养老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