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配合音频阅读本文
点击绿色按键即可收听
欢迎收听雅和博灵修专题栏目。本栏目的主要内容选自王志勇牧师《本体、境界与功夫》中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本页面底部列有本系列往期文章目录)
第五章  爱与境界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
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
为要得着基督。
——腓3:8
六、爱的至善
1、爱的至善就是爱的最高境界,这种最高境界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单单以上帝为乐,这就是使徒保罗所强调基督徒之爱的最高境界:“不但如此,我们既借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和好,也就借着他,以上帝为乐”(罗5:11)。
2、这种以上帝为乐的境界远远超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能获得的一切福分和享受,正如先知哈巴谷所告白的那样:“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哈3:17-18)。
3、因此,我们既要真诚地爱我们的家人和邻舍,爱上帝赐给我们的环境和土地;同时,我们又要自觉地保持超脱之情,深知这一切都不过是受造之物,我们只能一时性地“使用”,却不能够永远地“享用”,只有上帝才是我们终极性的爱慕与喜悦的对象。
4、“天堂”就是爱的至善,就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彼此相爱。巴刻强调:“把天堂看为一个地方和一个境界是不会错的,因为圣经的作者也是这样说;然而……天堂的真正意义,就是看见上帝,永远与基督在一起,以致越来越经验与圣父及圣子爱的关系。”[1] 因此,我们在灵修中不断地经历上帝,这本身就是基督徒在地又在天的心灵经历。
[1] 巴刻,《活在圣灵中》,页84.
(本书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王志勇牧师 
美国改革宗长老会弗吉尼亚主恩基督教会主任牧师,伦敦三一圣经公会编辑。学历为中国政法大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神学与法学。

1997年在北京从律师业蒙召全职参加宣教与牧会侍奉,2000年在北京家庭教会中按立为牧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