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档案
管轶教授
管轶,1962年生于江西宁都,1978年考入江西医学院本科,1986年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1997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终身教授、明德讲座教授、汕头大学兼聘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专家组顾问、WHO 高致病性禽流感参比实验室联席主任、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国际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感染部主任、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共卫生院杰出外籍院士,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Science、The 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PNAS 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国际顶尖的病毒学家
为何意外躺枪?
国际顶尖的病毒学家管轶,是2003年中国战胜SARS疫情的功臣。他率领的团队,率先证明果子狸是SARS的直接来源,遏制了SARS的再次爆发及流行。
他在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病毒,2003年底,有人感染变种SARS病毒,他和钟南山上报国务院,广东下令清除野生动物市场上所有果子狸,有效遏止了疫情的扩散。
 通过长期的努力,管轶和他的团队已成功排出了250多个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基本摸清了中国禽流感起源、发生、变化的规律。他们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全球的八个参比实验室之一,已鉴定出世界上所有的20多种H5N1禽流感变异形。
管轶教授主要从事流感和其他新发呼吸道病毒的生态、演化和发病机制研究禽流感、SARS、甲流H5N1、猪瘟等,每一次疫情爆发,管轶和他的团队都深入一线进行研究、研究病毒,为中国的流感预防,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7年度,李兰娟、舒跃龙、管轶等率领的多个团队,“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共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目前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特等奖项目。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武汉肺炎事件,管轶1月21日来到武汉,马上到第一线调研。但是,调研和交流的诸多不顺,导致他22日离开武汉。1月23日,管轶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公开表示“连我都选择做了逃兵”“我现在在自我隔离”“有心无力,悲从心来”……
他的这番激烈言论,遭遇了部分网民的怼骂,使他成为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事件中第一个躺枪的知名学者。尤其是他的“逃兵”一说,更是被一些网民断章取义,成为网络上恶意抨击的靶子。
管轶教授是病毒学家,不是传染病医生。如果不能查访病毒源头,获得病毒样本,他留在武汉并没有任何实质作用。
管轶教授是新三届学人,1962年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他自小勤奋好学,16岁时就被江西医学院录取,1986年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1997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是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流感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是管轶教授1月23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片断:
本号转载一篇旧文,对管轶教授的研究和贡献,做一番客观介绍。
延伸阅读

管轶:廿载研究

成就国际权威

作者:冯海波
原编者按:率先分离鉴定出SARS 冠状病毒,率先揭示出2009年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的起源和进化途径,首先完成了用实验动物对其传播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的报道,为评估H7N9 病毒的大流感特性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20多年来,他不忘初心,带领团队从事流感和其他新发传染性疾病研究,多次协助政府追击传染病毒并有效阻止病毒大规模爆发,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控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当今禽流感病毒国际权威之一——管轶教授。
儿科医生走上病毒研究之路
管轶1978年参加高考,被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录取,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83~1986年间,他任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讲师及住院医生。
1986年,他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攻读儿科硕士学位。在协和学习期间,他开始接触基础医学研究及各种小儿临床呼吸道疾病。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管轶入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任儿科主治医生。
1993年年初,30岁的管轶放弃临床医生的优厚待遇,赴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从头起学微生物和病毒学的基础科学研究,这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从被许多人羡慕、追捧的医生到甘坐冷板凳的科学工作者,是一次非常艰难的选择。他说服自己和老师:做一名临床大夫,不管医术有多么高明,却也只能挽救手中数目有限的病人;但成为一个优秀的微生物家,和最凶险的病毒直接面对面地展开角力和格斗,如果赢了,或许就有拯救整个世界的可能。
1995年,管轶赴美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访问,并于1997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继续留在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
2000年1月, 学有所成的管轶响应国家需要,回国服务,回到香港大学医学院继续从事禽流感监控工作。2001年,他带着借来的5000美金和几箱耗材回到了汕头,在他曾经工作过的汕头大学医学院里,成立了他回国后建立的第一个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流感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近年来,管轶教授在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成就得到同行一致认可,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引用超过3万次,拥有专利40余项,h-index(高引用指数)达到87。按国际权威机构美国Thomson 科学信息研究所的排名,他在H1N1流感及禽流感研究领域分别排全世界第4及第5名;2014年微生物学大学科全世界总排名第11位。
由于在控制SARS 和禽流感上的成就,管轶教授曾被美国《时代》杂志多次报道,并被评选为《时代》杂志18位“世界卫生精英人物”(2005)“亚洲英雄 ”(2006),2014~2018年连续5年被Thomson Reuters 评为“高被引科学家”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管轶教授在病毒学领域的研究也带动了内地医学基础研究,2017年项目“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管轶教授在提取动物病毒
多领域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2003年“非典”(SARS) 爆发期间,管轶在广东发起SARS病原调查和诊断,与其团队率先分离鉴定出SARS冠状病毒,并证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是SARS的直接来源,他建议政府取缔野生动物市场,有效遏止了SARS 的再次爆发及流行;并发现蝙蝠是各种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的贮存宿主,成为冠状病毒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结论之一。
自2000年起,管轶在我国华南地区及越南部分地区建立了覆盖人类、家禽畜、候鸟及野生动物的病毒监测网络,为研究流感及其他新发病毒的生态学、进化演变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病毒进化、传播方向的实时监控,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流感控制提供准确的预警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为H5N1病毒的全球十大参比实验室之一,管轶领导的研究小组每年为世界卫生组织大流感提供一半以上的疫苗候选株。在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研究中,通过临床实例找到利用恢复期血清治疗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目前H5N1病毒的恢复期病人血清及抗体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和危重病人首选治疗方案。
通过对30多年来我国华南地区猪流感病毒的研究,2009年管轶率先揭示出新甲型流感H1N1病毒的起源和进化途径,指出国际生猪贸易在病毒传播和新型变种产生中所起的作用,并报道了首个新甲型流感杂交变种及其进化趋势。在随后的监控中,发现新甲型流感病毒不断与原有的猪流感病毒发生重组,其中某些变种不仅具备了跨物种传播到其他哺乳动物的能力,还已经在猪群中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种系,因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013年,H7N9禽流感爆发后,管轶在全球首先完成了用实验动物对其传播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的报道,为评估H7N9病毒的大流感特性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他系统阐释了H7N9和H10N8病 毒及其系列变种的发生、发展和进化途径,揭示出家鸭和家鸡在禽流感病毒产生、演化、重组并传播到人群中的作用,解决了人类感染的溯源问题,为H7N9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并由此提出变革家禽业的理念、改变禽鸟销售模式、切断活禽市场特别是活鸡与人群的密切接触,加强对家禽尤其是鸡群的监控力度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阳性的鸡群进行彻底扑杀,严防可疑阳性动物的跨地区运输,是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措施;而关闭活禽市场、采用集中饲养、中央屠宰模式,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通过在中东地区的病毒调查,管轶发现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已经在沙特的单峰驼中形成地方性流行,其中导致2015年韩国、中东疾病爆发的是一种重组变种病毒。单峰驼不只是MERS 冠状病毒感染人类的直接源头,它同时还是另外两种冠状病毒(即229E 及OC43样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能够维持多种冠状病毒的流行、分化、重组,以形成更多新的变种。
管轶教授(中)与团队在实验室
粤港合作推动传染性疾病研究
管轶在科研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2004)、国家科技进步奖(2005)、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特别贡献奖(2009)、珠海市专利奖金奖(2009)、香港政府食环署杰出研究奖(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赛默飞世尔科技特约之2010生命科学十大科技风云人物(2010)、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5)、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等。
近年来,在管轶的带领下,汕头大学与香港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两个高等学府优势互补。管轶也将继续致力于新发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其他病毒家族的发生、传播和进化等科学问题上;同时通过与其他国际顶级研究所和制药企业合作,积极从事新发传染性疾病的诊断试剂、疫苗、单抗和药物开发工作,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文章原载《广东科技》2019年09期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肺炎专题

 钟南山忆吴仪: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高考
校园浪漫菁英
职业学术师长
教育养老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