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弦歌缓缓
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编者按:最近,某男明星的粉丝们因不满一篇文章而举报作者的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种“举报”行为,并不少见:上学时每个班里都有爱告状的学生,走向社会更有喜欢给你穿小鞋的同事。
应该鼓励孩子成为“告密者”吗?这篇文章的作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任教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她非常不赞同举报行为,她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叫骂。
但她坚持说,“高中生的三观还没有建立,一旦他们尝到举报的甜头,很容易走偏。所以我不接受匿名举报,”事实上,多年来她都是这么做的,而她的学生和家长,一直都在为她这个规定叫好。
告密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偏的
和昔日同窗失去联系十几年之后,我意外得知,小Z疯了。
那是我仅呆过一年的一个班。那个班里有几位班干部,是老师的心腹,每天中午,她们固定去办公室找老师汇报情况。从最初的属实客观,到老师完全信任她们之后的栽赃诬陷。
从和谁有私仇告谁,到最后看谁秋游的时候穿了条裙子不顺眼,也要编个由头去告一状……每次在她们从办公室出来后,班主任老师就会拿着一张名单到班里,声色俱厉地逐个点名,当众狠批,并通知请家长。
小Z就是这个小团体的“领头人”。现在,当年在班里风光无限的“红人”,因为程度严重的精神分裂,常年住在医院里。
原因说来令人唏嘘——大学毕业后,小Z进入一家很不错的单位。在单位里,小Z在两个处在对立面的领导之间左右周旋。
当着这个领导给那个领导凑材料,当着那个领导又给这个领导凑材料,让两个领导都误以为她是自己人。同事们的暗状黑状,她更是告了无数,害得几位同事因无端被冤而调岗、离职,并间接造成了一位同事流产。
后来她暴露了,一时间成为“千夫指”。单位开除了她,同系统内没有单位接收她,还曾先后有几拨不明身份的人,在少人处捂住头狠揍过她,爱人也离她而去。她受不了,就疯了。
很多人常常觉得,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并没什么大不了,长大就会好的。就比如悄悄做老师的“眼线”,去告同学们的“密”。
小Z这种人,若在单位里、社会上,你也一样会很厌恶吧?那么你以为这种人是怎么发展成这种人的?你以为她一开始就是这样恶劣吗?都是从开始时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个小小的口子,一点点撕开的。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也并不鲜见。从最初的一次“伸张正义”,到最后成为老师的心腹,利用老师,压制同学,达到个人的目的。
甚至有学生干部,想利用做老师心腹达到快速入党的目的,用尽手段搜集同学的秘密,从属实到编造。而最开始,他也仅仅是出于所谓的“看不惯”,来办公室告了一个小状。
“担当了十年班主任,
我不接受任何匿名举报”
今年,是我做高中班主任的第十个年头。在每一次接任新班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都会特别谈到“告密”的问题。
我首先会给他们讲述我上学时的亲身经历,仔细地分享我的具体想法和感受。然后我会告诉他们——
在班会上谈“告密”
如果是带有一定个人目的来找我的同学,我劝你根本就不要这样做,因为我不吃这一套。
我有我的专业性,有我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不会被任何人带节奏。作为老师,我也根本不可能用耳朵去认识一个人,我只会用我自己的眼睛和心。我对任何一个人的判断,都不可能依赖于别人和我说了什么。
当然,我不否认,和老师反映情况的同学中,也有真正的正义之士——路不平我来铲,事不平我来管。
那好,你们已经是高中生了,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你有做出任何一种选择的自由,但是也要有敢于为你的选择承担后果的担当。
在找我来反映同学的问题之前,你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敢于为自己的正义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我这儿,除特殊情况外,不接受匿名举报。
如果你来和我反映某个同学的问题,我会把那个同学也叫来,我们一起当着面把话说透。
作为班主任,我有我的工作方法,我能够保证的,是这位被举报的同学,不会做出任何伤害你身心的报复行为——这点你们可以信任我。但是,这件事可能存在的后果还有什么呢?
首先,你不要期待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通过同学本人的解释和我的判断,也许这件事最后真正的真相或者性质并不如你所想所言。即使你反映的情况真实客观,我也只会针对问题本身做相应的处理。我绝不可能因为你这次举报而对你本人产生任何额外的好感与信任。
举报同学这个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你们和老师走得更近的途径。
举报本身,只能是目的,不会是过渡。
除此之外,也许,这个被你举报的同学,通过这件事,以后就不会再理你了。也或许,知道了这件事的其他同学,不认同你这种行为的,也不会再和你多接触了。
当然,不一定会发生,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底线不同。但是你要事先想到这种最坏的结果,然后认真想一想,你能不能不抱怨地坦然接受这个结果。
可以为自己的话负责,敢于当面说,也能接受最坏结果,你再来找我。
这个话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当着对方的面说,你再说。当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
咱们这个班,没有多大。我希望你们可以相信,作为老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我有能力发现每一个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合的处理……
(往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就是我2019年9月接任高三班时,第一次班会课上谈到这个问题时所说的话。每一次接新班的班会课和第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录音,这是当时从录音里逐字扒下的工作日记中记录的。
当然,“不接受匿名告密”,并不是随口大话,为了保障这一规定能够顺利且安全地执行,我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着许多非常细碎的工作。
首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其次,我会对给事件进行非常细致的分类。
哪些事件需要保密,哪些事件需要实名,在我这里有极细的划分。比如说很多人担心的校园霸凌问题,以及规则执行的最初阶段有周围人担心过的某些有失公允或伤害学生自身利益的事件,还有学生的一些涉及隐私或情感的小秘密等等,都不在实名举报范围之内。
即使是一些需要实名的事,我仍会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和性质以及涉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做归类,并再三确认举报学生的真实想法。
所谓“公开”,也不是全班范围内的公开,更不是“对峙”,它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极端。
在最初决定执行这一规定时,有很多人不能认同,包括我自己的同事。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和标准、原则和底线。我不干涉和评判别人的,也不会轻易妥协自己的。
但正如前文所言,这份“不妥协”,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去支撑的。
比如纪律问题。很多班干部打小报告的开端都是汇报纪律问题。而我根本就不需要班干部来告诉我谁纪律不好。
我一直告诉我的班干部——班干部,是老师的助手,不是同学的权威。我的班里,不需要班干部监督纪律,也不设纪律委员。
我告诉他们,我就是我们班纪律委员。
我们现在有班级监控,我可以随时在手机看到班级情况。谁在发呆谁在玩手机谁在看小说,一清二楚。我也会在每节课后及时向任课老师了解纪律情况和学生们的听课质量。
这些是老师的义务和工作,我不会让学生去承担——这就直接避免了有学生从反应纪律问题入手和我汇报同学。
所以,我的这个规定,其实更多是对老师本人的要求。对学生的整体素养的了解、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管班风格等等,都是这一规定的必要支持。若是方法或理念不同的老师,就不适合在班内执行这一规定。
有学生被举报时,我这样处理
讲一件小事——
当年有一个男生举报同学玩手机。
我课间走进教室,他自己直接站起来说出来的,连我都毫无准备,他说谁谁谁玩手机的震动声影响他学习。
我马上以很关切的态度问那个玩儿手机的同学:“还好吗?是今天有什么事儿要和家里联系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第一时间弱化了他对同学举报他这件事的注意力。
他告诉我,今天是他姐姐在国内的最后一天,刚刚是在和姐姐发信息。然后我针对这个问题,和他陆续聊了一个星期。
白天在学校聊,晚上用微信或者电话聊。我们谈到了姐弟亲情,谈到了上课用手机的弊端……不是由我告诉他,而是一起探讨,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我也说了我当年上高中时课上偷偷发短信的各种感受,和他交流。
我们也聊到了同学为什么会站起来直接说,我讲了我写东西的时候我妈妈的手机在我旁边桌子上老震动时我的感受,他也跟着我的回忆,回顾了自己的一些相关经历和感受……
最后我们一致认同:人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一点点声响都会形成一种干扰,干扰一次又一次,人的情绪就特别容易崩溃。
我们又一起聊同样的情况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最终结论是这属于特殊情况,如果确实和姐姐有很重要的话说,其实完全可以和我来请一节课的假,在办公室踏踏实实和姐姐用电话聊。
一节课我们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补回来的,这样既不用偷偷摸摸的,伤害颈椎还怕老师发现,又不用影响同学。
全程我们的所有谈话都是朋友式聊天的形式进行的,完全平等,甚至还常常伴着零食进行。
他在和我的交流中没有任何产生任何不好的感受,最后还把所有问题都聊得极透,一点心结都没有,下次再遇到也知道怎么解决了。那么这种情况下,他还会去报复那个举报的同学吗?
不仅没有,他还很不好意思地第一时间向那位同学以及坐在他附近的同学道了歉,大家哈哈一笑,轻锤他两拳,欣然接受道歉。
当然这个道歉的过程没有当着我,更不是我要求的。
是他们自己来和我说的。我后来问他怎么想起去道歉的,他说和我聊到专心做一件事被打扰的那段时,回忆起自己经历时的一些感受,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本能地想赶紧去道歉。
这就是说,解决一件事要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去批评学生。他虽然是被举报的人,可是他没有因为被举报而受到批评。
执行这一规定的过程中,我既不会让举报者尝到什么额外的甜头,也不会让被举报者因为举报尝到任何苦头。高中生是可以像大人一样对话的。把所有心结彻底聊开,就谈不到报复同学的隐患。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不同事件,还要根据事件本身和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
即使我为报复事件一旦出现做足了各种充分的准备,我个人和我所在的学校,也完全有能力第一时间彻底解决这类事件。
但在我执行这一规定的若干年间,先后几届学生,无一例因实名举报出现的报复事件,甚至连在实名举报后关系闹僵者都没有。这并非我“不知情”,而是非常确认的事实。
原先对这一规定表示过担心的家长、同事、领导,后来也都成了为这一规定“叫好”的人。
一时的姑息纵容
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当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这是我自己为人的准则,我也这样要求我自己的学生。因为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我根本不可能轻易相信只敢在背地里说的话。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三观初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给他们设立一个相对高的底线,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坏处。
我常常想,如果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的班主任也告诉小Z,当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不要说。我的班主任也坚持不用耳朵去认识每一个同学,让小Z尝不到一丝一毫靠匿名举报同学得来的并不光明的甜头,她也许就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至少,她心里会有忌惮。
当然,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左右不了任何人的人生。但因为我知道内心坦荡的重要与可贵,反感背地说人的人,看不得一群本该充满朝气与明媚、纯粹和胆气的少年人,偏离少年人该有的模样,暗戳戳为了些见不得光的私心告同班同学的“密状”。
更痛恨靠学生间的匿名汇报来了解班内学生各种情况甚至秘密的老师,所以我不做这样的老师,所以我坚守着我的底线。
我无法改变他们的生命轨迹,但我要保证在他们给我做学生的这段时间内,我问心无愧。
他们以后活成什么样与我无关,也不是我能掌握的,但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这辈子不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觉得心虚、觉得对不起他们。
假如我也选择对他们这些小小的“阴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我可以尽最大能力保护他们不被同学知晓,明天他们走入社会呢?
有一天他们成为小Z那样的人呢?即使他们可以一辈子不被人戳破,那么被他们这种行为所伤害的那些人呢?我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反正已经出了校门所以一切与我无关吗?
我经常以家长的心态去反思:如果我是一位母亲,我想要什么样的老师。按我个人的标准,如果真的是那样一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师,我是不会放心把我的孩子交给他的。
因为他一时的姑息纵容,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无论来找我举报别人的学生是出于什么目的,举报的情况是否真实,我都不会让他因为这件事得到任何额外的好处。因为即使第一次他真的是出于纯粹的正义,在尝到好处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就很可能不自觉地为好处而去。
古往今来,正义,大多时候伴随着付出和牺牲。正义不能只敢存在于暗处,不能抱有一个自私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给你个人带来任何好处。如果你带有某种自私的目的、期待着某种个人的甜头,那对不起,这不是正义,这是以正义之名,性质相当不好。
我要让他们明白,同学的某些问题,你选择说出来:
第一,老师不会第一时间毫无保留地相信,即使你反映的情况属实,也不会因此获得什么个人的益处。
第二,要敢于和同学当面讲。当面讲是一种坦诚的交流,不是对峙更不是吵架,因为这才能最大程度保证你所言之事的真实性,也给同学一个当面解释的机会。
第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自然结果。比如影响人际关系等等。那么到底要不要这么做,他们就会很谨慎地去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相关的课文,尤其是一些古文, 我还会再深入谈这个问题。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会说“我们问清楚他去告密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是,仅仅弄清原因是不够的。正义不是口号,不是只要孩子告诉我们“我是出于正义”,这个行为就可以被鼓励或者不限制。
正义有正义的代价。在历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坚持正义可能意味着流血牺牲。现在,孩子们选择做一个“告密者”的这份正义,不需要有这样大的代价,但是自然后果仍然存在。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知道的是:
这个自然后果,你要能够承担。
比如同学因为这件事不再理你,你不能抱怨,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也不要说“我说的明明是对的,你为什么不理我”。
即使你说得对,别人也可能因为不能认同你的做法、行事风格、为人理念等原因,而选择不再理你。
这不由对与错决定,就是不想理你,不想和你这个人接触,那你也要坦然接受。举报了别人还要求别人感激涕零不许不开心,没有这个道理。
敢于直面问题的人,才有资格说正义。
敢于承担后果的人,才有自由做选择。
精英说社群邀请
还没看过瘾?
扫描二维码
添加精英说首席助手微信
邀您加入精英说读者群
参与最新、最in的社群讨论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