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配合音频阅读本文
点击绿色按键即可收听
欢迎收听雅和博灵修专题栏目。本栏目的主要内容选自王志勇牧师《本体、境界与功夫》中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本页面底部列有本系列往期文章目录)
第十章  爱之炼路与罪谛
“若有人要跟从我,
就当舍己,
背起他的十字架,
来跟从我!”
——太16:24
四、炼路与理性修(上)
1、炼路阶段可以称之为“理性修”,集中在心意的更新上,就是使我们真正认识上帝的大爱,认识罪本身的可憎可恶,从而使得我们彻底摆脱对罪中之乐的向往和留恋。如果我们仍然是“跟着感觉走”,不愿意降服在上帝显明的旨意----也就是上帝所启示的律法----之下,就表明我们的灵命仍然处于黑暗阶段,我们的生命仍然然处于黑暗型态,甚至我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重生状态。
2、我们的思维也就是我们的心思,对于我们的灵修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心思是沟通灵与身体之间的桥梁,如果我们的心思能够得到更新,保持洁净和畅通,我们的灵就能够通过心思而更好地驾驭我们的身体。倪柝声先生指出:“圣灵将神的旨意,启示给信徒的灵知道,信徒藉着他的心思明白这启示是什么意思,就藉着意志运用他的灵力来运动身体,来执行这件事。在信徒的生活中,可说没有别的比心思是和灵有更亲密的关系的。因为心思是知道思想界和物质界事物的机关,灵是知道灵界里事物的机关。信徒藉着心思,知道一切属他自己的事,却藉着灵,知道一切属乎神的事。因为此二者都是‘知识’的机关,因此,它们的关系,就比别的都显得更深了。在我们随从灵的生活的中间,我们要看见心思乃是灵的最良善的助手。如果我们要完全随从灵而行,就我们不能不知此二者是如何相辅而行的。”[1]因此,“我们的心思(魂)是站立在灵和肉体(在这里我们可说其为身体)的中间。心思所‘思念’的是那一个,就他所随从的也是那一个。心思如果思念肉体,我们就要随从肉体而行,如果思念灵,我们就要随从灵而行。”[2]
3、显然,在倪柝声先生所主张的灵修生活中,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反理性、反知识。恰恰相反,倪柝声先生非常强调理性认知的功用。更重要的是,他绝对没有把“灵”与“魂”绝对对立起来,而是不仅强调二者之间的区别,也申明二者之间的互补和一致。最最重要的是,这种互补和一致不是抽象的泛泛而论,而是指在真正与灵同工的属灵人身上。“我们应当拒绝心思作为我们接受神启示的首要机关,但是,我们不应当取消心思作为明白神启示的次要机关。属肉体的信徒因为没有学习如何随从灵而行,他就要以心思里的思想,作为他步履的规则。属灵的信徒,应当随从灵而行,但是,他不应当不使他的心思明白灵的意思。在真实的引导里面,灵和心思都是一致的。心思的理性,并没有反对灵中所得引导的事。灵中的引导,可以是反对一般普通人所谓的理性;但是,在灵中得着这引导的信徒,因为他的心思与他的灵同工,已经明白了神的旨意,就照着他的理性看来,灵中这样的引导,乃是完全不错的。自然这是讲论属灵信徒的心思已经更新过的。但信徒的灵还没有得着最高位时,就心思常是反对灵中的引导的。”[3]
4、正是应为人的心思如此重要,所以人的心思意念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倪柝声先生指出:“人的心思乃是一个战场,撒但和邪灵就是在这里与真理争战,也就是在这里与信徒自己争战。”[4] 撒但和邪灵就在人的心思中安营扎寨,设立“坚固的营垒”(林后10:4)。“它们将心思当作它们的营垒,藉着心思保守它们的囚虏。它们利用人的心思使人顺服它们的权力;他们也利用它们囚虏的心思,将毒物传递给别人,并引起那些人起来反抗神。”[5] 倪柝声先生强调上帝救赎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就是仍旧使用我们从前被罪玷染的心思。神要我们的心思更新,一如我们的灵更新一般。神要我们的心思回复到他造人最完美的地步,好叫我们不只在生活上足以荣耀神,并且会在心思上荣耀神。”[6] 倪柝声先生感叹,有太多的基督徒忽略了心意的更新,他们心思太狭窄、太固执、太刚硬、甚至常常是太污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神的国度今日缺乏工人,就是因为许多信徒的心思并不足以负担什么。”[7] 那些对于上帝的真理和律法不热心,三心二意,稀里糊涂的基督徒,你能期望他们做什么呢?!
5、在哲学和神学上,我们始终强调对理性的界定,我们把理性界定为认知的能力和思维的工具,这种理性就是人的理智性,也被称为工具理性。在宗教信仰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信心与理性对立起来,实际上也确实有些基督徒有反知主义的倾向。实际上,基督教首先强调的是理性的认识。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纳在其《宗教中的理性》一书从人的理性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宗教,他认为宗教的生活事实上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理性的生活应该是某种统摄世间万物的理想;它在所有地方建立起道德的分界线,永远把正确从错误中区分出来。宗教所为也与之相同,它做绝对的道德决断,它认可、统一以及改变伦理的标准。因此,宗教行使着理性的生活的某种功能。并且这两者共有的进一步的功能是:把人从个别的局限性中解放出来。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承诺把人的心灵转变到更好的状态……理性在我们面前,按它自己的方式展开了种种可能性;它指出一些共同的目标,政治的和理智的,在这些共同的目标中,个体会丧失自身的世俗的和偶然的部分,从而使那些理性的和人性的方面凸显出来,且变得不朽”。[8]宗教生活不仅关涉到人的精神生活,也直接关涉到人的社会或世俗生活,就是为人提供不容置疑的具有绝对性、普世性、超验性的认知与道德标准。因此,真正宗教的生活是理性的生活,“理性的生活是一切终极价值之根基。现在,人类的历史将向我们显示,每当既崇高又强烈的精神似乎已经获得最高快乐的时候,都是它们已经面临宗教之时,并且是在宗教的意义上才获得这种快乐的。既然理性生活的种种目标都是借助于宗教才得以实现的,因此,宗教似乎应该是理性的生活的载体或元素。”[9]

[1]倪柁声,《属灵人》,8卷4章“心思的定律”,下册,页77。
[2]倪柁声,《属灵人》,8卷4章”心思的定律“,下册,页80-81。
[3]倪柁声,《属灵人》,8卷4章“心思的定律”,下册,页78。
[4]倪柁声,《属灵人》,8卷1章“战场的心思”,下册,页1。
[5]倪柁声,《属灵人》,8卷1章“战场的心思”,下册,页3。
[6]倪柁声,《属灵人》,8卷1章“战场的心思”,下册,页8。
[7]倪柁声,《属灵人》,8卷1章“战场的心思”,下册,页8。
[8]乔治·桑塔亚纳,《宗教中的理性》,犹家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9]桑塔亚那,《宗教中的理性》,页6。
  王志勇牧师 
美国改革宗长老会弗吉尼亚主恩基督教会主任牧师,伦敦三一圣经公会编辑。学历为中国政法大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神学与法学。

1997年在北京从律师业蒙召全职参加宣教与牧会侍奉,2000年在北京家庭教会中按立为牧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