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非典日记

作者:柴静
4月22日
  我不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生什么了,只知道很可怕。

  看着病人全身蒙着白布,被轮椅推上救护车,然后是二十多个人,被担架抬着,被搀着,还有自己手里拿着输液瓶,一个一个从门口出来。

  我问了在场的被他们称为副院长的人,在杂乱的现场,他说到一个叫“天井”的地方,说那里是最多人倒下的地方。
4月24日
  今天拍完东西回来的路上,开过人民医院,才发现那里被封了。我们的车急调头。

  几个护士坐在大门口的石阶上,有一个摘下蓝色护士帽,长发垂在胸前,非常年轻。
她们就那样一语不发地坐着。

  我们用长焦拍了10分钟,谁都不说话。
车开动的时候我向她们举起大拇指。不知道她们能不能看到。

  这是一所与卫生部只有一街之隔的医院。
5月21日
  我知道自己有几分侥幸,毫发无损地穿过了“非典”时期,回到恒常的生活里来。

  可是,老是忘不了人民医院的那些人,天贺、晓鹏他们也是。

  看到了《财经》的“人民医院感染调查”和王志对吕厚山的专访,心里难受。
一是觉得慘烈,205人感染啊:一是觉得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儿做这个题目,自责很久。

  吕也在节目中提到“天井”,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还有一点很重要,今天节目组收到了一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信,他们看过了院长吕厚山的采访,希望我们能够去现场调查,揭开更多的谜底。

  我开始联络这次采访,不能再晚了。
5月22日
  终于要做人民医院了。

  报题、联络都很顺利,吕说他不接受采访,没关系,我要找的是一线的当事人。

  这个雷雨交集的夜。
5月23日
  人民医院的事有些周折,我打电话给急诊科主任朱继红,说:“你不用做判断和结论,只需要向我们描述你在4月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就可以了。

  他沉默一下说:
“回忆太痛苦了。

  “是的,”我说,“但是痛苦也是一种清洗,是对牺牲的人的一种告慰。

  我对他说,不采访没关系,见到他可以表达我的敬意。
4月24日那天经过人民医院的时候,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见到他们。不管决策者有多少失误,火线的人,那些用身躯挡炮弹的人,应被致以敬意。

  “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
”在最后我说,发自心灵深处。
5月24日
  在人民医院,当朱继红蹲下身,打开急诊窒“天井”的铁索时,我难以形容自己内心的震动——这就是历史,所有的椅套上都是“星期四”的字样。

  那是4月17日,“天井”关闭当天的时间,之前发生的一切就凝结在这里。
那些凌乱不堪的床,堆积在桌上纸张发脆的病历,每一页翻开都是“发热”“发热”“发热”……

  黑板上写着22个病人的名字。
其中有19个名字的后面,都用粉笔写着“肺炎”。

  “我们没写SARS”,朱继红说,“其实就是。

  “那另外三个不是的人呢?

  他沉默了一下说:
“没有办法,只能在这里沤着。”这只是一家医院的急诊科的一间临时输液室的感染数字。他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SARS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疑地问他:“你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我不能相信地问了一句,“在哪儿?”他指了指胸口:“在这儿。

  在这儿工作的人,连隔离衣都保证不了。

  当4月20日我穿着三层隔离衣,进胸科医院,进佑安医院,消毒30分钟的时候,我不知道就在这个城市的另一家医院,他们的病房是这样的状况。

  我问他那几天是什么状态,他说:
“我很多天没有照过镜子,后来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胡子全白了。

  最后在发热门诊那儿,看到了露天的椅子和输液架。
病人多的时候就坐在空地上,树上、车里也都挂着点滴。

  这一切都被镜头记录下来,在26日被彻底清理之前。

  这就是现场。

  拍完,坐在人民医院的台阶上,喝一口冰水,心里非常寂静。
有很多人都说“非典”过去了,真的吗?如果我们不回头来看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就难以避免下一次的悲剧。
5月27日
  急诊科的王晶昨天去世了。

  我们去看了她的家人,她丈夫给我念妻子的短信,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着心。

  第一条是:
窗前的花儿开了,我会好起来的。

  他不能探视妻子,只能每天站在地坛医院门口,进不去,就在世界上离她最近的地方守着。

  她写:
回去吧,你不能倒下,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

  她开始知道自己不好了,在短信里交代存折的密码了。

  最后一条,她要他系上红腰带:
本命年,你要平安。

  他一边恸哭一边念,我的眼泪也满脸地流,做记者哪能这样呢?
可是你是你就不能摆脱人的情感。

  女儿大宝才六岁,她在门上贴张条子,条上说: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我问她为什么贴在门上。

  她不说话。

  我轻声说:
“你是想让妈妈一回来就看见,是吗?

  她点点头。

  临走的时候,她在床上叠幸运星,说装满一整瓶子妈妈就回来了。

  我在暗淡的光线里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很想拥抱她一下,但是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也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忽然明白,她其实已经知道妈妈过世了,但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她的难过。

  出来后,车行驶在二环,满天乌黑的云压着城,暴雨马上就要下来。
我们一车的人,谁也不说话。

  不知道这期节目能不能播出,我只希望保留下这些素材,20年之后,大宝长大了,我可以放给她看一看,让她明白,她的母亲是怎样牺牲的,是什么让这么多人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这是2003年,春夏之交。
原载柴静《看见》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出版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肺炎专题

侯杰:我们战胜了疫情,并未战胜SARS

武汉疫情防控重蹈SARS覆辙令人痛心
礼露:那年,我从非典中死里逃生
龚晓庄:“非典”时期穿梭在两岸三地
王岐山是如何领军战胜北京非典疫情的?

 钟南山忆吴仪: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胡舒立:17年前的冠状病毒是怎么发现的?
“吹哨人”李文亮:真相比平反更重要
港大病毒学家金冬雁:
管轶教授:新冠病毒中意外躺枪的病毒学家
张作风点评武汉疫情: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彭俐:我举报,病毒超级传播者
疫情信息披露谁延误?
疾控专家武汉市长各有说法
疫情响应环节何处失灵?
当事各方回应疾控论文争议
专家教你“口罩省着用”;手套比口罩更重要
美国肺科专家对武汉肺炎的专业分析
防疫专家:在武汉疫情中如何保持安全
胡舒立:遏制武汉肺炎,公众可以做什么?
白岩松八问钟南山
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有何区别?
对话秦传安:疾病与人类文明
关于新冠病毒,99条科学信息破解谣言
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肺炎
如何预防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除夕夜,部队和地方医疗队驰援武汉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高考
校园浪漫菁英
职业学术师长
教育养老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